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Yuan #115, Yuan Magazine, /新中建交历史回顾

新中建交历史回顾

《新中史话》 | 文图·林孝胜

新加坡前高级政务部长及资深外交官李炯才今年2月在新加坡管理大学举行的“中新建交25周年:2015年中新经济合作与机遇展望”论坛上说,“中国和新加坡正式建交已25年,但是我们与中国的交往不止25年。”李炯才是1975年5月外长拉惹勒南率领代表团到中国作破冰之旅的团员之一,因此,他是新中建交的见证人,他一语道破新中建交的秘辛。

新加坡自1975年以来,以长达15年的时间布局1990年10月3日的新中建交。新加坡是世界上中国以外独一无二以华人立国的国家。基于这种关系,中国一直视新加坡为血浓于水的国家,这种特殊的亲情元素,主导着周恩来与邓小平那一代中南海领导人对新加坡的外交政策,因此,中国早就有意愿跟新加坡建交。可是,由于新加坡处于东南亚马来世界的中心,再加上建国初期薄弱的防卫力量,“亲情或华人”元素恰恰是新加坡的大避忌,唯恐被标签上“第三中国”,在东南亚地缘政治中被排斥与孤立。况且,新加坡建国之初,中国还在文革时期,文革余波也冲击着新加坡的左翼运动。于是“去华人化”主导了李光耀与建国一代政治领袖的外交思维。但是,李光耀也视新中建交为其历史使命,亲身主导新中建交的进程与策略。为了证明新加坡不是第三中国,新加坡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并为新中建交定下时间表,即它将是最后一个与中国建交的东盟国家。

建交前的花絮

1975年3月,外长拉惹勒南访华,同时部署总理李光耀翌年正式访华。拉惹勒南外长没想到在一天深夜里,重病缠身的周恩来总理在医院里接见了他。

1976年5月10日,李光耀总理首次访华并见到了怀病在身的毛泽东主席。他还特地要求访问延安,这是外国首脑的破天荒之举。中方欣然答应,并安排两架苏制螺旋浆飞机给新加坡代表团,让他们飞赴延安参观。

随后,时任中国副总理邓小平于1978年11月12日至14日正式访新。新方给予最高政府首长规格的礼遇。邓小平一下机就在巴耶利峇国际机场发表书面讲话,说他是对李光耀访华的回访,“双方将就两国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一行人下榻在总统府里的迎宾楼。

李光耀与邓小平在国宴中干杯(1978年)

当晚八时,李光耀总理在总统府设国宴招待。国宴前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国宴前循例互换首长讲稿。邓小平致词时在原讲稿上改了两句话。第一句是开头客气话, 原句是:“应李光耀阁下的邀请,我们十分高兴地前来贵国进行友好访问。总理阁下刚才的友好讲话以及你们给予我们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接待”。修改过的句子为:“⋯⋯总理阁下给了我们热烈的欢迎和盛情接待”。第二句在讲稿的第二段,原句是:“尽管在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我们在以华国锋主席为首的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艰苦奋斗,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修改过的句子是:“⋯⋯但是,中国人民的愚公移山的精神⋯⋯”时任新闻官的笔者见证了这一幕。

1978年邓小平访新行程手册

邓小平访新期间,双方进行了两次会谈。李光耀详细介绍了新加坡经济发展过程、对外开放政策以及吸引外资等各项措施。会谈后,吴庆瑞副总理专程陪同邓小平去考察裕廊工业区。邓小平对新加坡经济发展经验深感兴趣,他希望吴庆瑞到中国访问,为中国经济发展提出建议。1985年,中国国务院正式聘请吴庆瑞担任中国沿海开发区经济顾问兼旅游业顾问。

1970年代,新中两位首长互访取得新中建交的共识,以及奠定了新中建交的基础。但是,新中建交还有另一个绊脚石一台湾问题有待解决。新加坡建国之初依赖台湾协助国防建设。在“一个中国”的大前提下,中国非常在意新台关系。这个棘手的问题终于在中国与印尼建交后获得解决。1990年8月,中国总理李鹏在中印建交后访问新加坡,和李光耀总理单独会谈,拍板认定台湾协助新建设国防是历史事实,只要新加坡坚持“一个中国”立场,无碍两国建交。两国总理遂决定建交。1990年10月3日,新加坡外长黄根成和中国外长钱其琛在纽约签订新中建交公报。李光耀总理在完成这个历史任务后不久访问中国。这是他以总理身份最后一次访问中国,回国后不久(11月28日),他把总理职务交给了吴作栋。

