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汗淋漓,要小心

有人说,出汗好比排毒。那可不一定,也有可能引发疾病。

文│新加坡北京同仁堂中医师陈小谊  图│iStock

新加坡气候炎热潮湿,只要在户外走动,必然会不断出汗,甚至大汗淋漓。如果因炎热、运动、紧张而出汗,属正常情况不需治疗;但如果一紧张、激动,甚至平静而凉爽时仍有过多汗液,则说明身体出现问题了。有些情况下,出汗还会引起或并发一些疾病。

汗斑

在本地不时会看见有的人胸口、背部、上臂的皮肤出现粉红、棕色、白色等斑块,看起來花花的,有的甚至连接成片。这些皮肤花斑的产生往往伴随经常大量出汗,俗称“汗斑”。这实际是一种皮肤病,医学称为“花斑糠疹”或“花斑癣”,这是由马拉色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表浅性皮肤真菌感染。马拉色菌在大部分人的皮肤上都有,但花斑糠疹的发病通常是遗传倾向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例如高温潮湿的环境、过多的皮肤油脂分泌和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疾病多发生在前胸、肩背、腋窝等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部位。在温带冬天病情较轻,夏天病情较重;在热带则一年四季皆可发病。本病没有传染性,在运动员和年轻人身上,尤其青壮男性特別常见。

花斑癣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形如黄豆大小的斑点,并逐渐增大到指甲盖大小,色微黄或褐色,表面有非常细小的粒状鳞屑,不很明显,容易刮下来。日久,皮疹可增多,并向周围扩大,相互融合成片,形成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地图状。颜色与患者肤色和曝露在阳光下的情况有关。

症状中可能出现轻微的瘙痒感,但通常没有自觉症状。此病虽不是大病,但由于病变部位大多是裸露的肌肤,使爱美人士大为烦恼。情况不严重时,通过一些自身护理能够改善症状,但是如果不能减轻,或反复发作,或皮损面积过大,则应及时就医。

花斑癣的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如果皮损面积大或局部治疗效果不佳,可以选择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后,防止疾病复发的关键是继续用药数周,以清除皮肤上可能残存的真菌。

如何护理?

花斑癣在古代中医记载里称为“紫白癜风”。中医认为是由于风湿郁于皮肤或由于出汗多,经过日晒,暑湿侵滞毛窍所致。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抗菌消炎的草药煮水沐浴预防或减轻症状,如:艾叶、薄荷、菊花、青蒿等,每周一次。

此外,由于许多人对花斑癣缺乏正确的认识而用药物乱涂乱搽。什么“祛斑露”、“皮炎平”类药物,结果适得其反。如果发现汗斑,千万不要自行乱用药物,最好去正规医院就诊。

如何预防?

1.保持室内通风、凉爽,以减少出汗和利于汗液蒸发。

2.衣着宜宽松,选用质地柔软、易吸汗的棉质。勤换洗,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

3.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常用干毛巾擦汗或用温水勤洗澡。

汗疹

汗疹又称痱子,是夏季或炎热环境下常见的浅表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大量的汗液不易蒸发,使皮肤角质层浸渍肿胀,汗腺导管变窄或阻塞,导致汗液滞留、汗液外渗周围组织,形成丘疹、水疱或脓疱,好发于皱襞部位。若细菌进一步繁殖、产生毒素,可加重炎症反应。

根据汗腺导管损伤和汗液溢出部位的不同,痱子临床上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晶形粟粒疹(又称白痱)、红色粟粒疹(又称红痱)、脓疱性粟粒疹(又称脓痱)、深部粟粒疹(又称深痱)。前两类症状轻微,后两类症状较重,伴有或多或少的感染或全身症状。

哪些人易患汗疹?

1.行动力较弱的幼童、婴儿,皮肤娇嫩,在活动中易出汗。

2.比较肥胖的人,皮肤皱褶较多,出汗较多。

3.体质虚弱或长期卧床的病人,新陈代谢能力较差。

如何护理?

汗疹(痱子)的预防、生活护理与汗斑类似。另外,生痱子后,若瘙痒严重,可轻轻拍打,不要搔抓,以免继发感染。瘙痒明显时可寻医服用一些止痒药;脓痱感染时按西医处方服用抗生素,或问诊中医使用清火解毒的中药。

冷汗

我们常说“吓出一身冷汗”,或说“突然心慌手抖冒冷汗”。这类出汗不同于运动劳作的出汗,而是冷汗,特指因紧张、惊惧或疾病等导致汗出而自觉有冷感。通常不伴有发热口渴,而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中医认为这类人多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或因受惊吓引起。

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突然受到惊吓,手掌、足底、腋窝部以及面部产生的冷汗,叫精神性出汗。如果情况不重,则不算病态。

哪些冷汗需警惕?

一、出冷汗的同时,还存在胸闷、胸前区疼痛、或左后肩反射疼痛等症状,可能预示心脏病即将发作,尤其是有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更需警惕,及时就医。

二、若没遇到惊吓、激动等精神原因,突然冒冷汗、手抖,可能是以下情况:

1.最常见是低血糖引起,饥饿、活动量过大导致体内血糖消耗过多;也可能是糖尿病患者,用降糖药物剂量过大导致低血糖。除了冷汗、手抖,也常伴有头晕目眩、心慌耳鸣、站立不稳。

2.伴有血压过低、体温下降、心率加快,甚至有大量出血史、感染史,就要考虑患者是否要发生休克。

3.伴有剧烈眩晕症状,或出现眼球震颤,可能是因为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痉挛。

低血糖情况可通过补充糖分改善症状,其余情况须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