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30日

莲山双林寺

2022-09-14T11:12:33+08:00

我和莲山双林寺的情缘最是奇特。学生时代就听闻大巴窑有一座叫双林寺的寺院,也很喜欢双林这个名字。然而,一直到当了建筑师并选择了古迹保留作为专科后,才第一次到那里参观,在负责当时“落架大修”建筑师的带领下,了解正在进行中的工程。有那么巧,往后另外两次的走访,都遇上双林寺某些部分在修建,直到目前还未一睹其整体的面目。 [全 文]

莲山双林寺2022-09-14T11:12:33+08:00

2022年04月30日

滨海广场综合体

2022-09-14T11:31:39+08:00

这期书写的建筑是个综合体,含一座叫滨海广场的商场和三座酒店。它们都是在同一时期设计和建造的,落成至今已有30多年。 [全 文]

滨海广场综合体2022-09-14T11:31:39+08:00

蔡厝港: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2023-01-05T14:50:11+08:00

新加坡西部的蔡厝港地广人稀,走过19世纪的种植园与20世纪的甘榜之路,如今有17万居民在约5万个建屋局单位里安家,地铁和轻轨穿梭在千家万户之间。 [全 文]

蔡厝港: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2023-01-05T14:50:11+08:00

康乐尔与红儿

2022-09-14T14:42:10+08:00

榴梿飘香的季节就会想起“榴梿理论”(Durian Theory),想到这有趣的理论就想到了埃瑞·约翰·亨利·康乐尔(Edred John Henry Corner),一个好长的名字!就简称他为康乐尔好了。 [全 文]

康乐尔与红儿2022-09-14T14:42:10+08:00

牡丹楼与陈金殿

2022-09-14T14:43:25+08:00

19世纪末,大坡尼律(Neil Road)83号(旧门牌46号)与克立路(Craig Road)角头交界处,有一栋古色古香的独立式洋楼叫“牡丹楼”(Botan House)。该楼兴建于1883年前后,1978年出售,1986年拆除重建。牡丹楼正门悬挂黑底金漆牌匾,题字“山仰”。原来“山仰”是主人家庙的名称,主人祖籍福建厦门海沧。这栋洋楼是19世纪新加坡富豪,航运业开拓者陈金殿(Tan Kim Tian 1832-1882)所有。这栋曾经是陈家四代人的产业,有条件成为受国家保护古迹建筑,可惜全被拆除,不留痕迹。 [全 文]

牡丹楼与陈金殿2022-09-14T14:43:25+08:00

2022年02月28日

后港:潮州人,家己人

2023-01-05T14:48:50+08:00

后港自19世纪开港以来,居民以潮州人居多,因此有后港人乃“潮州人,家己人”的说法。从前的后港很大,从实龙岗路三条石到七条半石尽头都统称为后港。如今划分的后港面积缩小许多,5万多个组屋单位让18万居民营造温馨家园。 [全 文]

后港:潮州人,家己人2023-01-05T14:48:50+08:00

跨世纪的史册

2022-09-14T17:54:00+08:00

【编者按】《新加坡华人通史》是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为纪念成立30周年,暨新加坡建国50年而出版的一本历史专著,由本地资深历史学者柯木林主编。 [全 文]

跨世纪的史册2022-09-14T17:54:00+08:00

2022年01月04日

九十六年前在新加坡诞生的上海书局

2022-09-14T18:02:03+08:00

1912年在上海出现了一家“三友实业社”。陈万运、沈九成、方智达三位来自浙江省宁波府的年轻人,集资450银元,在上海横浜桥鼎新里,开办了一家烛芯作坊。这个由小作坊起家的实业社,在开始时只有雇工六、七人,因由三人合伙经营,故取名为“三友实业社”,寓“岁寒三友,实业救国”之意。 [全 文]

九十六年前在新加坡诞生的上海书局2022-09-14T18:02:03+08:00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