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组诗

作者 · 葛新

三江之源

论赣水烟波吴越霜,三江脉动共一觞。

南洋地僻路途杳,沪港劈浪赤道罡。[1]

异域辗转肝肠断,故人相逢泪眼汪。

漂泊在外需互助,抱团合组小三江。[2]

山西陕西西口走,山东河北关东闯。

两湖两广入四川,闽粤赣浙下南洋。[3]

北方南来人渐众,三江五湖共兴邦。

长江黄河黑龙江,战后汇成大三江。[4]

三江先贤

恰逢运舛多磨难,背井离乡苦中尝。

全凭一技走天下,披荆斩棘志无双。[5]

廿八青春浣星月,傅氏皂角洗南洋。

华民司署担顾问,英国太子赠权杖。[6]

浦东陆氏名进发,初至打工德人坊。

鸿记木器两年后,从此星马皆识郎。[7]

三江子弟多英杰,一代更比一代强。

百行百业皆涉猎,纵横星洲尽栋梁。

三江公墓

生离死别凭天命,落地生根化泥香。

先贤协作建公墓,春秋祭祖孝思长。

历任总理竭心力,筹款扶持土木昌。

六英亩地椰风劲,静山亭上蕉雨扬。[8]

四明子弟立异帮,重义集财汇家乡。

三江土地照同人,壮志立名耀蛮方。[9]

七零年代倡火化,骨灰安厝慰先亡。[10]

八零坟迁留旧忆,征地归公叹沧桑。[11]

三江公所

闽粤桂琼多会馆,会所林立窗连窗。[12]

乡土亲缘千里近,三江儿女聚南方。

相逢相识无异地,互帮互助有同乡。

潘曹同道扶社稷,傅陆黄公共议商。[13]

乡情传承延绵久,才俊接续水流长。

置业惹兰安拔士,安身立命会馆房。

丙午立约首创会,戊申获批开宗玚。[14]

首届总理傅竺贤,继任总理陈来昌。

三江会馆

一九二七再扩大,更名会馆振三江。

公团九鼎融一体,会员百衣自八方。[15]

甬瓯赣沪为基干,两湖华北亦同乡。[16]

西式女服同业会,星洲干洗誉坊场。

会馆购地卡佩芝,商议共进聚一堂。[17]

从此会馆行正轨,关怀会员顾梓桑。

名列中华总商会,七大帮中三江帮。[18]

创新谋远拓商道,共促发展继辉煌。

三江公学

三江先贤陈来昌,倡办公学意味长。

未免海关强按印,学会签名自主张。[19]

三江总理杨惺华,卡佩芝路购校房。

日寇入侵星马陷,校舍资料一炬葬。[20]

战后复学多勤勉,乡贤慷慨献资粮。

捐舍捐车兼桌椅,更施助学奖金赏。

太平局绅李文龙,当年公学俊才翔。

奋斗终成大律师,扶掖后进义深彰。[21]

三江安乐院

国泰民安世运昌,家和邻好社区强。

医疗进步增福寿,民生改善享健康。

长者福祉应关切,细心照护理应彰。

三江会馆承大任,回馈乡梓义不忘。

墓园单辟小庭院,环境优美适静养。

聘延绘师绘蓝图,申请准证细思量。

历时五年终告竣,老人喜住乐晚章。[22]

建成三江安乐院,功劳当属水铭漳。[23]

三江诊疗所

三江会长水铭漳,设立诊所济病伤。[24]

守望相助扬善举,同心协力济同乡。

会员群策齐襄助,邵氏慷慨解金囊。

挂号仅收区区费,西药仪器尽无偿。

救济贫寒多善念,会馆西医启首章。

施诊普惠诸族裔,悬壶济世昼夜忙。

医道仁心昭赤子,乡情守护万家康。

善举如光辉四照,仁风正气满星邦。

三江公祠

慎终追远厚流光,怀古敬今世泽长。

时代变迁山水改,三江公墓成绝响。[25]

先人安息寻新址,德普路旁建庙堂。

旧地难支新费用,众贤齐力共襄襄。[26]

公祠结构双阙立,前设神坛后置坊。

二楼专奉英灵位,春祭秋祀酹沧浪。[27]

爵士南来百年前,新马戏院蒸蒸上。

叱咤香港鸿图展,归来依旧在三江。[28]

三江大厦

三江会长水铭漳,卓识高瞻远虑长。

九零年代先机见,世事变迁路未央。

慎守旧址繁华地,免遭征用作它方。

发展计划刚起步,屋漏偏逢雨沛滂。

金融风暴骤然至,还贷抛售倍心伤。

筹资建馆十一载,三千万钱终成章。

高楼峥嵘穿云立,巍峨挺拔映星芒。

风雨渡尽基业固,会馆从此利无殃。[29]

