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舞蹈作品《互动/蜕变》的美学试探
蔡曙鹏2023-09-02T22:15:45+08:00今年国立大学艺术节的一台名为《互动/蜕变》的演出,便是一场将多种文化元素整合为形象性鲜明、象征性清晰、艺术性高的跨文化作品。 [全 文]
今年国立大学艺术节的一台名为《互动/蜕变》的演出,便是一场将多种文化元素整合为形象性鲜明、象征性清晰、艺术性高的跨文化作品。 [全 文]
新加坡舞台上的红楼戏,近五十年来几乎不曾间断过,特点是样式多、视角异、热点人物大同小异。艺术形式包括粤剧、潮剧、芗剧、京剧、琼剧、话剧、舞剧。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选取《红楼梦》不同章节,用概括的方法处理题材,使原来的故事情节典型化。 [全 文]
整理资料时,发现如果从1971年以我编剧、采用印尼皮影形式的《金鹿》算起,以华文演绎《罗摩衍那》已经五十多年了! [全 文]
新加坡戏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那是一部中国戏班南来、移民后代、新加坡华人、新移民共同建构的戏曲史话。华族戏曲是多元民族社会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全 文]
大疫期间,喜爱舞台艺术的人,宅家在网上观看戏剧、舞蹈或音乐演出录像,或是观看网上实时直播的节目,已经逐渐成为不得已但需要接受的选择。 [全 文]
印度舞是新加坡多元文化绚丽景观里一片姹紫嫣红的园地。新加坡舞蹈界前辈、15岁获得金奈的印度艺术学校“舞蹈瑰宝”奖的巫玛拉詹医生说:“新加坡统计局定义下的印族,他们的先辈其实是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或斯里兰卡的族裔群体。虽然祖先来自不同地方,说的可能是淡米尔语、马拉雅拉姆语、泰卢固语、旁遮普语、孟加拉语等不同语言,宗教信仰也不同。但是,他们都非常珍惜自己的音乐、舞蹈,重视自身的文化之根。也许这就是新加坡印度音乐与舞蹈,一直传承和发展得不错,并且得到海外艺术界认可的原因吧。” [全 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2003年颁布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全 文]
自从新加坡在1965 年成为独立国家以来,尽管它与中国保持着贸易联系,由于当时的地缘政治的原因,新加坡与中国人民之间的交往还没有那么自由。这个音乐节,创造了新加坡李雪岭、杨票敬、林明钊和中国中央音乐学院代表团在异乡相会的机遇。 [全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