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会馆情意浓

——记新加坡晋江会馆百年庆典

文图·沈芯蕊

亲情、乡情和爱情,能让人们感到这个世界有温暖。新加坡晋江会馆就是一处让人感受到这些温暖的所在。

百年特刊

米黄色封面,温馨淡雅;书法题字既沉稳又不失俊逸洒脱;会标古朴大方,如字似画;正方形的书本装帧设计精美,很是特别。拿到晋江会馆百年会庆特刊时,有种让人爱不释手之感。

这本厚厚的特刊很重,有两三百页,它承载的历史更重,有100年。这本特刊的主编是彭丽儿。早在40年前,彭丽儿的父亲彭松涛就为晋江会馆编写了一本更厚的《新加坡晋江会馆纪念特刊1918-1978》。作为女儿的彭丽儿,抱着对先父的思念与感恩之心,接下晋江会馆百年特刊主编的工作。同是晋江人的资深报人杜南发为特刊顾问。

二战时期,晋江会馆前30年的史料被日军销毁,现在只能从老乡亲的回忆及零星收集的文物中,尽量还原会馆的历史。当年老一辈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于新加坡的第三代华裔来说,对华人文化与身份的认同都与祖辈不一样了。从先辈的故事中,了解自身文化的根源,是特刊众编委的努力方向。

彭丽儿是会馆的老会友了。因为父亲的关系,她小时候就很熟悉会馆。年少时,她也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女,陪同父亲到会馆门口,就急忙离开去做自己的事。现在退休了,或走、或留,时间可以自由安排,只是父亲的身影没有了,来自父亲的问候没有了,父亲已离世。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才越发体会父亲当年为什么那么爱去会馆。熟悉的乡音乡情、几十年的老朋友。她从会馆的老会友身上找到父亲的影子:形式做派,语音语调都是那样的相像⋯⋯ 回忆起父亲,她感慨良多,眼圈泛红。笔者也赶快移开目光看向别处,怕看到她流下眼泪,也怕自己受到感染流下泪来。年少时的不认同,到上了年纪后的理解认知,当事人才体会得最深刻。父母永远是无私的奉献,为谁白头?为谁守候?在你身边,却不愿给你牵绊,省去你的挂念,只因为──爱和至深的亲情。 历经岁月磨砺沉淀之后,才会明白这份情感之可贵!

特刊封面因不想落俗套,不只写某某会馆百年庆,而是写上了由特刊顾问杜南发撰稿,书法家何钰峰挥毫的“世纪晋江、百载辉煌”;封底写着晋江精神的精髓内容“诚信、谦恭、团结、拼搏”。

会标也很有设计感,整体看是抽象的“晋”字,上半部采用晋江传统建筑中翘头屋檐造型,象征乡亲们团结在晋江会馆的屋檐下,齐心合力发扬晋江精神。下半部是“百”字,象征晋江会馆的百载世纪。设计者朱晓丰是会馆会员施学艺(已故,90周年庆典会标设计者)的学生。

百年往事

忆会馆过往,创立于1918年的新加坡晋江会馆到今年刚好100年。早期移民在异乡建立家园,落地生根,他们不忘照顾同乡,服务社会。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成立会馆、兴办学校、保存发扬华族文化的优良传统。首任会长萧志来当初决定捐出武吉巴梳路27号与29号地段供兴建永久性会所,当时地段价值3000元以上。同乡们一起筹募建筑费,萧志来会长率先捐献4000元,共筹得2万余元,最后不敷的建筑费由他包尾,数达3000余元。当时1元大概等于现在100元,没有他的慷慨解囊,会馆就没办法建立这座堂皇的会所。会馆先贤和历届会长为晋江会馆的发展在不同时期都做出巨大贡献,目前会馆会员人数达1000多名。

旧时南来讨生活的人在码头扛米包、做苦力,叫估俚,所住地方叫估俚间,每人一个草席一个枕头睡在地板上。当时晋江估俚间的同乡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名气,互助和义气是其招牌。卜清锺会长回忆儿时的一件往事:40年前,他10岁时家里常接到骚扰电话,父亲报警也没用。一天,父亲约对方(拨骚扰电话的人)出来,也约了几位叔伯到家里来和父亲同往。他们是估俚间的同乡,个个高大威猛。那天对方并没有出现,过后就再没有接到骚扰电话。可见晋江的乡情就是这样如亲情般温暖,大家以乡情为纽带,相互关怀和帮助。

