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Art, Yuan #108, Yuan Magazine/地铁文化与新加坡地铁艺术

地铁文化与新加坡地铁艺术

文图·黄兰诗

追溯人类文明的起源,基本上都与河流有着密切关系,如古埃及与尼罗河、印度与恒河、中国与黄河等等。河水为周边的土地灌溉以及人类动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条件,而河流则是最原始的交通通道,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传播、互动等有着巨大贡献。就像河流的作用一样,事实证明,不论是水路、陆路还是航空,人类文明或文化的交流、互动和成长往往无不依赖交通纽带。而在19世纪中叶问世的地下铁道(简称地铁),则又给交通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

1863年,伦敦地铁开通宣告世界上首条地铁的诞生。至2013年,伦敦地铁满150周岁,可谓“地铁老大”地铁出现之初,由于铁轨车箱在地底下穿行的空间像似长形空管子,因此英文里就出现Tube(管子)这一词汇来形容地铁。1900年法国巴黎地铁开通,称为Metropolitan Railway,直译是大都会铁路,简称Metro。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现在,泛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汉语统称为地铁。

按照一般标准,地铁必须符合高密度、高运量、班次密集的基本要求,必须是以电力驱动为主。至于驾驶,没有硬性规定是自动驾驶或人工驾驶,而行驶的空间,也不限于在地下隧道,有时也会出现在地面或地面高架等处。

总的来说,地铁在欧美地区拥有比较悠久的历史,而亚洲最早采用地铁作为城市主要交通工具的是日本东京,那是在1925年。若论地铁的长度,美国纽约和韩国首尔都达几百公里,算是世界地铁中的佼佼者。

地铁,看似一条地底下的游龙,给人们出行提供了快捷、高效、舒适、方便的服务。到目前为止全球约有五十多个国家超过180个城市都先后建起了地铁。地铁与城市紧密相联,在城市的规划、布局、发展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推动了城市建设,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它还能体现其所在城市的文化底蕴,表现出城市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色,反映出城市的活力与灵魂,成为该城市文化的缩影。

多姿多彩的地下文化

纵观世界各个城市的地铁发展,无论其新旧、公里数的长短,也无论其最初是否建设在繁华或非繁华地带,最主要的是地铁开到哪儿就会把人流带到哪儿。而人流则会推动经济的发展,如商业开发、住宅建设等,造就所谓黄金地段。地铁可以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人流人海及其所处的空间则能产生和反映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因此,很多城市都想方设法将地铁打造成当地的文化窗口。

以地铁站名为例,有些城市以历史事件、人物为地铁站冠名。人们乘地铁穿越在其中,恰似倘佯在历史的长河中,地铁成为穿越历史的时空隧道。

以地铁的艺术装饰为例,莫斯科地铁以提升民族文化为主旨,在建筑师和艺术家们的精心设计和配合下,在地铁中创作了一系列反映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浮雕。其宏伟华美的独特风格,为莫斯科地铁赢得“地下宫殿”之美誉,成为世界上最富丽堂皇的地铁之一。

地铁也能让人感受到一些特有的国民性。例如,在伦敦地铁内就能体会到所谓“英式幽默”。这里的播报员常常会用非常轻松,甚至是幽默风趣的口吻或不那么规格化的语言来播报信息,车站职员也会张贴临时手写的布告等等,对于异乡游客而言别有一番风味。

因此,这种经过加工、提炼、点缀的地铁文化能够凸显各个城市或国家的文化特点,提升其文化的层次和品位,展示城市的魅力。

新加坡的“大众快捷交通系统”

新加坡地铁的全名The Mass Rapid Transit(简称MRT),直译为“大众快捷交通系统”,一般称为“地铁”。为了解决未来的交通拥挤问题,新加坡早在1967年就提出建造地铁的方案。由于造价非常昂贵,需要大量的资金,以致会连累到其它的投资项目,因此就有了“巴士与铁路的辩论”。后来经过一波波极其艰辛的争论与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仅依赖巴士系统是不够的,唯有建造铁道系统方能解决问题。国人今日能享受到这一快捷便利的交通工具,应该归功于当日一批拥有专业知识的国家精英领导团队。因为他们的高瞻远瞩和坚定的立场,促使政府于1982年决定兴建地铁。可以说,此决策是由今日的我们来见证其实效的。

新加坡地铁于1987年正式启用,第一条开通的是南北线,最初只有五个车站和六公里线路,随后不断扩建,接着东西线、东北线、环线相继投入运行。李显龙总理在2013年12月21日为长约四公里的滨海市区线首阶段的六个地铁站主持通车仪式,滨海市区线成为新加坡的第五条地铁线路。到目前为止,新加坡拥有五条地铁线路,全长170多公里,大约有104个车站,每天平均载客量近两百多万人次。

新加坡的地铁环线

新加坡的环线于2009年通车,到目前为止拥有31个车站,长35.7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自动驾驶,即无人驾驶的地下铁道。车速每小时80公里,每列车分成三个车厢,每个车厢有148个座位,可以容纳931个人。三个车厢的座位各分三种颜色,以便万一乘客在车厢遗失东西后容易向工作人员表述,当然也方便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环线的建造最初估价67亿,因为2004年尼诰大道发生了坍塌事件,致使建造成本上升为100亿。

