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30日
探索新加坡最后一个渔村
冰秀2022-05-17T09:05:29+08:00也许你也和我以前一样,不知道新加坡最后一个渔村到底在哪里。最近网红的新加坡最后一个渔村——实里达渔村(Seletar Fishing Village),吸引无数游人到访,这个隐藏都市一角、鲜为人知的渔村终于揭开了面纱。 [全 文]
蔡厝港: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李国樑2022-05-17T00:20:28+08:00新加坡西部的蔡厝港地广人稀,走过19世纪的种植园与20世纪的甘榜之路,如今有17万居民在约5万个建屋局单位里安家,地铁和轻轨穿梭在千家万户之间。 [全 文]
林氏大宗祠九龙堂祖先牌位中的“宗”与“乡”
陈煜2022-05-16T23:32:49+08:00新加坡林氏大宗祠九龙堂家族自治会(简称九龙堂)是一个跨方言群的血缘团体,在广东民路拥有一栋落成于1928年的会所。在这栋有着西洋古典外观的建筑里,一层供奉着一千多尊林氏牌位,完整保存了自建堂以来供奉的牌位,二层则是奉祀被林氏称为“祖姑”的妈祖林默娘、开林太始祖比干、开林始祖林坚。每年举办两次的集体祭祀活动(称为春祭、秋祭),是了解本地华族祖先牌位制式与奉祀习俗的极佳场所。 [全 文]
1957年新加坡公民权法令的历史意义
李奕志2022-05-17T16:10:40+08:001957年10月16日,新加坡立法议院通过了第一部新加坡公民权法令。该法令提供了法律途径,让约22万名早年移居新加坡的华侨在当地落地生根。 [全 文]
牡丹楼与陈金殿
何乃强2022-05-17T16:12:37+08:0019世纪末,大坡尼律(Neil Road)83号(旧门牌46号)与克立路(Craig Road)角头交界处,有一栋古色古香的独立式洋楼叫“牡丹楼”(Botan House)。该楼兴建于1883年前后,1978年出售,1986年拆除重建。牡丹楼正门悬挂黑底金漆牌匾,题字“山仰”。原来“山仰”是主人家庙的名称,主人祖籍福建厦门海沧。这栋洋楼是19世纪新加坡富豪,航运业开拓者陈金殿(Tan Kim Tian 1832-1882)所有。这栋曾经是陈家四代人的产业,有条件成为受国家保护古迹建筑,可惜全被拆除,不留痕迹。 [全 文]
2022年02月28日
后港:潮州人,家己人
李国樑2022-04-25T20:07:19+08:00后港自19世纪开港以来,居民以潮州人居多,因此有后港人乃“潮州人,家己人”的说法。从前的后港很大,从实龙岗路三条石到七条半石尽头都统称为后港。如今划分的后港面积缩小许多,5万多个组屋单位让18万居民营造温馨家园。 [全 文]
从文献勾勒青山亭的历史图像
曾玲2022-04-07T20:37:09+08:00在新加坡开埠初期,有不少处理去世移民的营葬与祭祀的华人坟山组织,同时也承担凝聚与整合所属移民社群的重要功能。 [全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