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舞台到回乡
建团的舞蹈家姗塔拉蒂
文 · 蔡曙鹏 图 · 受访者提供
姗塔拉蒂(Shantha Ratii),是一位在海内外推动印度舞的新加坡舞蹈家。她的故事得从姗塔的父亲的故乡说起。
祖辈是来自印度西南部濒临阿拉伯海的克拉拉邦的马拉亚拉姆人。父亲出生于克拉拉邦的一个沿海城市克悠隆(Quilon)。克拉拉邦,面积为3.8万多平方公里,比中国云南省略小,但都是多种舞蹈异彩纷呈的地方。克拉拉邦除了卡达卡利舞剧外,还有八大舞种。在新加坡的印度族群中,马拉亚拉姆人只占印族人口的8%,算是个小族群。移民到新加坡后,姗塔的父亲事业有成,在三巴旺军港边上经营一间汽油站和汽车维修店,不愁衣食。殖民地时代的英军军港,有不少来自克拉拉邦的马拉亚拉姆人。还有新加坡印度舞蹈前辈巴斯卡领导的一个叫做卡达卡利俱乐部(Kathakali Yogam)。卡达卡利的演出语言是印度22种官方语言之一的马拉雅拉姆语,姗塔的父母亲,再三提醒要她学好母语。
童年的快乐舞蹈园地
姗塔拉蒂的童年在当时殖民地政府建立军港、空军基地和相关设施的三巴旺度过。她说:“因为通晓卡达卡利的演出语言,我对卡达卡利很自然的就有一种亲切感。我们很幸运,有一位来自克拉拉的名叫比莱(Oyur Govinda Pillai)的卡达卡利老师。卡达卡利大约形成于16、17世纪。这古老的艺术很特别。首先吸引我的是它浓妆重彩的装扮。化妆的材料也很奇特,包括米糊、绿叶、油烟、颜料和白纸。看演员躺着用很长的时间化妆,简直是不可思议。”
像姗塔这样能听懂演出语言的观众,看卡达卡利演出,就不止是欣赏表演者易如反掌运用24个基本手势的灵巧,或对眼、眉、嘴、脸颊、颈等面部动作的非凡能力,而是随着舞蹈、哑剧、歌唱和音乐综合表演,紧跟故事情节的峰回路转,欢乐或悲伤。“当年的三巴旺也有不少华人,每当节庆,我就会跟邻家小孩去看热闹。我不懂潮州话或福建话,但华人的大戏很吸引我。虽是听不懂,我很享受演员的艳丽服装、优美动作和悦耳的音乐。打斗场面的大锣大鼓,有点像卡达卡利在这种场合,让鼓手用劲急打。我到许多年后,才发觉我对跨文化对话的兴趣与热情,可能就是因为童年时代看华人大戏埋下的种子开了花。”
卡达卡利是清一色由男性演出的传统艺术。但姗塔学习卡达卡利的深切渴望,打动了卡达卡利的老师比莱。因此姗塔有了学习和演出卡达卡利的珍贵机会。然而,新加坡最大的印度族群是祖辈来自印度东南部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的淡米尔族群。淡米尔族群的最大舞种是源自泰米尔纳德邦的婆罗多舞(Bharatanatyam)。这历史久、在20世纪得到大发展的舞种,有完整的训练系统,对表演要求高。交替转换动作速度快、手语丰富,一直吸引着年幼的姗塔。后来她终于如愿以偿,先后拜纳帕玛(Padmabushan Kalanidhi Narayan)、拉帕玛(Padmashreemeer Adyar Lakshman)巴斯卡夫人为师,学习波罗多舞。
卡达卡利老师比莱和Ratii合演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选段
1999年,姗塔拉蒂为古典舞蹈团创作的现代舞《墨韵》
国家舞蹈团的宝贵经验
