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路家族的三地情缘: 南安、厦门、星洲

文图·陈煜

林路(1852.10.17-1929.12.11)是新马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是著名的建造商,领导新加坡南安人重建水廊头凤山寺,带领新加坡林氏宗亲兴建九龙堂。他的身影出现在福建会馆、中华总商会的精英聚会中,然而,在星洲众多的头家中,他并不是大富大贵的焦点。

二战之后,新马华社谈起林路,是因为他的十一子林谋盛烈士。世人感叹这位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接受中英双语教育的成功商人,年仅35岁为国牺牲,原来抗日英雄的父亲也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

林路年少便离开福建南安后埔家乡(今南安省新镇满山红村),先是到了槟城,后来到新加坡,赤手空拳创建商业王国。发家致富之后,他在星洲、南安、厦门都兴建了宅邸,以安置庞大的家族。78岁高龄离世前,林路为家族的未来做出安排。然而,不测风云带走了第二代掌门人林谋盛,彻底改变家族的轨迹。

林路身后的90年间,家族曾经的三地情缘变得模糊不清,究竟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南安后埔林家

2018年2月,林路的孙女玉珊将祖父母的两尊神主牌从澳洲阿德莱德带回新加坡。7月7日,林路家族后裔聚集在新加坡林氏大宗祠九龙堂,将两尊神主牌安放在后殿正中神龛的最高处。

林家的这两尊神主牌已有百年历史,保存完好。雕龙的神主牌为林路及其正室陈水莲的,中间书写“十二世显考前清晋封荣禄大夫宜甫林府君暨妣陈夫人之神主”;雕凤的神主牌为林路第五夫人方牡丹(即林谋盛生母)的,中间书写“大中华民国林门先妣奉俭方太孺人神主”。

林路神主牌上的“十二世”指的是他在南安后埔林的辈份,开基祖佰龄公有六子,林路为其四子(当地称:四房)后裔。根据后埔林的辈份字谱(昭穆),林路辈份为“孙”,族名应为“孙路”。林路曾出资修缮后埔林氏祠堂及林氏四房祠堂,其功德牌与纪念碑皆用族名“孙路”。

林路神主牌背面活动的木牌内侧写着:“公讳路名云龙字志义号少荣享寿七十有八”。林路(又写作“露”)是常用名,“云龙”与“志义”多用于其晚年社会活动,“少荣”则是鲜为人知的号。

遵循后埔林辈份字谱,林路子辈十三世为“谋”、孙辈十四世为“惠”。身在南洋的林路也为子孙定下字谱,子辈为“金”、孙辈为“玉”,因此,林路子孙通常有两个族名,例如,谋盛又名“金森”。有趣的是,林路高龄在星洲生下的孩子,不再遵循族规,取名随意,他在74岁生下的儿子,索性就叫“七四”。

少年离乡的林路曾渴望落叶归根。在南安后埔,他不仅大兴土木修建宅邸,更是耗费巨资在高山之上的风水宝地兴建墓园。遗憾的是,此墓园在文革期间被毁。由于家乡盗匪横行,难以归葬故里,林路生前在大巴窑二关(即咖啡山)买下12块墓地,葬于此地。与他同穴的是正室陈水莲与三夫人(闺名不详),一侧是五夫人方牡丹的墓。

林路三落厝内华丽独特的榉头卷棚

林路三落厝

无人确知林路何年返乡光宗耀祖,推测应是19世纪末年。族人相传,林路回到家乡迎娶当地富裕人家的女儿陈水莲,名正言顺为正室,早前在南洋成婚的妻子成了二夫人。闽南俗语称:“有林路富、无林路厝”,指的是林路在南安后埔兴建的“99间大厝”。然而,此前他已兴建了一栋极为精美的宅邸,当地人称“三落厝”,笔者推测是为迎娶陈水莲而建。

作为星洲建筑大家,林路返乡修建宅邸时,年近半百,功成名就,也是建造技艺与经验成熟的年纪。他在自家宅邸的兴建上,投入大量心血与金钱,将对家的理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投射在宅邸的兴建上。

林路三落厝与后埔林四房祖屋相距不远,宅邸后为檀溪,前有小溪流淌,五开间两进三落双护龙的闽南大厝,一侧另建有书房,大厝正面红砖封壁,屋顶燕尾脊高翘。入口为双塌寿作法,正入口两侧石柱雕刻的对联藏有“云龙”二字,上联:“云岭峠环欣登云路”、下联:“龙山拱照喜步龙门”,表达了他鱼跃龙门、衣锦还乡的喜悦。

与一般人家祖厝不同的是,林路三落厝的二落大厅供奉着被视为始祖的比干,各房林氏都到此处祭拜。三落厝的木作超凡绝伦,是典型的对场作,两组工匠的技艺均令人叹为观止,榉头卷棚作法尤其精妙独特。

尽管正室陈水莲比林路年少21岁,与二、三、四夫人一样,都未能生育。林路共领养10子2女,直到1907年,五夫人方牡丹为他产下第一位亲生女儿碧霞,打破他未能生育的魔咒。林路极宠爱这个女儿,家中称她为“小姐”。

林路99间大厝

在距离三落厝不远的地方,林路挑选了一块背山面水的宝地,以兴建99间大厝。坐北朝南的建筑群,由四栋并排相连的建筑组成,从西至东分别是宗祠、正屋、叠楼、私塾,每栋建筑之间隔着一米多宽的防火巷,两端设有防卫门。若盗匪攻击宅邸,关闭所有对外大门后,四栋建筑内部仍能畅通无阻。

