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01日

Yuan Magazine #152

2022-12-27T13:11:48+08:00

第152期 点击阅读电子书 目录 石叻风情 粤海清庙:新加坡早期华人的 “共享空间” 陈嘉琳 余音缭绕 “十面埋伏来了!” —— 本地琵琶演奏家及教育家吴奕明 郭永秀 旧貌新颜 挥别一甲子芳华的东陵福 李国樑 星洲瞭望 莱佛士和拿破仑的英雄会 刘家明 华语华文 汇入大海的小溪 汪惠迪 总会专递 写作是一个理解自己的过程 —— 专访《源》杂志2020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获奖者陈芷婷 郭亭利 国际之窗 传真的传奇 —— 孔子故里采访奇遇记 张夏帏 最爱书房 伏钢的两只眼睛 严孟达 坡岛探幽 雨中漫步 “欧陆小镇” 沈芯蕊 艺术长廊 君子慎独 惟精惟一 —— 新加坡美术名家何家良 赵宏 狮城艺事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新加坡的印度舞蹈 —— 飞天仙女艺术团的传承策略 蔡曙鹏 [...]

Yuan Magazine #1522022-12-27T13:11:48+08:00

2021年12月29日

南洋骑楼漫想

2022-09-14T16:11:18+08:00

有人说建筑是一个城市文化的缩影和基本元素,一个城市或国家的风格首先表现在它的建筑风格和建筑特色上。那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无声书写着一种景观、一种文化、一种智慧。 [全 文]

南洋骑楼漫想2022-09-14T16:11:18+08:00

童乐

2022-09-14T16:12:24+08:00

“啊!成功了!”大家兴奋地尖叫,我们做到了!二十个人都没做到的事情,经历了五年的磨练和考验,只剩八个人一起再来做。我们八个人的友谊就像风筝一样,在五颜六色的天空里带着自己独特的色彩翱翔。 [全 文]

童乐2022-09-14T16:12:24+08:00

新加坡地方戏之民俗文化传承

2022-09-14T16:12:51+08:00

研究上世纪以来的新加坡地方戏之流派演变、剧种唱腔、曲目戏文、宫调弹词等特色课题的学者不乏其人,但少有提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名扬中国粤曲界被时评为“四大花旦王”兼“妹腔”创始者的新加坡人颜思庄(艺名上海妹)的事迹…… [全 文]

新加坡地方戏之民俗文化传承2022-09-14T16:12:51+08:00

胶童与词典——杨贵谊专访

2022-09-14T16:13:54+08:00

百多年前,神州大地灾祸频仍,民不聊生。为了躲避灾难,求取温饱,祖籍福建福清的杨枝荣、刘亚妹夫妻被迫背井离乡,他们漂洋过海来到新加坡。由于无法适应都市生活,他们只好到柔佛州笨珍县的乡下去垦荒。他们拖家带口徒步来到巴力交怡村,在自己亲手建造的小茅屋里安顿下来之后,开垦出十几英亩属于自己的小胶园。随着人口的增加,单靠自家的胶园已不足以维生,待贵谊稍稍年长一些,他即跟兄姐们一起成为了小胶童。 [全 文]

胶童与词典——杨贵谊专访2022-09-14T16:13:54+08:00

试管婴儿不成功?可配合中医特色疗法

2022-09-14T16:14:46+08:00

随着试管婴儿辅助生殖技术(IVF-ET)的发展,给很多不孕症的家庭带来福音。新加坡的辅助生殖技术已经处于最前沿,有高素质的生殖中心,有很多优秀的生殖专科医生,可以培育最优质的胚胎,但还是有很多人无法移植成功。移植胚胎1次不成功,告诉自己别灰心;移植2次失败,安慰自己再接再厉;移植3次还不成功,心情焦虑紧张;移植4次、5次、6次都不成功,感觉世界都灰暗了。这时候的你,除了不孕症,还被贴上了另一个标签,叫做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简称RIF。 [全 文]

试管婴儿不成功?可配合中医特色疗法2022-09-14T16:14:46+08:00

滨海艺术中心

2022-09-14T16:15:33+08:00

受疫情限制,笔者拍摄的本期主角滨海艺术中心,人迹稀罕。 就像乌云总会散去,疫情也必有逝去的一天。这座汇聚了许多人心血始筑成的建筑,总有一天会再次融入我们的生活里,让我们无拘无束地去赏剧、听音乐会。 [全 文]

滨海艺术中心2022-09-14T16:15:33+08:00

让她面对海洋和沙砾

2022-09-14T16:16:37+08:00

董云嫔站直、平肩、挺腰、吸一口气,然后,想象自己站在沙滩上,面向大海、对着沙砾,开始讲话了。说也奇怪,这一回,她表情从容,声调抑扬顿挫,表现出乎意料之外的好。至此,我明白,我已经帮助她克服了心理的障碍。 如此持续地练了两天,她平稳而又出色的表现,令我击节赞叹。 [全 文]

让她面对海洋和沙砾2022-09-14T16:16:37+08:00

金门榜林村的落番客

2022-09-14T16:18:00+08:00

根据承盘大伯父所提供的一份粗略手抄族谱,得知被后世尊为大肥高祖父的祖先,清末从泉州南安朴里(亦名朴兜)迁居金门。先辈在泉州时以打石为业,落户金门榜林之后,则以农耕为生。 [全 文]

金门榜林村的落番客2022-09-14T16:18:00+08:00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新加坡的印度舞蹈——飞天仙女艺术团的传承策略

2022-09-14T16:19:04+08:00

印度舞是新加坡多元文化绚丽景观里一片姹紫嫣红的园地。新加坡舞蹈界前辈、15岁获得金奈的印度艺术学校“舞蹈瑰宝”奖的巫玛拉詹医生说:“新加坡统计局定义下的印族,他们的先辈其实是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或斯里兰卡的族裔群体。虽然祖先来自不同地方,说的可能是淡米尔语、马拉雅拉姆语、泰卢固语、旁遮普语、孟加拉语等不同语言,宗教信仰也不同。但是,他们都非常珍惜自己的音乐、舞蹈,重视自身的文化之根。也许这就是新加坡印度音乐与舞蹈,一直传承和发展得不错,并且得到海外艺术界认可的原因吧。”  [全 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新加坡的印度舞蹈——飞天仙女艺术团的传承策略2022-09-14T16:19:04+08:00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