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社团的传人
文图·孙宽
庆德会(Keng Teck Whay)为新加坡 最古老的土生华人社团,是1831年由 36位来自马六甲的商人创建的互助式 协会。据历史记载,一些创始人及其祖先与莱佛士 及其助手威廉·法夸尔上校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这些早期的马六甲移民,在新加坡的经济建设发展中,特别是殖民地早期的拓荒开垦阶段做出过巨大贡献。庆德会这个鲜为人知的神秘社 团与新加坡基本同龄,它走过新加坡各个历史时 期。虽然它只在必要时,为创会人的后代提供经 济援助,但在遵守信仰风俗及传承祖先的崇拜礼 仪等方面,为我们了解新加坡先贤的丰功伟绩和 古老文化底蕴保留了极其珍贵的传统模式。
古老社团的神秘之处
庆德会的独特处在于,它曾有过自己的私家 祠堂—— 坐落在直落亚逸街150号的庆德楼。它 作为新加坡国家古迹,现已由新加坡道教协会属 下的玉皇宫管理。2015年,经过翻修过的玉皇 宫,保留了这座私家祠堂的原貌及36位创会人的牌位,以视尊重,并全面对外开放。
庆德会现任会长陈坤祥介绍,这个协会的特 别之处,是完全封闭管理,不对外开放会员资 格,至今仍仅限于36位原始创会人的后代。除早 期一位会员犯规而被取消会员资格外,目前这个 协会只有22名会员。有些创会会员,由于无子, 或非道教或佛教的教徒,或失散,或未更新会籍 等原因,会员资格未能继续传承。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古老的世袭社团,且只 传承给嫡系长子,完全不接纳其他新成员。这在 新加坡是绝无仅有的。
庆德会至今仍然传承并履行古老规则和条 例。这些条规最早制定于1831年,当然随着时间 推移,已经进行过必要修订,它确保满足当下会 员需求。委员会定期进行条规审查并及时修订。 所有修正案均由会员集体通过,并得到新加坡社 团注册局批准。该协会的原始会费资金是由每人 100西班牙元的初始资金组成。而今,庆德会的 会费收入,主要来源于社团物业投资及租金。
按照传统,会长每年由居住在新加坡的会员选举产生。被选举出来的会长将任职至去世或他 本人选择放弃职位。现任会长陈坤祥2017年继 任,他领导着一个由6位会员组成的委员会,该 委员会包括副会长、秘书、司库和3名会员。陈 会长的责任是领导委员会负责协会的运作,主 要是庆德会一年四次会员大会,三次酬神和两次 祭祖的大型活动。他平时确保与会员保持紧密联 系,维护庆德会的资产,帮助经济有困难的会员 及家属。陈会长在会员及其家属中德高望重,极 受会员及晚辈尊重。
庆德会的神秘之处还包括,它完全不介入社 会上其他慈善团体,不参与其他慈善工作,但不 排除会员这样做。它的主要职责是对本会会员提 供援助。2020年,新冠状病毒肆虐期间,庆德 会向会员提供了疫情援助计划配套,以帮助会 员度过经济萧条时期难关。除此以外,根据具 体情况,在必要时会向个别会员及家属提供财 务援助。
庆德会完全传承了自1831年建立起来的私 家祠堂的宗教礼仪仪式,只在个别情况略微调 整,比如一些成员已经信仰基督教,对于举香敬 拜祖先已不适应,那么略微调整为可以选择不 焚香的敬拜;早期会员家庭人口众多,祭拜活动 时,按照早期条规要摆放24种娘惹佳肴,现在减 至12种。其余大部分传统仪式基本原汁原味地传 承下来。
神秘社团传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陈坤祥会长的先辈—— 陈祥隆的父亲来自福 建漳州,住在马六甲郊外的万达怡力。陈祥隆 在印尼巴达维亚(现雅加达)、泰国等地经商。 1795年荷兰人把马六甲交给英国托管时,他才在 马六甲定居,并开始学习英文和荷兰文。陈祥隆 之子,陈明宗(又名陈孟宗)作为庆德会创会会 员之一,是马六甲当时著名商界精英。与其他庆 德会创会会员一样,严格遵守庆德会的道德准则 及英国律法,在经商的过程中严格遵守诚信的准 则。他们不仅与马六甲驻扎官法夸尔上校保持良 好政要关系,同时在马六甲华人或峇峇社区中德 高望重,影响着一个大约2000人的社区。
1819年莱佛士在新加坡登陆后,新加坡成为 一个新自由贸易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新加坡 已超过了马六甲及槟城海峡殖民地的经济地位, 成为当时连接世界各地经贸的重要港口。当时主 管马六甲的法夸尔上校积极推动新加坡初期经济 发展,鼓励华人开拓新的经济领域,并为他们提 供优惠。到19 世纪20年代中期,大多数庆德会 的创始人都从马六甲移居到了新加坡。
1831年成立的庆德会,有个特别涵义——庆 贺德行。其 中48条规则极为详细描绘了当时马 六甲华人的习俗。根据目前留下来的历史记录显 示,该会在战争期间为某些会员家庭提供了经济 援助,而其整个家庭也依赖庆德会的财政援助而生存下来,这种做法一直延续至今。
