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多峇湖和星洲甘榜峇达
文图 · 刘家明
多峇湖,那是我第一次参加旅行团出国旅游的目的地,也是我度蜜月的地方!当年选择了多峇湖,是因为传说中的多峇湖中的“蜜月岛”。老友近日到那边游览了几天,分享了一些照片,重启了我一段尘封了近40年的记忆。无独有偶,近年来在报章和一些刊物看到几篇有关新加坡的甘榜峇达(Kampong Batak)的文章,而Batak族也是多峇湖区的原住民,于是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这段巧闻。
多峇湖
多峇湖位于苏门答腊岛北部,大约在新加坡的西北方620公里的地方。湖的面积大约1130平方公里,将近是新加坡的1.5倍之大!根据地质学家推断,大湖是在大约7万5千年前由一次超级火山爆发后形成的火山口集水而成。湖面海拔905米,据说最深处超过500米,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火山湖。
在湖的西北角有一个直泻120米的瀑布西比索·比索(Sipiso piso),是游览多峇湖必到打卡的地方。如果角度取得好的话,还可以拍一张手捏着瀑布的趣照。火山湖的中央是一个别致的小岛Samosir,它有个特具诗意的中文译名“夏梦诗”,也就是大家说的“蜜月岛”。
多峇湖在202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世界地质公园之一。多峇湖所处的仍是火山地带,离开多峇湖不远处就是锡拉蓬活火山(Mount Sinabung),锡拉蓬沉睡了近400年后,自2013年开始每年都陆陆续续有大大小小的喷发活动,有点令人担心。
蜜月岛夏梦诗
夏梦诗的面积大约是630平方公里,只比新加坡小了20%。当时是在多峇湖畔的渡头巴拉帕(Parapat)乘船到夏梦诗岛,船程不到一小时。还没到岸,就已经看到一间间漂亮别致的浮脚楼,那是典型的Batak族的屋子。岛上的酒店多沿湖而建,从酒店看着水平如镜的火山湖,真的让多日因筹备婚礼等事的疲惫身心松懈下来。夏梦诗是多峇湖的原住民Batak族的发源地,到了“宝山”,导游当然不让我们空手而归,所以休息了一晚后,就要我们“爬山涉水”去了解Batak族人的历史文化了。
峇达族
Batak,原发音是“峇达克”,现在都通译成“峇达”。过去,本地一般都称他们为“马达”人,可能是因为北苏门答腊的福建人比较多,所以就顺着福建话发音把它叫“马达”而传开了。据说峇达人早在公元前就落足夏梦诗岛,峇达族也包括了其他好多个讲不同语言的族群,在语系上都属于与台湾山地族相似的“南岛语系”。峇达人首先受到南方的米南加保人影响,开始信奉回教。荷兰人在19世纪征服了他们的最后一个王朝,开始殖民和同化峇达人。所以峇达人里有基督教、穆斯林和传统宗教的信徒。近日被禁入我国的激进回教士,应该也是峇达人。
在夏梦诗岛留下了很多典型的峇达人长屋,屋脊高而尖、中间下弯,像水牛角。王室墓园里还有保存得不错的石棺。有些陵墓还刻上了十字架,看来是后期的王族,还有一些比较堂皇和具现代风味的。岛上保留了室外露天石椅厅,那是国王和官员议事以及审判罪犯和战犯的地方,也是将犯人“就地正法”的场所。据说他们会把被砍头后的犯人的血和肉分吃,所以峇达人才会背负“吃人族”的恶名。
《星星索》
峇达人擅长划长长的独木舟,天生一副好歌喉。晚餐后一班歌手为我们表演余兴节目时,唱了一首峇达文的民歌,就是几乎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星星索》(Sing Sing So又名《船歌》)。他们洪亮的歌声回旋荡漾,真有点心急的汉子,划着独木舟,赶着到亲戚家相亲的意境。散会后我向他们请教歌词大意,居然和我们唱的华语版本相似,真佩服那位把这歌翻译和介绍到华人世界的音乐人。
新加坡的甘榜峇达
早在1898年的新加坡地图里就已经有甘榜峇达(Kampong Batak)这个地方。当时报章还提到村民要求殖民地政府为他们开路,免得他们要绕大圈子才能到大路。根据各方的资料看来,甘榜峇达虽然是个马来名字,不过却是华人,而且是海南人较多的地方。那里还有一间华校“新生小学”,是个多民族居住的典型甘榜。1952年,60名各族特选警察在甘榜峇达接受“特别训练”,成立了第一个镇暴部队和指挥部。
根据知名文化界人士姚梦桐说,早期的画家张汝器就曾画过一些以“马达”人及其民俗为背景的作品,所以相信当时对峇达族人不算陌生。一直到1978年的新加坡地图里还能看到甘榜峇达这个地名,但之后出版的地图和街道指南里就不再出现了,在新加坡历史里存在了80多年的甘榜峇达走入了历史。
多峇湖一游,一晃就已快是40年光景,从老友的照片和分享看来,多峇湖和夏梦诗岛风景如昔,风韵如故,不过让旅客休闲享受的各种设施都很先进,今非昔比。我国各方面的建设在独立后也可以说是雷厉风行,移山填海,短短几十年就沧海桑田,如甘榜峇达,都已成历史记忆了。
(作者为本地电子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