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社团的传人
孙宽2023-01-26T14:52:43+08:00庆德会(Keng Teck Whay)为新加坡 最古老的土生华人社团,是1831年由 36位来自马六甲的商人创建的互助式 协会。据历史记载,一些创始人及其祖先与莱佛士 及其助手威廉·法夸尔上校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这些早期的马六甲移民,在新加坡的经济 建设发展中,特别是殖民地早期的拓荒开垦阶段做出过巨大贡献。 [全 文]
1942年2月15日,当新加坡人正在庆祝春节 之时,日军入侵新加坡,英国殖民地政府正式向日军投降。当时,凡涉嫌参与抗日的 华人,一律处死。当时创校已有35年的母校——养正学校,已是新加坡著名华文小学。在沦陷期间,由于日本 军政府要实行日文教育,禁止英文教学,很多家 长宁愿把孩子送去私塾学习华文,也不愿意学习 日文。因此很多学校受到影响而不得不停办,长 达3年8个月。更令人悲痛是养正有好几位董事、 校长、老师及校友等“养正人”,因涉嫌抗日, 在沦陷期遇害。 [全 文]
现代城市生活忙碌,人际关系疏离,价值观随着时代更迭,传统习俗如何维系传承?也许,也没有那么复杂,文化就体现在稀松平常的吃吃喝喝之中。 [全 文]
猪脚姜醋中的酸与甜,记述了人生的跌宕起伏、也言说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说百忍成金、大智若愚,也说兼容并蓄、伺机而起;说误打误撞,也说因果轮回…… [全 文]
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有一特别的族群,称为峇峇(BaBa)与娘惹(Nyonya,也称土生华人)。土生华人在膳食、衣饰、语言都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综合性色彩,比如女性穿的刺绣娘惹装(baju),脚上穿的嵌珠拖鞋(Kasut Manek)。土生华人还有一样很受欢迎的,就是著名的“娘惹菜”。 [全 文]
古琴,又称瑶琴、五弦琴或七弦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为崇高的乐器,历来受传统文人所喜爱,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笔者作为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的古琴首席,自2016年起到新加坡进行访问演出开始,在此3年间,不断往返于中新两地,也调查了许多新加坡的古琴活动,感受到狮城群众对华乐的热爱,极为触动。有感于古琴文化近年来逐渐复兴,在大中华文化圈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国际学术交流期间,因缘际会结识南洋理工大学华裔馆的罗必明先生,多次就古琴方面与其进行交流,并作为艺术顾问,受邀举办了数场古琴知识普及的公益讲座,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藉此机缘,本人从华裔馆的资料入手,结合亲身参与的一些古琴活动,将新加坡的古琴发展情况介绍如下。 [全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