庆德会的主要成员多数讲福建话,他们也使 用峇峇马来语。一部分会员在当时还可以讲荷兰 语和英语。陈会长的曾祖父陈仁安做生意时讲福 建话,回到家里与家人讲马来话,从1824年英 国占领马六甲起,又逐渐使用英语。目前许多马 六甲和新加坡的峇峇只讲马来语和英语。不过对 长者的尊称,他们仍以福建话为基础,比如“妻 舅”,“妈祖”(指曾祖母),和“娘”(指丈 母娘)。在礼仪方面严格遵照中国祖先的礼仪程 序,比如生日、结婚、丧葬等传统习俗。由于峇 峇经济文化发展迅猛,经济地位越来越高,逐步 形成多元融合的文化形态。丰富多彩的珠宝、饰 物、刺绣、缝纫产品及瓷器等就彰显了其特色。
这些早期从马六甲来新加坡的商人,他们完 全不同于来自于中国南方的贫苦移民,他们被称 为海峡华人,或土生华人,他们是今天新加坡人 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马六甲土生华人的精英为 新加坡的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比较著名 的应该是峇峇陈笃生。由于庆德会的条规只允许 家族的长者继承会员资格,因此我们众所周知的 薛佛记、陈金声和陈笃生等,都因此条规而无法 成为庆德会的创始会人。
陈坤祥会长退休前是一位财务审计师,退休 后他全心服务庆德会及其他一些义务工作。他说 一个由年轻人组成的传承小组正在接受培训,以 接管庆德会未来的工作。委员会关注年轻一代的 成长及观念传承。即使在该会成立的第190年, 继承也是庆德会延续所必需面对的挑战。随着新 加坡社会多种族和多元文化发展,庆德会作为最 古老的社团,它的奋斗目标必成为这一发展进程 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陈会长透露,为2031年庆德会建会200周 年献礼,庆德会将出版一本关于会史的巨著。目 前已由新加坡著名历史学家柯木林先生主导的编 辑团队,着手整理和搜集庆德会近200年的历史 文献资料。这一宏大文史工程,将为研究新加坡 社团文化史,提供重要参考资料,具有不可估量 的学术与研究价值。
庆德会道教景观赋宗教文化传承意义
陈坤祥会长指出,现在的年轻人如果不了解 庆德会所传承规章及民俗的缘由及意义,这些酬神祭奠与祖先崇拜活动就失去现代意义。因此, 他非常重视对年轻一代的培养教育。
庆德会创会的36个家族虽然是峇峇,但他们 都信奉道教,祖籍都是福建漳州。他们崇拜玉皇 上帝,在庆德会会所供奉玉皇上帝及三官大帝 的神坛。庆德会在直落亚逸街150号的庆德楼, 玉皇上帝神坛设在二楼,三官大帝神坛设在一 楼前厅,后厅神坛安置刻有创会会员名字的石 碑。2012年庆德会迁到樟宜罗弄104号后,仍在 前厅供奉玉皇大帝及三官大帝神坛,后面的大厅 安置创会会员石碑。从创会至今,庆德会每年依 旧延续创会先贤传承下来的三次酬神和两次祭祖 的祭祀活动。三次酬神是在上元、中元及下元节 庆祝天官、地官、水官神诞。清明节和冬至节, 则举行祭拜36位创会会员的祭祖活动。
陈会长曾到访福建先祖的家乡,参观先祖 居住过的地方及家族祠堂,它的建筑风格与新加 坡庆德楼的建筑风格,都呈现浓厚的道教精神。 这在新马一带非常独特,属方形单间回廊亭,即 下层呈方形,上层呈八角形,有着道教教理“天 圆地方,阴阳相生,八卦交配成万化”的哲理象 位于直落亚逸街的庆德楼原貌 26 征。在庆德会所内高悬着一副横匾,上写“受 禄于天”:出自于《诗经·大雅·假乐》“宜民 宜人,受禄于天”,称赞周成王能够遵民义,顺 民心,皇天授命,赐以福禄。这副匾显示了儒道 思想的天人合一的理念。
庆德会的先人尊崇的横匾格言还有很多,主 要反映了创始人及后人的人生观、宇宙观、价值 观,也是他们为人处事的座右铭。他们将儒家、 道家、佛家思想统一起来,三教合一,通过修身 养性及对自然现象的认知来提升人的品德,以维 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新加坡华人宗教信仰深受三教的影响,人文 教育景观上三教自成体系,总体上都有自己的 哲理:儒教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三教在 处理生老病死的重大人生问题上,也各有偏重。 比如,儒家重视人与社会的协调,道家重视人与 自然的协调,佛教重视人与自身的协调。这些思 想,对于我们建设新加坡多种族、多元文化的和 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比如,通过修身养性来提高人的品德,及普 渡众生的救世精神;建立一个长幼有序的社会及 以德治国;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认知,例如八卦、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等,来理解人与自然的 和谐关系,以及进一步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社 会秩序。在民间信仰的实践上,形式上的宗教哲 理,被简化与世俗化,形成一种非常务实的宗教 观,这些观念都有其进步意义及积极的影响。