70年代初,南澳大利亚州州长唐纳德·邓斯坦(Donald Dunstan)等通过外交使节,邀请新加坡派团参加艺术节。那时新加坡没有专业舞蹈团可派,于是文化部委任许亮贤负责筹划。Shantha Ratii虽然还是个十七八岁的中学生,因为舞艺精湛,在印度舞蹈圈已经小有名气。她收到文化部邀请她加入国家舞蹈团的公函时,她的七个兄姐都喜出望外。六姐对姗塔说:“机会给有准备的人,赶紧去吧!种花需好土,国家舞蹈团是你最好的生长环境。祝福你,舞蹈从此可以成为你持之以恒、终身追寻的精神寄托。”在国家舞蹈团印度舞组长、马达维(Madhavi Krishnan)的带领下,姗塔在艺术上突飞猛进。之后,姗塔跟随新加坡两位印度舞名家巴斯卡和妮拉习舞,舞艺更上一层楼。
身为国家舞蹈团最年轻的舞蹈员之一的她,在参与赴澳洲阿德莱德艺术节演出的筹备过程中,有机会目睹舞蹈前辈李淑芬(华族)、舞前辈农仄(马来、马达维(印族))、杨金龙(芭蕾舞)如何排舞。他们的情操、精神与艺术,深深感染了年轻的姗塔。1972年在澳洲演出取得巨大成功后,国家舞蹈团作为文化大使,在翌年到苏联首都莫斯科和哈尔科夫以及库尔斯特3个城市演出。文化部在1974年又派国家舞蹈团到伊朗访问演出。“在舞台上接受外国观众的热烈掌声之后,我更加热爱自己的艺术。认识到艺术能让人类领悟到世界的美好,尽管语言不通,历史背景差异,风俗习惯不同,谁都喜欢美的陶冶。”
掌握新舞种开辟新园地
志向高远的姗塔,掌握了波罗多舞和卡达卡利舞之后,决心再学多一个舞种:库奇普蒂舞(Kuchipudi)。这个舞种来自印度东南方的安德拉邦(Andhra Pradesh),是婆罗多舞蹈盛行的邻邦。这个有400年左右的舞种,也深得淡米尔族群的喜爱。早期库奇普蒂舞,只以舞剧的形式进行演出。舞剧中的男女角色和卡达卡利舞一样,都由男子担任。一直到1960年代才以独舞形式出现在舞台上,此后女演员也开始表演。
库奇普蒂舞的主要内容是印度主神之一的毗湿奴(Vishnu,维护者)的故事。这个舞种,相较与婆罗多舞的肢体构成三角形几何图形、顿脚、快速变换方向,更强调体态的曲线美、动作灵巧,眼珠的流转和姿态的婀娜多姿。在老师闻巴迪(Vempati Chinna Satyam)循循善诱下,她很快成为本地优秀库奇普蒂舞的优秀演员。这个源自舞剧的舞种,要求舞蹈员有充分运用眼睛说话的能力。姗塔的基础是卡达卡利舞剧,在国家舞蹈团又积累了丰富的波罗多舞的演出经验,因此演出库奇普蒂舞,正好能让她把多年来兼收并蓄不同风格的舞种融合起来。她用精准表达方式,让观众从她的表演,洞察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感情世界。
姗塔拉蒂以精湛印度古典舞蹈赢得赞誉
姗塔这个时期萌生了制作一部比较印度舞、中国戏曲和日本歌舞伎的纪录片的念头。我看过她参与国家舞蹈团演出的节目,对她投入的表演,有清晰的印象。也记得她到戏曲学院找我,讲述她想尝试通过这部纪录片,让喜欢舞蹈的人,看到不同传统的舞蹈的共性。我向她推荐了集编剧、导演、理论家于一身的意大利戏剧家尤金尼奥·巴尔巴的名著《戏剧人类学字典》,并联系了戏曲界同行给她认识。经过筹集资金、寻找相关资料和采访人选的漫长过程,她终于完成了比较戏剧的心愿。
姗塔对跨文化、跨印度舞种的不懈努力,很快得到回报。1993年,她受邀参加了在美国圣路易斯和纽约的库奇普蒂国际舞蹈节。她的独舞节目气氛热烈、艳丽活泼、清新隽永,获得专家和观赏赞赏。此后,一个接一个在不同国家举行的库奇普蒂国际舞蹈节都有姗塔的身影。例如在2001年,她先后在孟买的国家画廊举行的库奇普蒂国际舞蹈节和新德里活动中心演出。后者的主宾印度总统维卡特拉曼,还在演出后送了一束鲜花给姗塔。5年后,在阿塞拜疆举行的库奇普蒂国际舞蹈节,除了演出之外,她还主持了工作坊,让青少年体验这个历史悠久的舞种的审美心理、审美模式和艺术风格。同年,她又到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正在改变中的库奇普蒂》论坛,除演出外,也参加了一个演讲与示范、大师班和培训班。
