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History, Yuan #148, Yuan Magazine/旧亚洲保险大厦

旧亚洲保险大厦

文图·虎威

旧亚洲保险大厦现在是雅诗阁来福士服务公寓

今天狮城的中央商业区,数十层高的办公楼鳞次栉比,使我们难以想象只不过在五六十年前,一座18层高,名叫“亚洲保险大厦”的建筑,竟是全城第一高楼,甚至是全东南亚第一高楼!

那时候,我年纪小,如今搜索儿时记忆,仅存这栋大楼的模糊印象。应是小二第一次投稿《星洲日报•儿童园地》侥幸成功,小舅父特地开车载着我,拿着稿费单往报社领稿费。报社离亚洲保险大厦不远,也许是在这一趟特别的车程中我第一次遇见了它。

走在建筑潮流尖端

亚洲保险大厦由留英的新加坡先驱建筑师黄庆祥设计。笔者数年前于本栏书写旧南洋大学行政楼时,曾提及他。是的,他也是南大行政楼的建筑师。这两座标志性建筑一西、一中, 风格截然不同,恰好显示出这位建筑师所受的西方专业训练,以及他自身东方的根。

落成于1955年的亚洲保险大厦,建筑式样属“装饰艺术”之流线摩登式。装饰艺术起源于1925年的欧洲,盛行于1930年的欧美,是继“新艺术”之后一种拥抱简练线条、几何形体和新材料的风格,体现在建筑和建筑以外的设计领域如珠宝、家具、用具。它里头又有两个方向:其一,与古典主义结合,将古典元素“风格化”并灵活运用,前一期为大家介绍的旧劳工部大厦是个例子;其二,偏向现代主义,多不设装饰而以水平线和圆弧来突出其时代感,亚洲保险大厦即一范例,并走在当年狮城建筑潮流的前端。

1930年代流行的式样,到了1950年代还算前卫么?算!这是因为当年不似今日,一个式样从原产地飘洋过海到另一处,需要更多时间,更何况1930年与1950 年之间,还包含了一场世界大战的隔断。

这栋钢框高楼从设计到完成用了8年时间——业主得说服有关部门要突破条例建那么“高”的大厦,打地基时遇土质问题得放缓进度仔细研究,皆是原因。

旧亚洲保险大厦1953年奠基、1955年开幕的记录仍标志在主入口两旁的大理石柱上

从没想过与它结缘

亚洲保险大厦肯定是市区里的地标。它的风华在旧照片中最容易感觉到。无论是在海上、陆上拍摄它,它总是一群建筑物中之最出众者。不仅仅因为它最高,还因为它的造型确实特别:建筑师充分利用它置身于公路交叉点之优势,在转角处为它筑起一座圆塔,还冠以一顶螺旋型钢冠;竟没有任何一栋楼与它相似!

从没想过与它结缘——从小到大,我们肤浅的关系只限于我的路过。主因是此乃一家保险公司的办事处。保险当年并不普遍,我家大人没为家中各人购买最基本的人寿保险,更遑论买意外险、火灾险——有时三餐都成问题,哪有余钱做这等事!及至我工作了,终于买了第一份保单,却不来自这一家。亦无其他事与这栋楼里的任何租户有关,因此,数十年未踏入里面半步。

但到了忽然和它结缘时,竟与之频频接触,有段时期几乎每月一次。这多么像那捉摸不定的友情:当缘分未到时纵使面对面也不真正相识,当缘分来时则经常会面,水乳交融。然后,然后呢?不又回复那偶尔的擦身而过,打个招呼。

参与项目设计管理

一切从在建筑师专业范围内,加入跨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工作开始。甫走马上任便获知其

服务公寓公司已购得亚洲保险大厦,并欲将它改造为服务公寓。我的职位原负责某些海外项目的设计管理,但由于有保留古迹的专长,也被派加入这个团队参与相同性质的工作。从此常与这座大楼接触,把它里里外外都看透。

这个保留与改造的项目,自有其建筑师、工程师、室内设计师等组成的专业队伍负责;设计管理者的任务是给予适当的意见,确保设计和成品符合业主的要求。我特别注重旧瓶新酒必须遵循保留古迹的大原则。

无数次的讨论、更改、测试,定下了方向而进入施工阶段,团队和我一路跟进,直到获得成果。整体成绩颇令人满意,而我最感欣悦的包括以下三项:1. 配合新用途所添加的新面积“隐藏”在高楼顶部,且以玻璃幕墙“包裹”,不与老建筑争锋;2. 老建筑外部原有的大理石面饰全部清洗,保留,并以不露面的钢针固以解决其已松脱的问题;3. 原有50年代的钢框玻璃窗一律保留,仅玻璃更换以提升其隔音功能,使服务公寓内部不受路边车声干扰。

当亚洲保险大厦2006年被购时,它还未被法律保护,换句话说,在理论上可被拆除而彻底重建。非常幸运这不是新业主购买它的目的,因此也引出我和它的一段缘分。而这故事有个美好结局:2007年它被列为受保留建筑,团队的项目更获颁2009年市区重建局旧建筑修复奖。

作者为本地建筑师兼作家

Home/History, Yuan #148, Yuan Magazine/旧亚洲保险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