就拿清明节祭祖的仪式来说。庆德会清明节 祭祖仪式,至今仍保留了近200年前的风俗传统。 它选在最接近清明节的星期日上午举行,由年初 上元神诞掷筶选出的首席头家主持。清明节祭祖 是拜祭创会的36位祖先,只有新加坡总会举行此 项祭祖活动。总会负责筹备的会员,在两周前就 开始筹备祭品。
创会会员供桌的摆放以及供品都传承了古法: 12道娘惹佳肴,煮熟的整只鸡和鸭各两只,5只 蒸熟的螃蟹,1大块烧猪肉,1件干墨鱼和黄面 条 , 24块小咸黑龟粿, 24块小红龟粿, 1盘 椰 糖糯米饭,24块小蒸米糕,用香蕉叶包裹着的 24块椰糖米糕及甜椰丝米糕,1大捆甘蔗,8串 香蕉,36杯茶,1瓶足够能倒满36个杯子的米 酒,36碗米饭,红色烟草卷烟纸,1包香烟和火 柴都放在1个盘子里,1对1斤装的红蜡烛、线 香,3000张银箔冥纸,1瓶油,1大碗水,里面放着1束本地的生菜。
单从清明节祭祖的仪式和 供桌上的供品看,除卷烟纸 外,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 的实物,非常亲切,既丰厚又 实用。庆德会在清明节祭祖仪 式,与其他宗乡会馆的祭拜仪 式,有很多相似之处,又略有 不同。这些供品无论在过去, 还是现在,都代表华人极高 的生活水平及人生美好祝福与 向往。虽然庆德会的后人如今 已全部受英文教育,但这些礼 仪文化内涵丝毫没有改变,仍 执着地崇奉三官大帝及祭祖, 奉行创始人190年前制定下来 的,以儒家思想人文主义为 本的伦理道德规范。祭拜活动 把这些华人家庭更紧密团结在 一起。年轻人学习这些祭拜礼 仪,对于加强家庭凝聚力,建 设更美好和谐的新加坡社会及 未来,都有积极意义。
庆德会,这个历史上由新 加坡先驱创立的古老社团,无 论过去还是现在,他们的成员 都是进取的新加坡人 。 年 轻 一代亦为各行各业的精英 。 如今,古老庆德会正迈入第七 代,仍继续为包括在新加坡以 外国家定居的会员服务。
愿这些传统民俗信仰的持 续传承,能将分散在世界各地 的新加坡人紧密团结在一起。 愿新加坡这个年轻而多元的国 家,能以深厚而古老的民俗信 仰为底蕴,焕发出时代的青春 活力。
A man who inherited a mysterious organisation
Keng Teck Whay (KTW) is the oldest Straits-Chinese association in Singapore. It is almost as old as Singapore itself. The founders were the pioneers of Singapore. They were mostly enterprising Hokkiens whose ancestors hailed from Zhangzhou, Fujian province in the late 18th century. In 2031, KTW will celebrate its Bi-Centennial anniversary.
KTW is a mutual benefit society founded in 1831 by 36 Malaccan merchants and traders. Some founders and their ancestors are thought to have known Sir Stamford Raffles and his assistant Colonel William Farquhar. These early Malaccan migrants were encouraged to come to Singapore to help start up the economy of the newly founded colony. Its main objectives are to ensure that the descendants of the original founders are given financial assistance when necessary and also to observe ancestral veneration ceremonies.
Membership is restricted to the descendants of the original founders. The association is funded purely by an initial capital of 100 Spanish dollars. Today, KTW owns properties from which it derives income to meet its operational needs. Unlike other associations, KTW does not admit new members.
