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弘扬华族文化的赤子之心
——访新加坡艺术剧场首席执行官许崇正

文·沈芯蕊 图·受访者提供

“我们是辛勤的小蚂蚁,我们是努力的小蚂蚁!”

小朋友们热情高涨,纷纷伸出小手推动“魔法球

随着欢快优美的歌声,一场精彩剧目拉开帷幕。舞台使万物灵动,生机盎然。笔者有幸观赏了由新加坡艺术剧场(以下简称艺术剧场)与从台湾来的苹果剧团合作的华语儿童剧《勇闯黑森林》,该剧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戏剧中心上演。故事讲述小蚂蚁奇奇生活在森林里的蚂蚁部落,她每天努力地搬运食物,可是环境的污染让大家无法继续生活,意外到来的小蜢哥告诉大家有个叫“梦幻天堂”的地方,于是冒险之旅开始了,最后大家克服重重困难,凭借勇气和集体的力量,终于找到四季如春鸟语花香的“梦幻天堂”。在微观世界中,小蚂蚁的勇气对孩子们有积极的鼓励作用,也让孩子明白环保的重要。丰富有趣的故事情节与演员生动活泼的表演,让小朋友们整场戏都聚精会神,且参与感极强,演员也一直与观众互动。比如让充气“魔法球”在观众席传递,代表万众一心,汇聚正义的能量打败黑势力,抵达梦想中的“梦幻天堂”。小朋友们热情高涨,纷纷伸出小手推动“魔法球”,大人们也被热烈的气氛感染,找回童心般助力推动“魔法球”,爱于惊喜处散发出来,剧场变成大爱的海洋⋯⋯

大幕徐徐落下,观众和演员的热烈交流还在继续。孩子们争相与演员们拍照留影,在他们兴奋的目光中看不出一丝一毫对华语的抗拒;他们敞开心扉,全心投入,与剧中人同呼吸共命运,用儿童的质朴童心表达对华语儿童剧的热爱。

这不分老幼的全情投入,定会让小朋友们留下美好难忘的印象,在他们成长的路上留下美丽的涟漪。在成年后回忆起来,这会是最灵动诙谐的华文启蒙,让华文华语变得简单易学,生动有趣,寓教于乐。戏剧除娱乐功能让人愉悦开心外,将道理和戏剧本身要传达的价值观融入其中,从孩童抓起,留住华人的根脉,维系身为华人最基本的文化素养,也是新加坡艺术剧场从努力支撑到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

 

人生角色

艺术剧场的演职人员,还真像一群辛勤的小蚂蚁,为了理想而打拼,为了理想而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其实,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角,无论是人生如戏还是戏如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角色。对于现任新加坡艺术剧场首席执行官的许崇正来说,对剧场在过去30年里的默默付出就是他想扮演的角色,为的是弘扬华族语言和传统文化!他情怀独具,对华语戏剧充满热忱,因当年读到《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本书,使他反省人活着的意义和价值。人离开时,留下的不应只是物质,而是在精神领域上做出贡献,肩负社会责任。许崇正1970年中学毕业后,经朋友介绍,参加了成立于1955年的新加坡艺术剧场的活动。他不会演戏,也不会写剧本,只做些幕后工作。当时文艺活动很多,都以引导人积极向上作为活动宗旨。

70年代华语戏剧很红火,但80年代新加坡教育制度改变,华语戏剧走向下坡。艺术剧场想要维持下去非常艰难,剧场内部有一定的开销,演出收入不理想,财政出现赤字,多数会员消沉沮丧,一些会员提出解散团体。剧场曾在1984年9月发信向全体会友征求捐款,但仍旧是杯水车薪。

当时,许崇正正值而立之年,他觉得成立三十多年的艺术剧场关闭非常可惜。他不甘心让华语戏剧就此消失,毅然接下主席一职。他决定通过彻底改变策略,来挽救艺术剧场。上任之后,他积极推出观众比较喜欢的演出,如相声小品专场、综合性文艺晚会等。

80年代末,艺术剧场在国家艺术理事会协助下,被安置在“直落亚逸表演艺术中心”。当时有服装间、道具间、排练场、办公室和布景室。占地2000多平方尺,有足够空间,开办各种活动,为剧场培养表演人才。

1988年4月,艺术剧场还邀请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苏民先生主持“戏剧表演讲座”,深受本地剧团和院校的欢迎。老会友刘仁心评价当时作为艺术剧场主席的许崇正:“热情、率直、肯干。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有褒奖就有指责,许崇正说:“任何一件事,如果您不是当事人的话,相信不会感受到当事人所遭遇的一切。表面上看,剧场似乎发展得不错,实际上,很多时候是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让人不解的是,某些人还认为剧场有剩余的经费,可以去扶持他人。”许先生不管别人如何评价,还是坚定信念走自己的路。

 

创新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后,大环境发生改变,华语戏剧又有了生机。1995年 1 月26日,新加坡艺术剧场正式注册为非牟利的专业剧团,开始举办一些演员训练班及儿童演艺班。1995年 4月,新加坡艺术剧场创办了“小雨点少儿艺术团”。

从1995年开始,艺术剧场邀请了一批具有专业水准的老师,开办了“儿童演艺班”、“语言班”、“舞蹈班”、“音乐班”。同年举办全国初院、中学、小学戏剧营和文化营,并从中国、台湾、香港请来了专家学者授课与交流,普及推广华语戏剧艺术。在各中小学开展对学生有益的戏剧活动,提高学生的华文水平,让学生们沉浸在戏剧的乐趣之中,中小学校也热烈支持与响应。

