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作品的跨境演绎 ——新加坡和越南话剧舞台上的《红楼梦》
蔡曙鹏2023-10-28T23:16:08+08:00新加坡舞台上的红楼戏,近五十年来几乎不曾间断过,特点是样式多、视角异、热点人物大同小异。 [全 文]
新加坡舞台上的红楼戏,近五十年来几乎不曾间断过,特点是样式多、视角异、热点人物大同小异。 [全 文]
整理资料时,发现如果从1971年以我编剧、采用印尼皮影形式的《金鹿》算起,以华文演绎《罗摩衍那》已经五十多年了! [全 文]
姗塔拉蒂(Shantha Ratii),是一位在海内外推动印度舞的新加坡舞蹈家。她的故事得从姗塔的父亲的故乡说起。祖辈是来自印度西南部濒临阿拉伯海的克拉拉邦的马拉亚拉姆人。父亲出生于克拉拉邦的一个沿海城市克悠隆(Quilon)。克拉拉邦,面积为3.8万多平方公里,比中国云南省略小,但都是多种舞蹈异彩纷呈的地方。 [全 文]
戏曲行话说“十年磨一剑”,林美莲用11年打磨《王熙凤》。她用心、用功、用劲,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精益求精的精神,给我们的京剧舞台留下了一台好看、好听、琳琅满目的好戏。她的《王熙凤》2011年首演,2016年重演,今年6月三演。 [全 文]
新加坡戏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那是一部中国戏班南来、移民后代、新加坡华人、新移民共同建构的戏曲史话。华族戏曲是多元民族社会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全 文]
主催这次活动的马阿伦总结时说:“这次《对谈》让许多淡米尔文化圈的朋友认识了中国现代文学伟大奠基人鲁迅的成就与贡献。我们希望族群间的文艺爱好者多交流。今后可以邀请更多不同族群的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对谈,增进彼此的认识与了解。” [全 文]
大疫期间,喜爱舞台艺术的人,宅家在网上观看戏剧、舞蹈或音乐演出录像,或是观看网上实时直播的节目,已经逐渐成为不得已但需要接受的选择。 [全 文]
新加坡文物局在2020年颁发了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奖给六组个人与团体。这个奖项的设立,给艺术家们提供了新的动力,鼓舞了许多在艺术道路上孜孜不倦、坚持不渝的追梦人。得奖团队之一的宋赛儿美丽遗产马来艺术团的创办人宋赛儿,从8岁开始学习马来舞,漫漫62年如一日,锲而不舍,为梦想坚持不懈。 [全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