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语文

文·符懋濂

文字学告诉我们:“花”的古字是“华”。所以按照字面的意思,“华文”就是“像花一样的美丽语文”。

历史书又告诉我们,数千年前就定居在中原(黄河流域)的文明民族叫华族(也叫华夏族),他们使用的古老语文,就是华语、华文(见唐代刘知几《史通》)。

众所周知,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美妙非凡,我们单从华文中便可窥见一斑。我学过多种语文,若和英文、马来文、日文相比较,我发现华文最为美妙,是世界上最美最妙的语文,恐怕没有其它语文可与之相提并论!

她美在哪儿?首先,她有形体之美。在各种拼音文字中,文字仅仅是一种表音符号,经过长短不同的排列,不具有也不可能具有美学价值。反观我们华文所用的汉字,是方块形的,所以手写可以美化其形体,而变成一门视觉艺术。无论是篆书、隶书、楷书,还是行书、草书,手写都有一定的技巧、章法,所以称为“书法”。书法犹如绘画,不仅给我们以特殊的美感享受,还能让书法家表现自己的个性;所谓“人如其字,字如其人”,似乎已成为定论或共识。作为世界上唯一的书写艺术,中国已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把书法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次,她具有韵律之美。汉字虽是一字一音,却有高低不同的四种音调,仿佛四个音符,这在各种语文中也是独一无二。尽管初学华文的老外,觉得四声很难掌握,可是他们总觉得标准华语抑扬顿挫,非常悦耳动听,音乐感很强,在文章朗诵时尤其显著。至于华文古典诗词所呈现的韵律之美,其它语文更难望其项背。除了对仗、押韵外,有些还讲究平仄,都是可以吟唱的;自古以来,诗与歌关系犹如血肉,“诗歌”一词由此而来!许多中国小孩都能背诵诗词,少则数十多则数百首,不就是因为韵律之美带来朗朗上口的乐趣?

她妙在哪儿?我觉得她有“三妙”:奥妙、奇妙、微妙。汉字的形成很奥妙,有所谓的“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每一种都很奥妙,是文字学研究对象。例如会意字中的“男”字,由“田”与“力”构成,可见耕田种地是男人的本分;“妇”字由“女”与“帚”构成,规定了做家务是女人的本分;“武”字由“止”与“戈”组成,却含有以战止战的意思; “安”字清楚显示:女人在“宝盖”之下(即家中)才感到安适。此外,借助汉字部首,我们还可以知道它们所表达事物的性质,这是任何表音文字使用者难以理解的!作为世界上最奥妙的语文,值得一提的还有:两个对比或对立的汉字合二为一词,即可以构成另一层意思,如舍得、矛盾、左右、大小、好歹、来往、手足等等。

说到奇妙,每个繁体字都有四个角,于是语文专家给每角一个号码,称为四角号码。他们利用这些号码,编成“四角号码词典”,熟悉编码后就能快速翻查词典。可见华文是可以数字化的,即可以用四个阿拉伯数字代表一个汉字。世上的各种语文排列都是单向的,只能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或由上向下。唯独华文排列是多向的,既可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也可由上向下乃至由下向上。换言之,华文是可以倒读的。您若不信,请看以下实例:宋代诗人李禺写的《夫妻互忆回文诗》,顺着朗读显然是丈夫思念妻子: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阳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子。

如果倒过来朗读,却变成是妻子思念丈夫,有点不可思议吧?

子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阳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往来,水隔山遥望眼枯。

华文的奇妙,真的令人叹为观止!请再看看苏东坡的回文诗《题金山寺》,顺着读固然很精彩:

潮随暗浪雪山顶,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山径小,巷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若从末端最后一字倒读,则诗歌所描绘的景色,同样美丽、精彩: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晚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巷,小径山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顶山雪浪暗随潮。

或许有朋友会问:宋词是否有回文词?答案是:有的。请欣赏宋代大儒朱熹的《虞美人》:

秋声一夜凉灯瘦,寂寂愁新逗。病蛩悲蟀小庭中,落月悄垂簾影翠房空。轻烟黛锁双眉恨,背镜情无准。粉残脂剩酒醒难,靠遍皱痕罗袖倚天寒。

你把整首词回文倒读,只需改变断句,还是《虞美人》:

寒天倚袖罗痕皱,遍靠难醒酒。剩脂残粉准无情,镜背恨眉双锁黛烟轻。空房翠影簾垂悄,月落中庭小。蟀悲蛩病逗新愁,寂寂瘦灯凉夜一声秋。

你想:世上除了华文,还有什么语文如此奇妙?老师们、家长们别忘了告诉你们的孩子。在未读回文诗词之前,你或许认为“倒背如流”是不可能的,是一句无意义的成语;但事实上,回文诗是可以倒读、倒背的!

至于微妙,作为表意文字,其最大特点是“语”(口语)和“文”(书面语) 可以分离,即在“言异语”的情况下实现“书同文”。我们的方言南腔北调各不相同,但写成文字大家都能完全明白。汉字就像阿拉伯数字,读音并不很重要,各种方言群体都能使用、沟通。三千多年来,“言异语,书同文”的意义非常重大,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促进、巩固中华帝国的大一统,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汉字数量多达八万余个,但只要认得四、五千个就够用了,因为它们足以构成数万复合词语以及大量熟语。例如“吃”字就可以构成“吃力”、“吃亏”、“吃醋”、“吃官司”、“吃得开”等数十个词语。而熟语(成语、谚语、俗语、惯用语、歇后语)所呈现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为人做事的道理,更值得我们津津乐道!有些熟语含有褒贬成分,使得寓意异常精确、微妙。例如“屡败屡战”不同于“屡战屡败”;“雄心壮志”不同于“野心勃勃”,“高瞻远瞩”不同于“好高骛远”。

华文美妙之处,其实还有很多,以上只不过其中的重要部分。

(作者为本地资深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