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4日

《从历史文化角度谈在华经商》

2020-05-01T16:57:26+08:00

柯木林(左一)以本身经历,从历史文化角度分享在中国经商的经验;右为南大孔子学院院长许福吉 宗乡总会和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在6月4日下午3时,于孔子学院讲堂联办《从历史文化角度谈在华经商》讲座,吸引了100名会馆人士及公众出席聆听。 此次讲座是由宗乡总会研究与出版组主任柯木林主讲。近30年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华投资、经商、工作,不仅是热门话题,同时也是媒体聚焦的重点。在中国经商投资的成败,其因素当然是复杂的。中国是历史文化大国,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肯定对在华经商或工作都大有裨益。 也是本地著名历史学者的柯木林,曾长期在中国工作。以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造诣,再加上在华的实际经验,对历史文化与在华经商两者之间的联系, 深有体会。因此柯木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以及他本身在中国工作的点滴感受,通过幽默的言语,运用不同的例子、故事、图像等,向听众讲述这既枯燥又有趣的老问题。譬如说话的方式、管理模式、运作机制等,都有文化的差异。最为人所知的就是“潜规则”的存在以及“关系”的奥妙。 很多听众对在中国投资或就业有兴趣,纷纷提出发问。柯木林指出,在中国大城市投资需要大笔资金,如果是小资生意,建议到其他二、三线城市,并找出市场的需求。 南大孔子学院院长许福吉表示,虽然南洋理工大学和宗乡总会曾在多方面合作过,但这次联办活动是第一次。他感谢总会秘书长李国基的出席,也感谢柯木林为双方的合作牵线,同时也为听众带来精彩的演讲。

《从历史文化角度谈在华经商》2020-05-01T16:57:26+08:00

2011年04月03日

“闽帮人物与闽商精神”研讨会

2020-05-01T16:39:29+08:00

4位主讲者以各种独特的角度阐述闽商文化和精神,左起为李培德、苏文菁、柯木林、杨进发 由宗乡总会与国家图书馆联办,新加坡福建会馆赞助的“闽帮人物与闽商精神--新加坡福建族群的世纪回望”研讨会,已于2011年4月3日,在国家图书馆良机会议厅圆满举行。研讨会反应热烈,出席者多达180人。总会主席蔡天宝、副秘书长方百成、理事李秉萱博士等也出席了当天的活动。这次的研讨会请来了4名主讲者,分别来自新加坡、澳洲、香港和中国福建福州。 总会研究与出版组主任柯木林首先以《薛氏家族•叻报•闽帮文化》为题,讲述了薛佛记这个新加坡闽帮“开山鼻祖”的一生。除了对薛氏家族人物事迹妙趣横生的描述,柯木林也通过叻报纪年方式的变迁(沿用清朝年号,黄帝纪年,民国纪年等)这个历史的“冰山一角”,带领听众进入“过去进行式”,感受历史发生巨变时人们对时代变化的真实表述。 第二讲由南澳洲佛林德斯大学历史系杨进发博士展开,畅谈《天福宫与新加坡福建会馆的领导层(1840-1949)》。杨博士探索其组织与结构的演变,评论其领导层的成就与贡献,并总结出闽帮领导层能在殖民地时代中生存,进步与发展,与领袖素质、组织结构、改革精神和“缘首”传统有关。他以闽帮最为耀眼夺目的两个人物陈金钟和陈嘉庚为代表,详细地诠释了闽帮领导人的俱“财富、才华、博爱”于一身的人格魅力,以及他们对社会的大爱精神。 香港大学人文社会研究研究员及助理教授李培德博士在第三讲的《海外华商网络的延伸和冲突——以陈嘉庚与胡文虎的竞争为个案》中,以两个新加坡著名的闽商人物陈嘉庚和胡文虎作为比较,对陈胡之间的互动做了相当详尽的考据,分析他们在商业方面的共同与不同之处。 来自中国福建福州大学教授、闽商文化研究院院长苏文菁博士则带来了《闽商的历史贡献与现实意义》。她把闽商文化放在中华文化的地图来考察,从“大福建”的概念上来谈中国海洋文化,将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联系起来,饶有趣味的讲解让听众获得不少启发,也引起听众的频频发问,探问求知。 研讨会的最后,由早报副总编辑严孟达主持问答环节,4位主讲者为听众一一解答,获得踊跃的参与,在交流激荡中,为此次研讨会拉下帷幕。

“闽帮人物与闽商精神”研讨会2020-05-01T16:39:29+08:00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