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People, Yuan #158, Yuan Magazine, /日据前星洲华社青年领袖林谋盛

日据前星洲华社青年领袖
林谋盛

文 图 · 陈煜

林谋盛少将(1909-1944)出生于福建南安后埔,1925年南来星洲。其父著名建筑商林路于1929年去世,正在香港大学读书的林谋盛,中断学业返回新加坡奔丧。他继承家业经商成功,积极参与星马华社抗日活动,1942年初匆匆逃离新加坡,1944年6月29日牺牲于怡保日军监狱。

目前对于林谋盛生平的论述,大多集中在他领导136部队抗日的经历,以及逃难时写下的日记,鲜少论及避难前他在新加坡的经历。1942年日本占据新加坡前,林谋盛是星马华社冉冉升起的新星,被选为华社两大机构——中华总商会和福建会馆的董事,担任福建会馆教育科主任,也是星洲华侨建筑公会的创办人。林谋盛最早出现在华文报纸新闻中是1935年9月14日出席华人互助会董事常会,为这个新组织征集会员。同年10月,他作为福安饼干有限公司的代表人,参加国货展览推销大会,展销的产品是云龙牌饼干。不难看出,年仅26岁的林谋盛已主掌家族事务,开始活跃于华社团体。

早期新马华社领导层以商人为主体,林谋盛同样是作为成功商人进入社团。他究竟是如何成为领袖人物?为星马华社做过怎样的贡献?由于本地华社组织的档案记录大多在日据时期损毁,笔者通过收集整理早期华英新闻报道,梳理二战前林谋盛在本地的社会活动,展示他的个性特征与领导能力。

组织领导华人劳工

林路作为星洲建筑业钜商,他所承包兴建的建筑至今留存。1920年代他转向实业投资,开设有福山砖厂、鼎山砖厂、福安饼干厂等,1929年临终前设立福安有限公司,将家族资产转入这个股份公司。林谋盛于1937年加入福建会馆时,最早效力于建设股,时任主任为柯进来,其他股员包括何衍品、林拱河、刘牡丹等,皆为星洲建筑业钜子。1938年本地佛教徒在光明山普觉寺举行舍利法会超度抗战阵亡将士,林谋盛受委托申请场地建筑执照,福安砖厂捐助3000块砖。1941年中华总商会为修理会所成立专门小组,林谋盛与杨惺华受委任负责审查投票及监督建筑。从林谋盛受华社所委托的工作来看,福安有限公司在林路过世后仍承接建筑工程业务,他因此累积相当丰富的建筑业经验。

林谋盛在建筑业的威望与地位亦体现在其创办的星洲华侨建筑公会。1938年1月15日,他在开幕典礼上阐述了公会设立的目的:“一、对外团结,共谋社会福利;二、联络侨众感情,提高同业合作精神,增进业务发展。”这位年仅29岁的建筑商被推举为首届正总理,刘镇、谢瑞德为副总理,林拱河为正司理,司徒德为副司理,王溪水为财政,查账员为黄苏池,评议员为杨溢麟、曾云瓦、杨惺华、傅河水、庄有文、张瑞记、赵士炳、黄培元。1939年星洲华侨建筑公会在处理工友薪资与福利等问题时,林谋盛代表公会与其他种族建筑商协作,同时代表资方与工友对话。该公会成立“星华筹赈祖国难民大会建筑界分会”时,林谋盛等人被推举为常务委员组织领导捐款工作,建筑公会是他坚实的群众基础。

林谋盛熟悉建筑界劳工并擅于组织调遣工人,成为华社强有力的年轻领袖。1938年初马来亚龙运铁矿华工集体离职事件,显示其在组织工人运动上的卓越能力。龙运铁矿是马来亚最大的铁矿,由日本国营鑛务公司经营,矿产丰富且品质高,开采的铁矿均运到日本。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华总商会成立“救济龙运铁山工人委员会”,林谋盛、王吉士、胡少炎、庄惠泉、黄奕欢等受委任劝说该矿2000多位华工集体离职,试图遏制日本人的铁矿开采。离职之后的龙运华工及其眷属南来新加坡,华社为此展开大规模募款活动,以救济他们的生活,亦资助他们返乡或是介绍职业,福建会馆筹得4万多叻币。主席陈嘉庚全权委托林谋盛负责办理一切事宜,他经手大笔费用,调动人脉资源协助安置龙运工友,其血缘团体林氏大宗祠九龙堂曾用来接待工友住宿。

1941年12月8日日军进攻马来亚,英国殖民政府紧急招募劳工以协助战时救济及设置防御工事,中华总商会成立的“星华救济会”担负交通、救济、劳工、宣传等工作。林谋盛作为交通组长,并代为招募劳工,每天动员三、四千劳工在军港、机场、兵营各处为军部服务,劳工每日工资除了由中华总商会代付,林谋盛与胡少炎分别垫付2000元和2500元。1949年中华总商会要求英国殖民政府清偿战争欠款时,林谋盛的垫款得以归还给其夫人。这笔清偿款中的1万元后捐献给林烈士谋盛纪念委员会,作为修筑墓地和纪念塔的费用。

1930年代末林谋盛在实龙岗上段Palm Grove Avenue兴建 的宅邸 (图源:林大琛家族)

