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楼与陈金殿

文图 · 何乃强

20世纪初的牡丹楼

牡丹楼

19世纪末,大坡尼律(Neil Road)83号(旧门牌46号)与克立路(Craig Road)角头交界处,有一栋古色古香的独立式洋楼叫“牡丹楼”(Botan House)。该楼兴建于1883年前后,1978年出售,1986年拆除重建。牡丹楼正门悬挂黑底金漆牌匾,题字“山仰”。原来“山仰”是主人家庙的名称,主人祖籍福建厦门海沧。这栋洋楼是19世纪新加坡富豪,航运业开拓者陈金殿(Tan Kim Tian 1832-1882)所有。这栋曾经是陈家四代人的产业,有条件成为受国家保护古迹建筑,可惜全被拆除,不留痕迹。

静方女学校

牡丹楼曾是静方女子学校的校址。在1928年,殖民地政府颁布教育条例,所有男校不得招收12岁以上的女生同校上课,当时的养正学校首当其冲,很多女生必须退学。养正董事部一些董事们,议决另办女子学校——“静方女学校”,租得牡丹楼,改建为校舍。1942年,日本侵略新加坡,日军飞机空袭市区,把半间校舍炸毁。幸好校董梁元浩事前安排住在校舍的教职员到他家里暂住,才不致弄出人命。1945年日本投降后,静方女校没有复办,校舍空置,直到1978年才易主。

唐市购物中心

陈金殿的孙子陈正祥(根据名片是陈祯祥,Tan Cheng Siong / Tan Cheng Siang 1885-1977),是在牡丹楼去世的。在他去世的翌年,家人才把牡丹楼出售,后来(1986年)发展商将牡丹楼拆除,重建大厦。这个占地34000平方尺的地段,成为唐市购物中心(Chinatown Plaza)。2018年,购物中心又全部脱售拆除,重建为蒙德里安集团的五星级酒店Mondrain,目前正在兴建中。

陈金殿画像

陈金殿生平

牡丹楼主人陈金殿在马六甲出生,15岁来到新加坡。开始时他受聘于洋人创办的船务公司Paterson Simons&Co做杂役,得到上司威廉(William Paterson)的赏识,安排他去夜校学习英文。不久陈金殿被擢升为货舱管理员及买办,负责管理杜仲胶(gutta percha)、丁香、藤条等。1871年,他开始创业,和儿子陈明远在披粦士街(Prince Street)1号(现已不存在,原址是目前的海洋金融大厦大楼),开设陈金殿父子轮船公司。开创时公司只拥有3艘帆船2艘小型蒸汽船,不久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发展为一家拥有11艘船队,再晋身造船业,以及从事货运(咖啡)的公司,成为最知名的船务运输大公司。在1884年,陈金殿父子公司也在马六甲开设天然温泉,作为旅游胜地。

陈金殿在1882年去世,享年50,英年早逝。他的儿子明远(Tan Beng Guan 1851-1891)接过总经理职务。陈明远在莱佛士书院受教育,15岁时就追随父亲学习经营业务,年少有为。他37岁时受委为市议员,亦曾受委华人参事局(Chinese Advisory Board)局绅,与陈若锦、陈恭锡等名人共事。正当宏图大展之时,明远不幸罹病,7个月后,在1891年圣诞节那天,因肺炎病逝于牡丹楼。(注:当时肺痨病猖獗,怀疑是染上肺结核病去世)。

父子相隔9年先后去世,一间大公司折损两员大将,群龙无首,从此家道中落。年仅6岁的陈祯祥,是陈明远的独生子,成为公司的承继人,但如何承担大任,运筹帷幄,该公司其他股东是实德力轮船公司(Straits Steamship)以及两位能力不足的青年陈合盛(Tan Hap Seng 1868-1934,时年23岁)和陈合隆(Tan Hap Leong 1871-1926,时年20岁)代掌事务。后来实德力轮船将股份转售给印尼富商糖王黄仲涵(Oei Tiong Ham 1866-1924)的Heap Eng Moh Steamship公司。最终因为债务问题,陈金殿父子轮船公司(Tan Kim Tian and Son Steamship Company)被黄仲涵全面收购。后来38岁的陈合盛被判破产,列入穷籍,长达21年之久。陈家家族事业,从创业兴旺,由盛至衰,实属可惜。

陈金殿在1878年(光绪四年)与同姓族人开创新加坡陈氏宗祠。大董事是陈金声的儿子陈明水和陈笃生的儿子陈金钟。他和另一富豪黄梨大王陈泰(1839-1898)则担任副董事。他也是保赤宫(福建陈姓族人)的领导,其他董事有陈桂兰,陈恭锡等。

在中峇鲁区,有一条半英里长(0.72公里)的金殿路(Kim Tian Road),连接中峇鲁(Tiong  Bah-ru Road)和红山路(Jalan Bukit Merah),该路是以陈金殿命名的。有说该路是以另一位福建同安富商、驳船业巨子林金殿(1879-1944)命名。陈金殿比林金殿年长,相差半世纪(47年),金殿路是始见于1936年,那时林金殿仍在世。中峇鲁是以很多名人命名的街道,他们都比林金殿年长几十年。究竟金殿路是纪念姓陈还是姓林?就有待历史学者进一步调查研究了。

(作者为本地知名医生兼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