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发麻莫轻视
不只是疲劳与劳损,亦可能是大病先兆。
文│新加坡北京同仁堂中医师吕旭弘 图│iStock
人不停工作是为了养家糊口,人体也是一样,五脏六腑不断地运行,气血沿着经络不停流动,为的是保持阴阳平衡和身体的活力。如果气血通畅,身体就健康;一旦不通,气血堵塞,病就来了。
手指发麻,看似小事,其实可能是气血没能顺利到达指尖,经络开始堵塞的信号,得认真对待。
哪些人容易手麻?谁是气血运行不畅之体?
1. 久居少动者:久坐久卧常伏案工作,气机不宣,血行不利,最易见麻木、沉重之象。
2. 情志郁结者:肝主疏泄,若思虑过度,郁怒内伤,则肝气不舒,进而气滞血瘀,末端不荣。
3. 年高体弱者:年逾中老,正气渐衰,气虚不能生血,血虚不能濡养四肢,阳气不足,经络闭寒。
4. 妇女更年期:阴阳失衡,气血不调,肾精亏虚,亦多见夜间手麻、足冷等。
5. 高风险慢病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或有中风家族史,气血浊滞之患易发麻木。
手指发麻,何种疾病先兆?
1. 中风先兆:现代医学称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医则谓“风邪中经”“经络闭阻”“痰瘀互结”所致。常见手指、面部麻木、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步履蹒跚等。风为百病之长,风性善行而数变,常为中风始因,应急诊急治,不能坐视。
2. 颈椎病:颈椎退化压迫神经,多表现为上肢麻木、无力、酸痛。中医视为“项痹”,多由风寒湿邪侵袭筋骨,加之气血虚弱,经络不通,久而成痹。常见于低头族、电脑族、老人,需推拿、针灸通络。
3. 腕管综合征、手机肘:常因久用手机、鼠标,手部劳损,正中神经、尺神经受压。中医谓之“劳损伤络”,多属气滞血瘀,络脉不利,宜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之法治之。
4. 糖尿病与气血亏虚:糖尿病人末梢神经循环差,手足麻木、刺痛,乃“气虚生痰、痰瘀互结”,当扶正祛邪、补气养血兼祛瘀。
晨起手麻,与更年期有关?
夜寝而手麻,多因“气血运行不畅”与“体位压迫”。睡姿不正,压迫经络,气血未能通达四末。中医谓之“气滞血瘀”
“阳气郁闭”。若见妇女年过四五十,兼有心悸、潮热、情绪波动,乃肾阴亏虚,肝阳偏亢之更年期表现,应以滋阴潜阳、通络活血为治。
如何缓解与预防手指发麻?
针灸 百会、风池、合谷、内关等穴,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
推拿正骨 疏通筋脉、松解结节,调整脊柱与关节位置,使气血运行无碍 。
拔罐/刮痧 发汗解表、行气活血,祛除寒湿瘀滞 。
中药内服 气虚者用补中益气汤,血瘀者用血府逐瘀汤,肝郁者用加味逍遥散等 。
艾灸温阳 艾灸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助阳气升发,温通经脉 。
饮食调理 常食当归、黄芪、红枣、枸杞,可补益气血、温养经络。
运动养生 太极拳、八段锦、气功可调和气血,柔筋舒络。
作息有度 避免久坐久卧,避免熬夜损阴,保持情志舒畅。
远寒避湿 天寒要保暖,特别注意肩颈与手部的保温,忌穿湿衣、湿鞋。
手为心之所使,十指连心,麻木不只是疲劳,更可能是经络失养、气血不行之警讯。
中医讲“不通则痛、不荣则麻”,一切痛麻病变,皆源于气血运行之异常。当你发现手指微麻,不妨问一问自己:是气滞?血瘀?寒凝?劳损?是肝郁化火?还是肾虚气弱?
若能早察早调,不仅能防中风、疗颈病,亦可保经络通畅、气血流转。
气血如水,经络如河。身体保持着气血通畅,才是健康的根本,可别让身体的“交通”在小地方堵塞了。手指发麻,不只是个信号,更是提醒你及时调整的一个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