提升侨校师资待遇

出生于中国,林谋盛接受过传统华文教育,少年时期在鼓浪屿英华书院接受英文教育,1925年南来进入莱佛士书院,1927年考入香港大学商科,是华英双语俱佳的人才,在加入福建会馆后,其学识经历为闽侨教育贡献良多。林谋盛参与捐助的侨校不多,主要是振东学校、中正中学、工商补习学校。然而,他于1939年担任福建会馆教育科主任后,关注华校教师的薪酬和素质,促成福建会馆直辖三校——道南学校、爱同学校、崇福女校的师资改革,确保了本地华侨师资水平的提升。

20世纪初新加坡华校教师薪酬待遇不高,面临人才流失问题。1939年6月,备受师生爱戴的道南学校校长潘国渠(潘受)萌生去意,该校教职员召开紧急会议,致函福建会馆主席和教育科主任请求挽留潘校长。林谋盛遂领导教育科讨论提高教职员资格和改善待遇,指出欧美各国以教育为立国之本,不仅严选教职员,亦给予优渥待遇。他们对本地教职员每月生活费展开调查评估,指出现行薪酬待遇存在的问题,8月教育科拟定6条议案,根据教职员职务等级与工作内容规定相应薪酬,确定教职员资格及相关福利等,9月这些议案获得福建会馆执委会批准。

目前林谋盛留下的文字记录不多,主要是逃离新加坡前后所写的英文日记,以及写给妻子颜珠娘的英文诀别信。笔者在本地报刊上查获两篇林谋盛发表的文章,显示其华英双语写作能力,以及他擅于运用媒体为华社发声。1937年11月6日,他投书《海峡时报》,以不卑不亢的语气指出英文读者对于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基金(The China Relief Fund)的误解,澄清华社为募款设有专门委员会,并获得政府批准,所得捐款持续不断汇往国民政府,华文报纸每天都有版面刊登捐款人与金额。

1938年卢沟桥事变纪念日,林谋盛在《南洋商报》发表题为“负起艰巨奔赴光明前程,建国纪念日感言”的千字文,显示出他对于时事的洞察与雄辩的气质。他以犀利的笔锋论述抗日战争的光明前途,指出日本侵略扩张所面临的问题,由于战争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日本面临经济大衰退与国内反战情绪,身在海外的华侨应为祖国而战,不仅提供经济上的援助,更要精诚团结抵制日货。

流星般璀璨的一生

林谋盛的子女在回忆父亲时曾谈到他喜爱音乐与摄影,其17弟亦提及他喜欢养金鱼,林谋盛对于文化艺术的喜爱体现在积极参与组织以文艺表演筹赈的活动。1939年1月成立的“新加坡闽侨各会馆演剧筹赈委员会”,集合安溪、同安、南安、永定、兴安、福清、诏安、漳州、晋江、惠安、金门、福州、东山、禾山、永春、龙岩等16间会馆,组织大规模演剧筹赈,主任为林庆年,林谋盛为监票。他们于该月21日和22日在皇宫戏院举行两场表演,与一般的筹款演出不同的是,除了专业演员的表演,许多闽籍侨领粉墨登场义演,包括林庆年、黄素云、林谋盛、胡少炎、庄惠泉等。皇宫戏院1300多人的座位座无虚席,筹得叻币3万7000余元,打破南洋有史以来演剧筹赈成绩纪录,在这场闽侨盛会中,长相清俊身材高挑的林谋盛饰演何仙姑。

林谋盛与徐悲鸿合影,推测摄于1939年 (图源:互联网)

同年林谋盛还参与组织星华筹振会主办的“南洋商报新国民日报滇缅公路影展”、“书画联合筹振展览会”、“徐悲鸿教授作品展览会”、“翁占秋先生画展”等。值得一提的是,林路家族与徐悲鸿好友黄曼士关系密切,曾邀请徐悲鸿为林路绘制画像。1939年1月徐悲鸿抵达新加坡,居住在黄曼士家中,林谋盛与四哥炯轩、九哥竹轩在南天酒楼设宴欢迎,出席宾客达30多人。席间策划组织徐悲鸿画展筹赈,后由中华总商会成立“星华筹赈祖国难民大会主办徐悲鸿教授作品展览委员会”,林谋盛被推举为委员之一。徐悲鸿画展在本地轰动一时,筹得1万多叻币的捐款。

1929年林路去世后,林谋盛中断学业返回新加坡,逐步接手家族生意及社交网络,与颜珠娘结婚生育7个孩子,还有9个尚未成年的弟妹,庞大的家族需要他的照顾。然而,他对于南洋华侨生存状态与中国事务的关注,在华社高涨的爱国热情推动下加入社团组织,他的领导能力在一系列的社会活动得以展示,成为星马罕见的青年华侨领袖。林谋盛的日记也显示,这位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家子,坦然接受颠沛流离的艰难生活。精通华英双语的他,学识开阔,有着坚强的意志,被中英两国政府选定为136部队马来亚区的领导,在接受谍报训练后潜回马来亚从事地下抗日工作。林谋盛从一介书生商人成长为一名战士,最终为马来亚献出年轻的生命,身后获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少将,短暂的一生如流星般璀璨。

位于尼路的前星洲华侨建筑公会

(作者为ON-LAB创办人兼主持人、本刊编委)

Home/People, Yuan #158, Yuan Magazine, /日据前星洲华社青年领袖林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