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中的完美

——北京大学120年校庆纪实

文·吴思敏 图·周靖雯

北京大学成立于1898年,今年,她迎来了建校第120周年。在铺天盖地的纪念活动中,校庆对不同人而言,蕴含着不同的意义。

校庆,对有些人而言,是一场仪式

据悉,校庆筹委会从2016年秋天便开始奔忙。2017年5月4日,校庆开启倒数模式,直到2018年5月4日的整整一年里,校庆系列活动多达数十个,涉及全校各个院系和行政部门。临近校庆当日,据说每20年和跨年的时候才亮灯的博雅塔,从4月初便开始在天黑之后频频亮灯,吸引了许多师生和游客驻足拍照。虽然天空黑漆漆的,拍的照片也看不清脸上的表情,但是望着博雅塔亮起金色的灯,在未名湖中形成了倒影,足以令人赞叹。就连图书馆也在去年底进行了装修,拆除了正门入口两边的围挡,还原校友们的记忆,也让大家一睹图书馆正门的真容。校园内的未名湖畔、图书馆、百周年纪念讲堂、西门等6个地点放置了6个不同的校庆主题合照牌。走在校园里,有带着伴侣、家庭、还有三五成群的校友们,大家都很自觉、整齐地在各个合照牌前排起了队,摆着各样的造型,拍出来的照片千姿百态。

校庆,对有些人而言,是一线商机

今年4月初,微信上推出了一篇文章,号称是为了迎合北大120周年校庆推出的一款口红,名为“颐和园5号”。这款口红的颜色是校徽的“北大红”,外管上书“颐和园5号”,内管上刻着“1898-2018”,一支标价120元。此文章一推出,便深获女生们的喜爱,纷纷转发下单购买。不料,随之不久筹委会便发文澄清,这款口红并非官方纪念品,也没有校方的授权。这一下,网友们便炸开了锅,纷纷议论起来,比如这款口红可能是一款“三无”产品,即“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甚至还有一些标题党依照原文的标题写了几篇无厘头的文章来嘲讽原作者。这款打着校庆旗号的商品销售量在短时间内迅速下跌,很快就被下架。尽管如此,这并没浇灭北大人对母校的热爱。在校庆前后几天,校内的纪念品商店里先后推出不少特色纪念品,比如印有校庆标语的T恤,都在短短几天内一扫而空。

校庆,对有些人而言,是一场聚会

今年校庆邀请了来自五湖四海44个国家和地区的261所知名大学校长及各国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议高等教育改革与世界文明发展的未来趋向。此次校庆与“双一流”建设国际研讨会以及一年一度的北京论坛一并举行,各位嘉宾上午前往北大参加校庆大会,下午便前往钓鱼台国宾馆出席论坛的开幕式。本次论坛主题为“变与不变:120年来全球大学与世界文明”。近80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校长与各国专家学者围绕着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议题和挑战展开前沿学术交流,从全球化、现代化的视角对大学的使命与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建设“双一流”大学提出宝贵的意见,内容极具开创性。

校庆,对有些人而言,是一份情怀

北大的外国留学生和校友也积极参与到这场全球庆祝活动当中。4月,北大的外国留学生于百周年纪念讲堂献礼演出,以年代为时间线索,通过情景表演、音乐剧片段、歌舞、相声、朗诵等各式各样的表演形式,以舞台剧呈现了外国留学生在从上世纪50、60年代到近现代的校园生活,并邀请校友代表亲临现场观看演出并上台讲述他们在北大的故事。校庆期间,各个院系纷纷举办了校友返校活动,在校园内各标志性的地点也设有志愿者服务站。志愿者“小燕子”们不辞劳苦为校友们提供信息咨询、路线引导、后勤服务、宣传展示等综合服务。有的校友更是出谋划策,在北大邱德拔体育馆举办了一场后校园原创音乐会,邀请不同年代的北大原创校园歌手们,演绎了一首又一首的原创歌曲。这些歌曲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北大人,现场的校友们更是听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可说是一场视听盛宴,令人回味无穷。

身在海外的校友虽然无法亲临校园参与校庆活动,但是各地校友会也纷纷举办庆祝活动喜迎校庆。比如旧金山湾区的校友们准备了飞机横幅,在4月21日下午安排了一架带着“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横幅的飞机从加利福尼亚州海沃德行政机场起飞,环旧金山湾区飞行一圈。北京大学新加坡校友会也在5月4日当天同步举行隆重的纪念会,邀请了中国驻新加坡特命全权大使洪小勇先生、贸工部兼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徐芳达先生及多位北大校友,共吸引了近300人出席。对于世界各地的校友们来说,无论以什么方式庆祝校庆,都是出于对母校的一份情怀。

校庆,对我而言,是一篇精彩的故事

我有幸参与到校庆的筹备工作和志愿者服务工作当中,亲身经历了校庆活动背后的筹备。从计划到实现,虽然付出的贡献微不足道,但是收获的认同感和成就感是倍增的。我很荣幸参与过小学的90周年庆、中学和高中的95周年庆,但其规模和范围远远不及北大的120周年庆。再加上120年正好是两个甲子,更具有纪念意义。校方为所有在读生准备了纪念品,更是为广大校友们重返校园准备得面面俱到,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在多名师生的协调和帮忙之下圆满成功。现在回想起来,在校庆期间的这段时间,应该是记忆中在北大度过的最美好的时光。

纵然校庆有不完美之处,但是有不完美才是最完美的。校庆期间看到朋友圈中的一条动态:“期待60年后大家携着孙子孙女们重返北大”,不禁开始想象那时候的我会在哪里呢?希望再过一个甲子,未名湖畔依旧能找到同学们的身影。亦或者无论身在何处,也愿我们都能从字句和照片中讲述自己的北大故事。

(作者为宗乡总会奖学金得主,目前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