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剑鱼传说与现实
李国樑2023-08-30T16:45:51+08:00建屋局规划的“大”红山(Bukit Merah)组屋区由中峇鲁、直落布兰雅、丹戎巴葛和红山(Redhill)组成,超过15万居民住在5万多个组屋单位里。红山的命名并不是因为《红山的传说》,而是出自亨德申路(Henderson Road)与麟谷峇鲁(Lengkok Bahru)之间的红土山丘。 [全 文]
建屋局规划的“大”红山(Bukit Merah)组屋区由中峇鲁、直落布兰雅、丹戎巴葛和红山(Redhill)组成,超过15万居民住在5万多个组屋单位里。红山的命名并不是因为《红山的传说》,而是出自亨德申路(Henderson Road)与麟谷峇鲁(Lengkok Bahru)之间的红土山丘。 [全 文]
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办的“灵根自植:新加坡中华文化”系列讲座第六讲于2023年2月10日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会议室举办。 [全 文]
本文就战前战后两家新加坡华文书局的内部资料作一些收集和疏理,以期让读者能从书局“内幕”中窥视到格局,乃至时局。 [全 文]
《潘受诗集》中,潘受和乔大壮生前唱和的诗有7首。1948年7月3日乔大壮自沉谢世,潘受先后写了6首诗纪念乔大壮。另有《友人索书癸未集杜五言律诗五十首复漫题七言绝句四章于后》提及乔大壮对自己的知遇之恩,《鹰公遗稿玄隐庐诗十二卷》遥忆当年和乔大壮等诸贤在重庆诗酒唱和之难忘时光。 [全 文]
麦波申组屋区于一个甲子前落成,跟芽笼的五个分区联合组成3万多个组屋单位,8万居民入住。麦波申组屋区和麦波申路以海峡殖民地首任辅政司麦波申上校命名。军人出身的麦波申参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来到新加坡,先后受委任为执行工程师、监狱总监、殖民地秘书长兼市政局主席。麦波申纪念碑建在圣安德烈座堂园地里。 [全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