三江行业

三江工匠砌楼堂,三江建商筑工厂。

红灯码头迎远客,巴西班让放电光。[30]

木雕工艺传千载,家俬制作巧琳琅。

温州榫卯称绝技,上海木器惟艺强。[31]

华裳典雅名媛爱,西服裁绣贵胄装。

陆氏才奎金剪落,上海裁缝声名扬。[32]

画界翘楚悲鸿属,文坛领袖达夫当。[33]

早期作家百五十,三江籍贯三分强。[34]

邵氏兄弟勤耕耘,启发民智精神飨。

电影戏院成帝国,遍布新马和香港。[35]

琴行佳人秀儒雅,书局名士读文章。[36]

上海书局兴书业,商务印书传八方。[37]

琉璃含光镜工坊,巧手拭目眼明亮。[38]

电器皮件干洗业,百货才俊竞芬芳。[39]

三江未来

三江毓秀人杰地,风调雨顺鱼米乡。

改革激流澎湃涌,追梦赤子展翅翔。

投身保险金融业,活跃贸易商业场。

医生律师同献力,信息技术领群芳。

作家教授书传世,摄影画册呈梦想。[40]

梨园越剧常排练,舞台精彩累获奖。[41]

李公秉蘐承志远,继往开来豪情扬。[42]

广纳四海新侨友,共谱三江美华章。

三江文卷篇篇厚,先贤事迹句句长。

书铭史册昭华韵,薪火相传耀东方。

注释:

[1]赣:江西;吴:江南;越:浙江。共一觞:三地共饮一江水。表现三地在地理、人文上的连结。杳(yǎo):本义是昏暗,引申为极远。罡:北斗星柄。航海术语中代指狂暴的风浪。赤道罡:移民船队穿越赤道附近的狂风巨浪。

[2]小三江:三江会馆初创时,意在照顾来自江西省、江苏省(曾经一度为包含江苏南部和安徽南部的江南省)、浙江,以及上海(原本属于江苏省)的宗乡亲友。

[3]“走西口”是指明、清至民国初年,由长城内汉地的山西、陕西北部、河北及邻近地区的居民因经商或谋生而向长城外少数民族地区的移民活动。

“闯关东”,又称为跑关东,是东亚近代史上(清代至民国年间)华北地区人口向关东迁徙的运动。

“入四川”是指发生在元朝末年到明代洪武年间和清代顺治到乾隆年间的两次大规模的湖广省(今湖北与湖南全境、广东北部等)的居民迁居到四川各地拓垦的移民潮。

“下南洋”指的是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东南、华南沿海民众为了讨生活或因战乱年代不堪困苦等等原因,大规模迁徙到东南亚的海洋移民现象。

[4]大三江:1945年的三江会馆章程清楚写明:长江、黄河、黑龙江。意在涵盖除了福建省、广东省、广西省、海南省以外的华北大部分地区。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代表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

[5]舛(chuǎn):错乱、颠倒、不幸。

[6]傅竺贤:三江公所创始人之一。浙江宁波人。1881年南来新加坡,时年二十八岁,创设傅记洗衣店于东陵路。1906年,倡组三江公所,即今日三江会馆前身。并担任第一届总理。但凡三江同乡有何事情,华民政务司署总请其作顾问,曾获英国爱德华太子赐赠权杖,亦获清廷封赐。1947年在故乡去世。“皂角”呼应洗衣业,双关清洁与谋生。

[7]陆进发:三江公所创始人之一。江苏浦东人。1901年南来新加坡。初服务于德国人开设的某大公司,二年后自营创设鸿记木器公司。继傅竺贤之后任三江公所第二届总理,曾任华民政务司署顾问。

[8]1898年,三江先贤购置三江公墓,开启了三江会馆历史。公墓位于惹兰里茅(Jalan_Rimau),并建福德祠 ,中央供奉土地菩萨,两旁放置先人灵位(神主牌),还建有静山亭。

[9]静山亭上有对联一副如下:四明子弟立异帮义重身勇财汇祖家,三江土地照同人志壮心坚名扬蛮方。

[10]1971年,政府提倡火化,三江会馆响应,筹建骨灰塔。

[11]1982年,坟山地段被政府征用,三江公墓画上句号。

[12]闽粤桂琼:即福建省、广东省(潮汕地区)、广西省、海南岛。这些地区南来人员较多,几乎每个区、县都设有会馆。

[13]潘曹:三江先贤潘云卿和曹裕昌;傅陆黄:三江先贤傅竺贤、陆进发、黄智慧。

[14]丙午年(1906年),先贤潘云卿、曹裕昌等联合傅竺贤、陆进发、黄智慧等发起组织三江公所,购置惹兰安拔士房屋一栋,作为会所。戊申年(1908年),正式获准注册。宗玚:用来指崇高、辉煌的宗族事业或与宗族相关的重要成就。