回国创立姗塔拉蒂倡议
从1984年至2009年漫长的25年里,姗塔拉蒂云游四海,在许多舞蹈盛会展现才华。然而,月是故乡明,水是源头清。她终于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新加坡,在2016年创立了“姗塔拉蒂倡议”。舞蹈团取一个这样的的名字,非常特别。
2001年,新德里演出后,印度总统维卡特拉曼献花给姗塔拉蒂
姗塔拉蒂在阿塞拜疆主持印度古典舞工作坊
姗塔创立的这家非营利组织,提倡舞蹈的创新性、包容性、创造性。姗塔说:“我们的希望一方面保留传统,另一方面借鉴传统,跨越艺术界限。在不损害艺术价值和完整性的情况下创造新的叙事方式,振兴印度古典舞蹈,为传统与创新搭桥。我希望能做到以更具穿透力和持久性的独特方式,让艺术精神绽放光辉。”
创立舞蹈团和学院以来,除了积极参与国家文物局、国家图书馆、新加坡专业剧场、维多利亚舞蹈学院、新加坡舞蹈剧场组织的活动外,更启动了每年国际舞蹈日制作的演出。这一系列活动的特色是通过导师辅导的模式,在每次演出节目中,指导青年舞蹈员编舞与表演。合作伙伴包括城隍艺术学院、独立舞者、时代舞蹈团。今年9月,在古德曼艺术中心(Goodman Arts Centre)举行的《火花》舞蹈晚会,鲜明地反映了姗塔拉蒂倡议的多元文化舞者合作互鉴的实验。
《火花》舞蹈晚会以女战士为主题,邀请华族青年舞者张宁真、马来舞蹈家Osman Abdul Hamid领导的时代马来舞蹈团参加演出。时代舞蹈团的两位女舞蹈员和姗塔拉蒂舞蹈团的两位女舞蹈员合演的《2019冠状病毒病战线上的女战士》,结合了哑剧与舞蹈的剧目,意图向在多条战线上奋勇工作的医护人员以及所有母亲致敬。舞蹈的亮点在那段马来舞和印度舞融合无间的四人舞,在有力的快节奏中表现了在疫情漩涡中不同民族的女战士齐心协力抗疫情的勇气和乐观精神。姗塔也邀请了青年舞者张宁真自编自演的《木兰》参加演出。姗塔说:“木兰是个女英雄,和这台晚会主题契合,她结合剑术和舞蹈的尝试,也值得鼓励。”
晚会的最后一个节目是在位26年的鲁德拉玛(Rudrama,1263-1289)。她是印度历史上一位英勇的女皇。因为没有兄弟,父亲从她小时候,就以教男儿的方法养育她。她成为女皇后,知人善任、武艺高强,多次成功击退敌军。在她统治下的王国,人民生活安定。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曾纪录了这位战功赫赫、治国有道的女皇。在这个作品里,姗塔用了两个印度的艺术形式(库奇普蒂和印度武术)和马来武术(silat)交织在一起,很有新意。姗塔本身发声吐词好,精彩的独白技巧,把一个13世纪的卡卡迪亚王朝公主挑战自己的故事,说得非常感人。
受邀参演、目前在南洋理工大学担任工程系助理研究员的克里斯南·邬尼(Krishnan Unni)博士说:“在海外25年,积累了丰富经验回国的姗塔,这几年的制作有创意性的舞蹈晚会,很受年轻舞者欢迎与支持。对于我们大多数学舞者来说,表演往往只是记住身体动作,把动作复制在舞台上。经常没有对角色内心的情感,做精准的表达。姗塔的辅导计划,让我这样的业余舞者,更明白好的舞蹈员应该做到内心情感、肢体语言、面部表情面面俱到。她教会了我编舞、设计动作和完成舞台形象创作过程要把握的每一个环节。感谢经验丰富的前辈的引导,我希望越来越多年轻人认识到古典舞的价值,让新加坡印度舞得到普及与提高,做得越来越好。”
(作者为新加坡戏曲学院创院院长、民族音乐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