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People, Yuan #177, Yuan Issue, Yuan Latest Issue, Yuan Magazine, /不忘初心 再启新程 ——专访宗乡总会名誉会长蔡天宝

不忘初心 再启新程

——专访宗乡总会名誉会长蔡天宝

图文 · 编辑部

名誉会长蔡天宝

2010年7月,华社领袖蔡天宝从创会会长黄祖耀手中接过接力棒,担任宗乡总会第二任会长。八年的领导岁月里,他与团队以开放的视野与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推动宗乡总会的制度革新与形象转型。值此宗乡总会四十周年之际,本刊有幸专访名誉会长蔡天宝,请他回望那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岁月,也畅谈他对宗乡总会未来发展的期许。

建2010年您接任宗乡总会会长,做了哪些方面的革新?当时是出于什么样的初衷和考量?

我认为宗乡总会除了肩负领导本地宗乡会馆的责任之外,也必须积极推动华文、华族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与弘扬。从一开始的修改章程、装修会所、秘书处专业化,到后来取得ISO认证,我都希望坚守为会员提供优质服务的初衷,尽我所能地拓展总会。

为了加强各个会馆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我们组织集思营,让宗乡总会的理事和委员们互相了解各会馆的需求。另外也邀请部长参加品粥聚会,与会馆领导们拉近彼此的距离,从中也可以发掘有领导潜力的年轻接班人。同时也定期邀请部长和华社联络组的组员参与分区会馆交流会,希望由此鼓励会馆响应政府的各项政策,也为会员团体提供传达心声的渠道。

为了培育年轻一代,我们举办了多项活动,如“走出校园,走进文化”,邀请学生义工担任导览员,鼓励他们深入了解本地的华族文化。2011年,我们提议设立“宗乡总会奖学金”,以培养双语双文化的优秀人才。

同年也设立了“杰出会馆奖”,鼓励宗乡团体自我提升,举办更多富有创意的活动。2016年,又增设了“宗乡总会杰出青年奖”。这些举措,都是为了表彰和奖励在宗乡领域取得非凡成就的会馆和年轻人,激发他们对华社的兴趣和参与度,激励他们继续发扬宗乡事业。

可否谈谈您在推动宗乡社团的转型与改革,文化传承与发展上的观点与见解?

我认为宗乡总会与各大会馆的共同使命,是要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融入时代脉动,为华族文化的薪火相传开辟新道路。在推动转型过程中,我们注重在保留传统与推动创新之间取得平衡,不仅继续举办传统节庆活动和文化讲座,也推动与现代生活相关的项目,比如社会公益活动“关怀乐龄”计划、体育活动“宗乡青年体育节”等。我们也以打造和谐社会为出发点,举办了“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系列讲座、“心系新加坡”摄影比赛等。

另外,我们也鼓励会馆走出传统框架,加强与教育界、艺术界和新移民团体的合作,拓展影响力,拉近各族群之间的距离,让宗乡文化在多元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如何吸引年轻人加入一直是困扰宗乡团体的问题,您对此有什么建议?

吸引年轻人参与,是宗乡会馆永续发展的关键。我认为必须从内容与沟通方式上做出调整,主动了解年轻人的兴趣,设计更具创意与时代感的活动,如文化工作坊、青年交流营和领导力培训课程等,提升他们的参与感与归属感。同时,善用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数字平台,增强与青年群体的互动,是提升会馆亲和力的重要一环。

此外,也通过与学校、社服团体的合作建立接触点,让年轻人有更多机会了解宗乡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在他们参与活动的同时,也应赋予他们一定的责任,让他们从被动的参与者,成长为主动的传承者与未来的领导者。

您在任内正式将协助新移民融入本地社会纳入总会的工作中,当时为何要这样做?您认为在融入新移民方面,总会是否已经达到目标,还有哪些方面还可以继续努力?

新移民的融入对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至关重要。在担任宗乡总会会长期间,我们开展一系列面向新移民的文化参访活动,如“会馆走透透”;分享活动,如新移民融入系列讲座,以及联谊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本地风俗习惯、融入社会生活,并与本地居民建立联系。

我们希望通过宗乡会馆的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加坡的文化和社会规范。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提升空间。希望未来,各大会馆与新移民组织可以继续合作,共同举办活动,通过志愿服务、文化推广和专业领域的参与,为华社及新加坡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在您任内发起筹建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可以回忆一下当时的情形吗?有没有遇到困难,如何克服?迄今华族文化中心已经运作了8年,是否达成了当初筹建时的设想?

还记得2012年的“春到河畔”,时任总理李显龙受邀主持亮灯仪式。当晚,他提出让宗乡总会带头设立一个华族文化中心。我当下立刻赞同,这是一个很好的构想,可以更加紧密地凝聚华社各个族群。后来在宗乡总会当年的新春团拜上,我们就正式宣布了由总会当领头羊,设立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的倡议。

当时,我们希望通过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打造一个融合传统与现代、促进多元文化交流的国家级文化平台。在新加坡这个多元种族的社会中,要坚持文化根基,又不失开放与包容,并非易事。

庆幸的是,我们获得政府在审批工作和财政预算上的大力支持。自开幕以来,华族文化中心在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现代化的展览、艺术演出、文化节庆、数码平台以及与学校和社区的合作,中心赋予传统文化全新的诠释与活力。它不仅吸引年轻人参与,也为新移民和非华族同胞提供一个亲身体验本地华族文化的平台,成为促进各族群交流与多元文化对话的重要桥梁。

今天的国内外环境已经跟十多年前不太一样,您认为在目前的环境下,宗乡总会在会务发展上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

确实,时移世易,宗乡总会当前所面对的挑战与十年前已大不相同。最大的挑战是年轻一代与传统会馆的距离感。随着时代变化,年轻人生活节奏快,接触多元文化,普遍对宗乡组织的角色与价值不太了解或认同。这对文化传承构成了现实压力。宗乡组织如果无法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就会后继无人,最后像冰块一样融化、消失。

在新加坡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以及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宗乡会馆不仅要服务华社,更需要思考如何与其他族群团体合作,共建共融。

虽然极具挑战性,但这也可能为我们带来很大的机遇。借助数字化转型,利用社交媒体和线上平台,我们可以有效地与年轻一代沟通,推广华族文化、宗乡情怀。如果能抓住机遇,加强自我更新,也与其他族群、文化团体深化合作,我相信我们是能够再攀高峰地去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的。

可否请您谈谈您对宗乡总会未来的期许?

我对宗乡总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我希望宗乡总会能够继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团结各个宗乡会馆,促进会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维系一个和谐的多元化社会。同时,积极吸引年轻人参与,注入新的活力,让华族文化在新一代中扎根、生生不息。

我相信,只要继续自我更新、与时俱进、不忘初心,宗乡总会的下一个十年、四十年一定能够再启新程。

不惑之年,愿总会的信念更坚定、前路更光明!

(本文由特约访员陈娟容完成访谈,文章内容由本刊代总编辑欧雅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