[15]1927年三江会所改名三江会馆。有九大社团组成:宁波同乡会、南洋温州会馆、江西同乡会、上海公会、南洋湖北天门会馆、两湖会馆、南洋华北同乡会、上海西式女服同业会、星洲华侨干洗公会。人员包含了两湖和华北,可谓是大三江的初型。

[16]甬瓯赣沪:甬,宁波简称。瓯,温州简称。赣,江西简称。沪,上海简称。

[17]先贤陈来昌担任总理时期,联合愈宝森、胡鹤卿等诸位先贤购置卡佩芝路二号房屋一栋,作为会所。梓桑:同乡。

[18]新加坡方言团体:新加坡有福建(闽南)、潮州、广府、客家、海南、福州、兴化、福清和上海等几大方言团体。三江帮即上海方言团体。

[19]陈来昌:宁波同乡会创始人之一。浙江宁波人。1903年南来新加坡。初至马六甲经营木器业,数年后移居新加坡,创设万兴木器公司,继创万兴国货公司于谐街。与傅竺贤、俞宝森等扩充三江坟山,又创立三江会馆,兴办三江公学。

[20]三江公学设立于1937年以前。因日本入侵,未免同乡资料落入日人之手而付之一炬。

[21]李文龙:执业律师五十余年。1998年,获政府委任太平绅士(JP)。2012年获颁公共服务星章(BBM)表扬。

[22]三江安乐院:1979年在三江公墓建成。1980年启用。

[23]水铭漳:江会馆任职最久的会长。浙江宁波人。生于新加坡。早年当过学徒,曾先后从事染料业、建筑业、房地产开发。继承家族事业,出任新加坡聚建筑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24]三江会馆慈善诊疗所:1974年创办。首创社团西医诊所。象征性收费,面向华、巫、印各民族。

[25]同[11]

[26]三江公墓被政府征用后,得到的赔偿远远不购支付新购入的德普路新的公祠所需费用。襄襄:提供帮助或支持。

[27]三江公祠:继三江公墓地段被政府征用后,重新投标租用德普路地段重新建造专为存放骨灰和祭祀祖先的建筑。双阙:前后分开的复式结构。酹(lèi):以酒洒地作祭奠。

[28]自1926年起,邵氏兄弟开创了亚洲影业神话。戏院遍布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邵逸夫于1957年移居香港,并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他在1977年被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册封为爵士。

[29]三江大厦:为避免会馆在里峇峇里路的会馆旧址被政府征用,将其发展成三江大厦。1989至1999年,历经长达十一年的努力,在水铭漳先生的领导下,二十层楼的三江大厦平地拔起,成为三江人的骄傲,也是三江会馆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通过出租其中的单元,为会馆提供稳定的收入。未央:无止境,未结束。无殃:不受灾祸侵扰。

[30]建筑业:Sino Britsh建造了巴西班让发电厂。上海友联建造了红灯码头。

[31]木器业:以温州人在芽笼开设的“上海木器店”为代表。温州会馆旗下的诸多老板。先贤陆进发等从事的行业。

[32]服装业:上海裁缝闻名遐迩。有“金剪刀”之称的上海裁缝陆才奎。

[33]徐悲鸿,江苏宜兴人,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重要画家、美术教育家。曾至少三次赴南洋活动。郁达夫,杭州富阳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也是抗战期间流亡南洋的代表性文人。

[34]据统计,早期南来的一百五十多位作家中,三江籍贯的占五十多位,约三分之一强。

[35]同[27]

[36]新加坡琴行历史可追溯到十里洋场的上海。1874年,有英国商人在上海设立中国首家钢琴制造厂,谋得利乐器商行(Moutrie and Company)。当时很多宁波人到上海打拼谋职,有些进入琴行打工。后南来新加坡。本地开设琴行最早的是三江先贤王相贤。

[37]书局:商务印书馆、上海书局、世界书局、南洋书局、生活书店等。

[38]眼镜业也是三江人的行业。1937年,上海大明眼镜公司南来设店。

[39]电器、皮件、干洗、百货也多是三江人经营的行业。

[40]三江会馆有多位作家曾出版过书籍。2015年,三江会馆出版了《爱与梦想·新加坡》摄影画册。

[41]新加坡三江梨园社隶属于三江会馆,成立于2016年,致力于传承和发扬越剧表演艺术。

[42]李秉蘐:现任会长,2002年12月从前任会长水铭漳先生手中接任本会会长至今。

(2025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入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