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兴衰的地理基础与历史机遇

文·符懋濂 图·编辑部

翻开世界历史,不难发现:一个国家的兴衰,地理基础与历史机遇起着关键性、决定性的作用。换言之,任何个人的作用都是非关键性的。关于这点,让我从两方面加以论述,并和大家交流,共同探讨。

先谈地理基础。德国哲学家黑格尔(W. F. Hegel,1770-1831)最早提出“历史的地理基础”这个历史哲学概念。我认为他所谓地理基础就是地 理条件,应包含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部分:国 土面积、位置、地形、纬度、土壤、山川、湖海、 海洋、气候等等属于前者,而国家人口、种族、语 言、宗教、风俗、政体、交通等等属于后者。

当今世界上有近200个国家,社会规模大 小不一,经济文化水平悬殊,在很大程度上 和地理基础息息相关。这是因为每一国家的 发展,不能脱离特定的空间(地理)与时间(历 史)。只有海洋国家才能造船、航海、 建立海上 商路乃至海洋霸权,而内陆国家连望洋兴叹的机 会也没门儿。例如:16世纪以后,葡萄牙、西 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西欧民族国家,先后逐渐兴起,建立比本土大数倍、数十倍的殖民帝国,不就是托“海洋国家”之福,“近水楼台先得月”?至于意大利和德国,因为迟迟到19世纪中叶政治未统一而错失良机。反观蒙古大帝国,尽管在13世纪曾经征服中国,并以“上帝之鞭”(骑兵)给欧洲带来“黄祸”,但对一海之隔的日本却无能为力,也是地理基础使然。

再谈历史机遇。人类历史的发展,是在“常”与“变”的交互中进行的。所谓“常”,是不显著的、逐渐的变化;而所谓“变”,则是很显著的、快速的变化。历史机遇指的就是“变”的出现,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兴衰,都和历史机遇息息相关。例如:地理大发现促成了西欧的商业革命,进而推动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最终成为世界工厂,并且建立空前绝后的“日不落帝国”。一般史书并不把它归功于某个国王或首相,因为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下,建立殖民帝国的不止英国,任何一个英国当权者都不难把握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反过来看,二战结束后,大英帝国土崩瓦解,逐渐沦为二等国家,也是历史机遇使然。如今,即便再出现100个维多利亚女王加上100个丘吉尔首相,大英帝国也还魂乏术,因为战后世界格局完全改变,历史机遇已不存在,如今或将来也不可能再现!由此可见,在天时、地利、人和不变的情况下,历史机遇就成为国家兴衰的关键性、决定性的因素了。至于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中国乃至现代亚洲的和平崛起,同样是和历史机遇分不开的。

再举个例子:世界商业中心的转移,也和历史机遇密切相关。在地理大发现之前,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热那亚、弗罗伦斯等是欧洲的商业中心;之后,却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的里斯本、鹿特丹、伦敦等,都是拜新航路开通所赐。

最后,谈谈新加坡的“经济奇迹”,也显然离不开地理基础与历史机遇。只要翻开地图一看,我国虽仅是个小红点,但它拥有广大“腹地”,而且“腹地”物产丰富、人口众多,作为小红点生存、发展的长期依靠。我国还得天独厚,没有地震、海啸、台风、风沙等天灾;海港非但港阔水深、风平浪静,更扼马六甲海峡咽喉,是商船必经之地。因此,转口贸易自然成为早期的经济命脉,在60年代已是东南亚大城市之一,人口逾百万。这就是新加坡的地理基础。(注:人口、种族均属于地理因素)

二战结束后,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亚洲出现一系列新兴国家。在这些新兴国家中,经济建设是主旋律:有些靠石油等天然资源发家,有些靠发展农业、工商业致富。尤其是近50年来日本、中国、印度、印尼等大国的经济发展,更为我们这个蕞尔小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此外,所谓“亚洲四小龙”都是“亚洲复兴”的产物,即地理基础与历史机遇交互作用所带来的“经济奇迹”!

总之,我们惟有站在历史的高台阶上,使用高清度望远镜,才能看清历史与现实的真相,并将我们的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

(作者为本地资深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