因当年南来的年轻人,很多是独自一人来到新加坡,没有亲人父母,会馆的长辈就是他们的家人,所以当年在会馆举行婚礼是很常见的事。在会馆保留的文物里,有一本“晋江会馆结婚登记簿”,记录从1946年到1951年结婚的51对佳偶的名字。在二战后,会馆除了协助乡亲及其亲属办理入境签证外,也是婚姻注册所。在重视乡情的年代,很多人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择偶的条件是对方须为晋江人。会馆当年也成为乡亲寻找爱情的地方。

晋江会馆不仅给乡亲们提供了“乡情”的依托,更让大家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好些人还找到了一生中美好的“爱情”。正是因为会馆的这“三情”,才让人感受到了会馆的温情,才有那么多人愿意加入会馆,并在自己有能力以后,不计回报地为会馆付出真情!

我们回顾历史,也不难发现晋江人的真情。时间追溯到1945年战争结束后,儿童失学问题严重。晋江会馆恢复活动后,于1947年创办晋江学校,同时开办夜校,让超龄青年受教育,学习一技之长。当年不管是不是晋江人,只要有志向学,都可以来上课。1956年,晋江学校向教育部申请津贴获准,解决了经费问题,学校开始扩大收生,一时人数激增。晋江会馆主席苏秋生倡议扩建会所,增添课室。扩建之事,得到新马各地晋江同乡的热烈响应,慷慨献捐,扩建工程在1958年开始。1959年,晋江会馆扩建工程完成,学生在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新校舍学习。 新加坡1965年独立后,教育普及,晋江会馆办学任务圆满完成,学校于1976年停办。

1973年12月26日晋江会馆举办成立55周年庆典,时任总理李光耀亲临庆典,当晚李光耀总理发表《世界石油危机与当前经济问题》,翌日中外均以巨大篇幅作为重要新闻报道。

1976年,晋江会馆成立康乐股,推广传统文化活动,以传承会馆弘扬文化为使命。当时,康乐股下设舞蹈团、戏剧组、华乐组、南音组、乒乓组、跆拳道,是新加坡第一间开展文娱活动的宗乡会馆。

1984年,晋江会馆与新加坡八大宗乡会馆联合主办“全国宗乡会馆研讨会”,促成“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于1986年成立。晋江会馆的蔡锦淞被推举为首任秘书长。他也是世界晋江同乡总会的创会会长。

1993年是晋江会馆成立75周年庆典。当时的会长蔡成宗举办了历时半年的三大庆典及十项活动。时任副总理的李显龙总理为“海上丝绸之路文物展”开幕。12月15日假世界贸易中心的海港之苑举行盛大晚宴。主宾为时任内阁资政李光耀。当时他偕夫人柯玉芝女士出席,为会馆历史增添难忘的一页。

进入21世纪,90年的老会所设备陈旧,会馆大厦于2005年翻新,工程隔年竣工。除会馆大厦进行翻新工程外,也重新整理会馆文史资料:为会馆及国家保留历史文物;将会馆资料及行政系统电脑化,以提高秘书处的工作效率;出租会馆大厦1至3楼,彻底解决会馆的财务问题。

2008年,晋江会馆90周年庆,举办了系列庆祝活动:晋江人文物展、今日晋江摄影展、闽风送暖千家乐慈善晚会。时任新加坡内阁资政的李光耀为庆典晚会主宾,这是他第三次出席晋江会馆的庆典。

晋江会馆的青年团于2008年成立,除了会馆的活动外,也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青年团在成立的第一年即推出“晋心晋力千小时”的义工活动,为新加坡华社自助理事会提供一千小时的义工服务。

颁发助学金及敬老贺岁金是晋江会馆传统的活动项目之一。“敬老扶幼”是华族及儒家的优良传统。晋江会馆设有蔡长言教育基金,每年岁末都会颁发“大专及中小学助学金”给会员子女,并同时颁发“敬老贺岁金”给年长的乡亲。