新加坡地铁严禁乘客在车厢里饮食,包括吃糖果之类小食品,另外携带榴上车也是不允许的。新建的环线当然也不例外。因为有这样的严格规定,新加坡地铁才赢得了“最干净的地下世界”之美誉。优美洁净的环境,足以放飞时代的梦想,而各个车站所洋溢着的新加坡特色,则让本地居民和外国旅客感受到本地独特的热带风情。让我们通过环线上四个车站的本土艺术作品,来体会一下这种文化氛围吧。

《完美的时刻》局部(CC6-体育场地铁站)

地上的水滴图案

CC6-体育场地铁站

体育场地铁站的建筑由WOHA建筑公司设计。此站口主要服务加冷地区和体育中心。

这个可以同时容纳一万人的车站,入口玻璃门上方一幅幅展示运动美、人体美的剪影十分引人入胜。这是本地摄影艺术家张文徽的作品《完美的时刻》。作品中的人物来自巴西,是一位专业卡波耶拉舞蹈家。他在蹦床上的蹦跳,形体洒脱优美,动作新颖,千变万化,充满惊险刺激。

这位舞蹈家的独特蹦床风格,应该与卡波耶拉(Capoeira)有关。卡波耶拉是一种融合艺术和武术的独特舞蹈,起源于16世纪巴西的非裔移民,又称为巴西战舞。舞蹈结合了大量空翻、回旋踢、倒立等武术动作,被认为极富战斗用途,因此一度被禁习,直到1930年以后才允许习授流传。这一源自非洲却融入了巴西本土文化的舞蹈,被视为巴西最重要的象征与国技之一。

画面中的舞蹈家,与摄影家默契配合,在空中旋转、摆踢,动作优美动人。摄影家将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定格成一幅幅美丽而惊险的画面,讴歌着运动员的形体美和生命力。这一主题正好与该站通向的体育馆吻合。

《一颗冰清的心》局部(CC3-滨海中心地铁站)

CC3-滨海中心地铁站

走进滨海中心地铁站,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大型壁画《一颗冰清的心》。该作品出自本地艺术家林木化之手,由七张版画拼合而成。原作是七幅木刻版画,每幅仅A4纸张的一半左右。画面虽然很小,但雕刻技法极其细腻,线条流畅,层次分明,构图合理,涵盖了丰富信息:有中国的戏剧、布袋木偶、爪哇族的皮影戏,还有中式、马来式管弦乐器、鼓锣等,刻画了不同民族乐器的演奏场景,生动地再现了民间艺术和艺人的舞台生涯。画面呈现丰富多彩的舞台表演,正好反映了滨海湾艺术中心的功能,同时很巧妙地凸显了新加坡多元文化的特色。

把原来的木刻作品放大成超大型的壁画,有很大的技术难度。设计者考虑到原本倾斜的墙面,利用现代科技从透视的视角做了完美的处理,使得众多地铁乘客能在滨海中心地铁站欣赏到这一不是“壁画”的壁画。

《梦再在社会宇宙漫游中》(CC4-宝门廊地铁站)

CC4-宝门廊地铁站

宝门廊是英文PROMENADE 的音译,原意是指海滨城市在岸边供人休憩、散步、运动等的宽阔平地。在此站我们可以欣赏到由本地一组艺术团队Phunk Studio创作的新颖艺术作品《梦再在社会宇宙漫游中》。如名所示,这一作品让人们感受到一股青春、烂漫、超越时空的气息。的确,Phunk Studio以波普和后现代艺术代言了本地的新生代。

《梦再在社会宇宙漫游中》是通过一组造型来表现的。作品是两万片不锈钢小光碟组成的水滴造型,共有13“滴”,其中最大的长达六米,重一吨。这些“水滴”高高地吊在建筑的天花板上,似乎正在一滴滴往下落,而通过天窗引入的阳光照射在水滴,即一片片光碟上的话,就会折射出炫丽光彩。“水滴”好似五彩缤纷的万花筒,将阳光投影到地上、墙上,将整个空间带入梦幻般的境界。一滴滴晶莹剔透的“水滴”从上落下,而“水滴”正下方地面上出现的则是一团水迹样图案,可谓匠心独具。

《当船入港时》局部(CE1-海湾舫地铁站)

CE1-海湾舫地铁站

来到海湾舫地跌站,沿着走廊,一幅长长的壁画展现在乘客面前:蓝天碧海上漂浮着五颜六色的船只,水天一色,交相映辉,绚丽夺目,令人心旷神怡。壁画中成百上千条形彩各异的小船,都出自极度创意的一双双天真可爱的小手。这幅名为《当船入港时》的壁画,是艺术家李文先生邀请本地小学生一起创作的,灵感则来自于李文先生对儿时的记忆:在新加坡海岸上目睹的景色。艺术家希望通过这一方式,在让学生接受历史教育的同时,挖掘小朋友的艺术细胞和创意想象力。

《当船入港时》实际上是在重温新加坡的历史。作为今日世界著名的发达港口,新加坡港一百多年前就已经是万帆云集,在历史上扮演了东西往来要道上的重要角色。当进入地铁的乘客从这幅壁画前走过的时候,会不会放慢匆匆的脚步去寻味那过去的时光呢?

这幅壁画采用的是耐磨材料玻璃搪瓷,目前资料显示玻璃搪瓷可保持100年。希望将来科技发展使耐磨材料更加耐久,以便给下一代人继续讲述新加坡的故事。

新加坡的艺术走进了地铁,拉近了国人与艺术的距离。但愿通过新加坡地铁这一现代交通工具,进一步传播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份艺术气息,多一道美丽的文化风景线。

(作者为国家博物馆华文义务导览员)

Home/Art, Yuan #108, Yuan Magazine/地铁文化与新加坡地铁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