1998年,剧场创办了每年一届的《全国院校戏剧小品》比赛,并与联合早报联办,得到学校师生的热烈响应,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参赛队伍及好作品。2007年,这项活动得到了教育部的支持, 被列为青年节的活动项目之一。

2000年是艺术剧场的另一个新起点,剧场在儿童戏剧方面培养了一群能歌善舞的儿童剧演员及庞大的观众群。同年8月,艺术剧场主席许崇正获总统颁发公共服务奖章PBM。2004年2月主办了第一届《亚洲中学戏剧小品观摩会》,通过跨区域的交流让学生开阔眼界。2005年剧场的小雨点少儿艺术团受邀香港演出。2005至2006年期间,剧场还多次受邀赴马来西亚演出。

许崇正(右)与幕后支援他的夫人刘锦香(中)及其孙女合影

许崇正(右)与幕后支援他的夫人刘锦香(中)及其孙女合影 2011年,教育部开展的“文化随意门”和“母语双周”计划,使更多学校愿意带学生走进剧场看戏。演出观众量每年接近1.3万人,演出场次每年在50场左右。“这要归功于教育部”,许崇正说,“文化随意门”计划,教育部每年给学校拨一笔钱,让老师安排学生去看华语戏剧演出。这样一来,便给艺术剧场提供了更多的观众群。在1970年,华语剧场一出戏可以演12场,到了1980年,只能演3场,但现在,劣势扭转,可以演大概10场。这都是因为教育部的政策改变了,因而重新给戏剧带来了一些活力。他说:“有时候自己的力量确实很渺小,国家政策的改变,往往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搬迁新址

2013 年,由于“直落亚逸表演艺术中心”被征用,国家艺术理事会又没有给艺术剧场安排一个理想的会所,艺术剧场曾向有关部门申请租用会所,最终只拿到占地600平方尺的地方。新加坡艺术剧场从一个2000多平方尺的地方搬到600多平方尺的地方,道具服装都无法安放。由于面积太小,无法开展剧场的活动。许崇正于是自掏腰包,拿出个人积蓄中的90万元在乌美路买下一间工厂单位,将它当会所和课室。这笔钱投入进去,不知多少年才能达到收支平衡,而许崇正对艺术剧场的前景还是充满期待和憧憬的。

许崇正从花旗银行退休之前,是该行亚太区域IT部门高管(高级副总裁),收入颇丰。他每天身兼两职,除在银行工作外,业余时间全部投入在艺术剧场的业务,他无暇逛街或出国旅游,家庭生活也因此被忽略。他的太太和3个孩子还有侄子都被拉来一起帮忙,成为剧场的骨干力量。他自称 “傻子”,每天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幸好有家人的谅解,他才能继续坚持自己的理想。对于戏剧工作,他最大的满足感就是演出能得到观众的肯定,用戏剧作为一种方式,让更多人喜欢华文。

第一抹阳光照进房间时,看上去总是那么的美好,充满鲜花的生活总是那么令人向往。在创作中,蹦出奇思妙想是令人兴奋的,可日常的琐碎往往会消磨掉当初的热情。而许崇正的持之以恒,却留住了“第一抹阳光”。孩子们(儿童剧观众)那一张张洋溢着欢乐和喜悦的笑脸令人感动和欣慰,这就是新加坡艺术剧场儿童剧的艺术魅力!艺术剧场过去上演的儿童剧中,既有中华文学名著也有直接改编自西方的儿童文学作品,其中有不少被邀请去海外巡演或参加国际戏剧节。留住华语,弘扬华族文化,要从华语儿童剧着手,从源头开始,从孩子开始,培养未来精英人才。这就是许崇正的理念。

与许崇正曾经同在花旗银行工作的程志烈,现在担任新加坡艺术剧场总经理。他表示,以前在银行工作时并不知道许先生在艺术剧场担任主席,工作上许先生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对同事非常友善,虽担任高管却从不摆架子,亲切友好。退休后,许先生邀请他来艺术剧场共事。他佩服许先生对剧场的热诚奉献之心,欣然同意。在剧场工作,他看到剧场同仁做事都是亲历亲为,每位成员都身兼多职,他们的毅力和工作态度让他敬佩。

现担任新加坡艺术剧场艺术总监的艾家諆,是一位与剧场结缘近二十年的资深艺术工作者。她表示,多年来剧场一直遵循以现实主义体验派的表演技法,运用歌舞剧和音乐剧的多元表现手段和情致意境等舞台技术与表演技巧,排演出众多剧目,观众人数近50万。问及任职多年的感受,她说除了对许先生的敬重就是对艺术工作的热爱,她已经把剧场当作“心灵家园”。这一路走来,挑战或误解,偏见或非议,经历风雨坎坷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从来没有放弃。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得剧场在2017年争取到国家艺术理事会3年的常年赞助,并在同年,于董事会的努力下,成功注册为慈善机构。2018年10月,艺术剧场又成功申请到Institutions of a Public Character (IPC)资格,进一步健全了慈善公益机构的运作模式。许崇正说:“大家会继续努力,邀请更多独立董事加入,加强组织和财务管理,达到慈善监管委员会的要求。成为IPC后,剧场可通过公众捐款的方式协助剧场筹集资金,来把剧场发展得更好,这还要依靠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鼓励。现在艺术剧场每年推出5到6部大型儿童剧,每场演出票房平均有90%,1年观众量可达2万多。”

在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新加坡,弘扬华族文化,开展华语戏剧,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许崇正就像《勇闯黑森林》中辛勤的蚂蚁,秉持自己心中的理念默默前行着;过滤浮躁喧嚣,尽显一颗澄澈透明的华族赤子之心。

(作者为本刊特约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