By tradition, the President is elected annually from its own members. The association is registered under the Societies Act which requires its management committee to be made up of Singapore citizens. Currently, some members are reside outside of Singapore.
By custom, the President is elected annually. However, the tradition is that the president will serve the association until his demise or till he wishes to relinquish his position. The current President Mr. Ronny Tan Koon Siang heads a committee of 6 members which comprises a Vice-President, a Secretary, a Treasurer and 3 committee members.
asurer and 3 committee members. The President and Committee are tasked with running the association. A set of Rules and Regulations (first written in 1831 and revised over time) ensures that the needs of the members are looked after. The Rules are reviewed regularly and amended if necessary. Any amendments are approved by members and the Registry of Societies. The President ensures that KTW remains relevant to the members. He provides the necessary leadership to safeguard the assets of KTW and maintains a high standard of integrity among the members.
KTW does not engage in charitable works but its members are not precluded from doing so. Its main duty is to serve its members. In 2020, a Covid Assistance Package was given to members to help offset the negative economic effects of the pandemic. Financial assistance is also rendered to individual members on a case by case basis.
A younger group of members is being groomed to take over the management of KTW. The Committee is mindful that succession is an important aspect necessary to the continuation of KTW even in its 190th year of existence. As Singapore society evolves into a multi-racial and multi-cultural amalgam, KTW aims to be part of that process. KTW recognises that change is inevitable. Its committee is prepared to make changes and strengthen its foundation to face the future.
Today, KTW is moving into its seventh generation and it is confident that it can remain relevant in today’s society. It will serve its members even as some members move abroad. Lately, KTW has commissioned Kua Bak Lim, a renowned local historian, to produce a monograph as heritage for their future generation.
(作者为本刊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