建筑的墙壁地板,铺着从星洲运回的瓷砖地砖,那是与天福宫一样的装饰;在正屋厅堂两侧的对联上,藏着“鼎兴”二字,那是他在星洲庄园的名字;在叠楼二楼厅堂里,他引用朱子家训为子孙留下族训;在教养子孙的私塾养浩斋里,尝试着各种新奇有趣的建造方法,这是他人生丰满喜悦的所在。

99间大厝推测始建于20世纪初年。根据叠楼族训落款“光绪戊申荔夏”,可知此楼完工于1908年7月。隔年4月,方牡丹生下长子谋盛,虽然排行十一,却是林路的第一个亲生子,家中人称其为“少爷”,不到两个月后,六夫人生下十二子谋晋。

林路在南安后埔建造宅邸,其亲生子女先后在家乡出世,证实这位精力充沛的星洲头家,没有将妻儿带到南洋,有一段时期几乎年年返乡。有理由相信,不断穿梭于两地的他,也忙着在闽南与南洋之间经营事业。

鼓浪屿林公馆

林路以建造房屋、经营砖厂、饼干厂、种植园而闻名,事实上,他也善于投资地产。1903年7月7日,林路在厦门鼓浪屿从英国人手中收购了一幅极大产业,包括一栋名为“Avondale”的别墅。此时的鼓浪屿已是公共租界,这份产业应是他往返于南安星洲之间,在厦门的落脚处。

1913年,林路将别墅与部分土地卖给台湾板桥林家的澎寿,1914年开始兴建南楼,1917年兴建北楼。显然,林路在为渐渐长大的儿女做准备。1919年,他与林秉祥、林秉懋、林文庆医生等,一起为鼓浪屿英华书院扩建捐款。虽无法确知林家儿女何时由南安迁至鼓浪屿,确定的是林谋盛兄弟在英华书院接受了英文教育。

鼓浪屿林公馆是林路家族在厦门的重要产业。林路四子谋昌(又名:金顺,字:炯轩)长期居住于此,极有可能是家族中国产业的管理人。二战爆发前,谋昌的长媳、二媳带着孩子们由星洲前往鼓浪屿避难。

抗战胜利后,谋昌返回星洲,其继室潘福贞与长媳一家留守鼓浪屿,三子惠贤夫妻返回南安后埔看护老宅。1950年代,鼓浪屿林公馆为部队所占用,潘福贞与孙辈搬到政府租赁的房屋。2000年,林公馆两栋建筑先后被拆除。

星洲鼎兴园

林路74岁时,决定将留在中国的子孙迁移至星洲,这是林家重要的世纪迁移。1983年,时年73岁的林路十三子谋炎回忆道:1925年,一家三十几口人先是乘船到香港,然后前往星洲,抵达时家族专车已在等候,载着他们到后港鼎兴园与父亲相聚,那是广达145英亩的大庄园。

由于在鼓浪屿接受了英文教育,在林汉河医生的安排下,林谋盛顺利进入英校,一年后他在莱佛士书院通过剑桥测试,1927年升入香港大学就读。林路时年76岁,方牡丹为他生下最小的女儿清霞。

1929年12月11日,林路在鼎兴园去世,一生育有19子9女。年仅21岁的林谋盛中断香港大学的学业,回返星洲接手家业。次年10月,生母方牡丹与世长辞,年仅45岁。在她去世百日之内,林谋盛与娘惹颜珠娘完婚.

族产的保护与再利用

对于林路家族而言,南安、厦门、星洲三地都曾有他们的家。遗憾的是,星洲鼎兴园与鼓浪屿林公馆已被拆除,南安后埔的宅邸是林路仅存的家族产业,寄托着他对于后裔的护佑与期望。

林路四子谋昌曾是家族中国产业的庇护者,他于1950年4月在星洲去世。其三子惠贤夫妻留守南安后埔。新中国成立后,失去土地,断绝侨汇,处境艰难,一家六口居住在私塾前落。后落为公社小学,正屋、叠楼为政府与他人占用。宗祠神龛全毁,匾额题字被掩盖,泥塑彩绘被砸掉,画像照片被烧毁,古董家具流失殆尽。

虽然历经劫难,林路在南安后埔兴建的宅邸(包括三落厝与99间大厝),依然是闪耀的华侨建筑杰作,在当地文保人员的努力之下,2013年3月登录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11月,由中国政府拨款,开始进行大规模修复,将于2020年完工。

由于林路宅邸规模宏大,修复经费有限,加上缺乏详尽研究等原因,目前工程只能修复屋顶与木构架,尚无法复原受损的建筑构件与装饰。虽然贵为国家级文物,作为私产的林路大厝,需要家族自觉、自行地依法维护。对于南安林路后裔,无论人力、财力与经验均有限,如果无法筹措经费进行必要的修复与利用,产业也将很快进 入另一轮的损耗。

深知华侨华人祖籍地产业保护的艰难。2017年1月至今,ON-LABO团队对林路大厝进行了11次的探访,展开全面的建筑测绘与调研,以多种方式宣传其建筑价值与社会意义。2018年12月3日,新加坡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傅海燕女士参访林路大厝,适逢新加坡的林谋昌后裔回乡探亲,我们有幸在场介绍林路大厝所体现的新闽文化交流,不仅是林路南安后裔的私产,也是其海外后裔寻根的所在,更是新中两国共享的文化遗产。

我们希望通过详实的研究、出版、展览,推动林路大厝作为新中共享遗产的宣传,集结海内外林路后裔的力量,推进大厝进一步的修复工作,展开可持续性保护与再利用。我们倡议在宗祠附属建筑内开辟林路家族纪念馆,在叠楼展示林路所代表的华侨建筑艺术,将其家族对于新中两国的社会与文化贡献展现于世人眼前。

(作者为ON-LABO创办人兼主持人,本刊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