消失的街景——打小人
何乃强2023-08-30T16:43:48+08:00今年的惊蛰刚过时,使我联想起六七十年前街道上已经消失的“街景”,这“街景”还可以通过一张旧照回顾。照片是在恭锡路、水车路,前东方戏院及印度庙对面的三岔路口拍摄的。画面中很多人正在“打小人”,据说要在煞气大的三岔路口“打”,最灵验。 [全 文]
今年的惊蛰刚过时,使我联想起六七十年前街道上已经消失的“街景”,这“街景”还可以通过一张旧照回顾。照片是在恭锡路、水车路,前东方戏院及印度庙对面的三岔路口拍摄的。画面中很多人正在“打小人”,据说要在煞气大的三岔路口“打”,最灵验。 [全 文]
翻遍了整本《消失的华校》一书,没看到有关“公立全民学校”的记录或报导,心中有点怅然若失。刚好找到1960年我在公立全民学校念五年级时拍摄的一张黑白照,这也是我念小学时硕果仅存的一张旧照片。 [全 文]
作为一名汉学及儒学大家,陈荣照教授一直都在默默奉献,不居功,不张扬,让人不由想到“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当是陈荣照教授最为真实的人生写照吧。 [全 文]
声乐与任何一种艺术一样,深奥无底,也只有懂得她的人,才能像陈仰丰这样如此虚心,又如此倾心,苦苦追求。虽然学无止境,但到达某个境界的时候,总能给人精神上无限的满足和喜乐。这就是声乐的魅力,同时也是声乐人的魅力! [全 文]
新加坡舞台上的红楼戏,近五十年来几乎不曾间断过,特点是样式多、视角异、热点人物大同小异。 [全 文]
在新加坡只通晓英文的圈子内,对日本画家东山魁夷也许还挺陌生,尤其是当这个名字读成Higashiyama Kaii时,不知是何方神圣。但是,在美术界的华文群体中,这个名字若以“东山魁夷”四个汉字说出,大多数人都知道指的就是那位日本近代国宝级的绘画大师。 [全 文]
我在教学过程中(包括教《马来亚史》《东南亚华人史》《东南亚华人社会》)经常面对学生提出的几个问题:华人何时移居到南洋?何时开始“住番”于新加坡?华人“住番”的原因或目的是什么? [全 文]
植物园武吉知马区块划分成几个主题花园:彩叶园、民俗植物园、种子银行和生态湖旁的生态花园。Eco有两个涵义,第一是生态,为到访的大众叙述人类与其所处的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二是指经济,因为这里的植物依旧是经济作物,也道出许多与这片土地息息相关的故事——殖民地时期的经济花园。 [全 文]
谢琦意是在槟城出生的第三代英籍民,在圣方济各书院接受良好教育,曾与林文庆医生一同参加女皇奖学金考试,以关心公共事务与擅长英文演讲而闻名于海峡华人圈。1917年获封为太平绅士,与他同时获此荣衔的另外四位霹雳州华人,分别是余东旋、郑太平、胡子春、Chan Heang Thoy。 [全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