2004年7月10日至13日,时任副总理李显龙在即将继任总理前到台湾作“私人”访问,触及中国的敏感神经。中国曾暂停中新两国政经人员的互访计划,包括原定7月26日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参加“高官班”及“市长班”的126名中国官员临时取消计划。风波历时数个月才平息。

新中建交互换大使

新中建交后不久,中国派资深外交官张真出任驻新加坡大使。他是新中建交谈判的中方主要代表之一,由他担任首任大使是最佳人选,驾轻就熟。他任期近三年,从1990年12月至1993年2月。下表为建交25年来历任中国驻新大使名录:

他们都是资深外交官,任期皆三年。其中有两位大使一张真与陈宝鎏很怀念在新加坡的日子,卸任后著述他们任内的经历和感想。张真的《出使新加坡》(2002)及陈宝鎏的《我的新加坡情节》(2004)都提供许多珍贵的新中建交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建交后, 新加坡派驻中国的首任大使是曾任文化部常任秘书的郑东发。他1991年7月到北京走马上任,任期至1998年1月,由陈燮荣准将于1998年2月继任大使职务(1995年至1996年,他曾担任新加坡驻台北贸易代表),任期至2012年3月。接任者为现任大使罗家良(2007年至2011年,罗大使为新加坡驻台北贸易代表,担任新加坡与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关税领域经济伙伴协议谈判的新方团长)。

经济交流

新中两国建交后在政治、经济、贸易、科技、文化交流方面一直维持紧密关系。

历史是一面镜子,原为负面因素,随着时空变迁,也能转变为正能量。1990年新中建交时,世界和中国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巨变。1989年柏林围墙被拆除,显示冷战时代的结束。中国也早已从政治挂帅的文革走出来,进入一个以经济挂帅的改革开放时代,全国商机无限,积极引进外资。新加坡独立建国初期避之不及的亲情因素,在这个新时代里却转变为新加坡进军中国的资产。刚开放的中国须要借助新加坡经济发展的经验,而区域及西方企业也不敢冒然进入高深莫测的庞大的中国市场,企业家也乐得在现阶段让新加坡领军,投石问路,观察中国投资的前景。新中苏州工业园区发展计划就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诞生了。

苏州工业园区计划是新中两国政府间首个经济合作项目,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新城区。1994年4月,中国副总理李岚清和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签订两国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实施启动。该区成功吸引一批名列全球五百强的跨国公司进入园区投资。可是,进展不顺利,半途冒出个本土的竞争对手,苏州新科园区。经过协调,2001年元旦,苏州工业园区由中方接管,新方仍占35%的股权。新方总结,问题出在双方对彼此的文化了解不够,对园区期望也落差。这是个到中国投资的宝贵的学习经验。

2007年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另一个新中两国政府合作开发计划。2007年11月18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共同签署新中在天津建设一个生态城协议。该协议旨在借鉴新加坡经验,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中新两国企业分别组成投资财团,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参与生态城的开发。李显龙指出,这是两国经济合作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生态城的构想是打造一个社会和谐、重视环保和讲求资源节约的城市。

新中政府目前正积极探讨第三个经济合作项目,地点未定,但肯定会在中国西部城市。今年2月间,新中两国官员和企业代表到中国西部的重庆、成都和西安考察。

另一方面,建交以来,已有数百家中资企业涉足新加坡,业务包括金融、保险、贸易、船务、运输及建筑。有些中国大企业,如中国在海外最大的跨国公司中远集团,还选择新加坡作为区域总部。中国在2014年成为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国。

1993年成立的新中友好协会及2007年成立的通商中国,都致力于促进新中各界通过各种经济合作、建立商务网络及文化交流。

习近平主席和新加坡总统陈庆炎将趁今年新中建交25周年之际互访。习主席访问新加坡期间,届时可能会对第三项新中合作项目,透露进一步消息。他的莅临也必然会在新加坡及本区域,掀起另一波“一带一路”经济纽带概念旋风。新加坡如何与东盟及中国携手合作发展海丝路经济纽带?新中第三项合作项目如何进行?这无疑将是往后新中关系的主轴之一。

(作者为本地历史学者)

Home/Yuan #115, Yuan Magazine, /新中建交历史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