晋江会馆每年都积极举办华族传统文化节日及孝道亲子等活动,如:春节团拜、端午节、中秋节、冬至及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等庆祝活动。妇女组的组员们每个月都会亲自准备美味佳肴,为乡亲们举办庆祝生日会。“三代同堂庆中秋”更是会馆重点庆祝的一个传统节庆。大家齐聚一堂,在晋江的大家庭中同欢共乐,自1986年至今已32年。

由于晋江会馆全体同仁的真情付出,2013年,获得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颁发的“2012年度杰出会馆奖”。

新加坡晋江会馆百年庆典切蛋糕仪式(左起为晋江会馆名誉顾问蔡锦淞、陈振声部长、宗乡总会会长兼晋江会馆名誉顾问蔡天宝、主宾李显龙总理、晋江会馆会长卜清锺、陈振泉部长、晋江会馆名誉顾问蔡成宗、晋江会馆永久荣誉会长谢安桐

百年大庆

2018年,新加坡晋江会馆庆祝成立100周年暨互助部72周年、妇女组24周年、青年团10周年庆典。千人晚宴4月1日在莱佛士城会议中心四楼宴会厅隆重举行。其中外宾约600人,其余是会员和本地的嘉宾,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担任主宾。

新加坡教育部长王乙康出席了首届“世界晋江青年莱佛士论坛”

晋江会馆会长卜清锺表示:“百年大庆的活动,目的是鼓励乡亲和年轻一代传承闽南文化,发扬晋江人的诚信、谦恭、团结与敢于拼搏的美德。”为热烈庆祝成立100周年,新加坡晋江会馆特别安排国内外乡亲观赏华语与闽南语音乐剧《有时月光》,并召开首届“世界晋江青年莱佛士论坛”。

傅海燕部长(左6)卜清锺会长(左7)与《有时月光》剧组合影

传统南音社在晋江会馆百年大庆欢迎宴上呈献南音表演

谈到晋江会馆与肥料厂合作的华语与闽南语音乐剧《有时月光》,卜清锺说:“我们希望这部音乐剧能为年长观众,带来美好温馨的回忆;更希望年轻一辈从中认识会馆、了解闽南语所蕴涵的丰富地方文化。”《有时月光》创作灵感源于泉州俗语“有时月光,有时星光”,寓意人生变幻莫测、胜败是常事,应泰然处之。新加坡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傅海燕与高级政务次长马炎庆到场观赏了演出。

首届“世界晋江青年莱佛士论坛”,新加坡教育部长王乙康出席了论坛对话会,就论坛主题“颠覆性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跟与会者对话。会长卜清锺表示:此次借百年庆典之机召开首届“世界晋江青年莱佛士论坛”的其中一个目的,是要让更多的新加坡年轻人接触来自世界各地的晋江青年人,把晋江人爱拼敢赢的精神传播出去。

晋江会馆会长卜清锺

卜清锺会长为人淡定沉稳而不缺少热情。采访之时,在华社自助理事会担任执行理事长的他,工作繁忙,利用午休时间匆匆赶到,还未来得及用午餐。还好有会馆执行秘书李晓民这个得力助手帮忙打包了午餐,他急忙吃了些就与笔者亲切交谈起来。问及对会馆的展望,卜清锺会长说:“我们希望能延续先辈们办校的精神,开办有益学生身心的活动,推广学习华文及文化的兴趣。我们也可以通过会馆的网络,促进本地青年与世界各地晋江青年的交流,开拓视野。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我们在关怀年长乡亲的同时,还可邀请年长人士参与会馆的活动,过一个活跃幸福的晚年。我期待会馆能跨越地缘限制,让更多新加坡人参与我们的活动,为新加坡做出贡献。”

晋江会馆的名誉顾问、永久名誉会长,现任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会长蔡天宝在特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中说:“晋江会馆在造福乡亲、推展教育、弘扬文化等方面,可说是硕果累累。在培养接班人方面也是不遗余力,为会馆带来朝气。”正如蔡天宝会长所言,晋江会馆的确有一股朝气,而这朝气,正是晋江人用团结一致的精神和浓郁的情感凝聚而成的。这就是“三情”会馆以情为重而焕发出的精神气质。

(作者为本刊特约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