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Culture, Yuan #174, Yuan Latest Issue, Yuan Magazine, /思维激荡聚槟城 共绘宗乡新蓝图 ——宗乡总会第十八届理事会集思营纪实

思维激荡聚槟城  共绘宗乡新蓝图

——宗乡总会第十八届理事会集思营纪实

文图 · 谭瑞荣

2025年3月21日至23日,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以下简称“宗乡总会”)第十八届理事会暨执委会集思营在马来西亚槟城成功举办。在蔡其生会长的率领下,40余名理事、执委、委员及秘书处职员通过专题研讨、文化参访等形式,为宗乡总会未来发展凝聚智慧,探索宗乡文化传承新路径。

红色圆桌激荡思维浪花

3月22日上午,St.Giles Wembley酒店会议厅内,九张红色圆桌错落排开,身着统一红色会服的与会者围绕“宗旨与愿景”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蔡其生会长在开场致辞中强调:“李显龙国务资政在新春团拜上提到,总会未来的重要方针之一是弘扬新加坡的核心社会价值观,同时加强与新移民的联系,协助他们建立对本地社会的认同感。因此,我们也应审视总会的宗旨与愿景是否符合当前的需求,在必要时加以完善,以更好地走向新阶段。”

秘书长吴绍均以引导员身份抛出核心议题

秘书长吴绍均以引导员身份抛出核心议题:“宗乡总会能否成为华社领导机构?”引发热烈讨论。与会者认为,宗乡总会与中华总商会通过多年来各种重大活动的举办和互动,已确立其领导地位。宗乡总会未来需进一步强化宗乡文化、乃至华族文化方面的引领作用。

身着红色会服的与会者围绕宗旨与愿景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

会议通过圆桌分组形式,就促进会员发展、活动项目的优化与未来规划、大厦租约更新后的设施与空间规划、旗舰项目的发展方向等议题进行多轮研讨。具体议题包括:扩大青年委员会、妇女组的功能;营造归属感,树立品牌;提升会员质量与入会吸引力;增强沟通与支持,加强合作;精简项目,优化项目内容;明确目标与成效评估;空间优化与发展,资源共享与协作等。

曾建权、潘家海、卜清鍾、黄保华、周兆呈、杨应群、符诗专、尹崇明、杜志强、严孟达等分别发言及汇报小组共识。值得一提的是,当引导员吴绍均询问,有多少理事定期阅读宗乡总会刊物《源》杂志时,现场陷入深思。这一“灵魂之问”直指文化传播实效性,为后续杂志的内容建设和形式呈现提供重要反思。

跨域交流共话文化传承

参访团走进槟州华人大会堂,开启新马华社对话

22日下午,集思营参访团走进槟州华人大会堂(槟华堂),开启新马华社对话。槟华堂署理主席拿督黄天隆表示:“我们虽然身处不同的国家,但我们的使命一致、情感相通、目标相同——那就是弘扬华族文化。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的到访,是两国华社之间友谊的升华。”

蔡其生会长回应称:“恰逢今年新加坡建国60周年,也是本会成立40周年。本届理事会去年10月刚上任,因此,时隔9年后,我们再次来到槟城举行集思营兼团建,以确保总会与时俱进,持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我们还能通过拜访槟城华社组织,互相交流学习,让此行更别具意义。”

蔡其生会长(中)偶然发现陈列的《源》杂志,当即与署理主席拿督黄天隆(右)持刊合影(左为《源》编委会主任严孟达)

在槟华堂图书馆,蔡其生会长偶然发现陈列的《源》杂志,当即与署理主席拿督黄天隆持刊合影,被同行者称为“有《源》千里来相会”。随后参访团造访槟州各姓氏宗祠联委会,在拜会“名英祠”后,双方在“听雨楼”内畅谈文化传承经验。蔡其生在致辞中特别赞赏宗联委打造的“槟城庙会”品牌:“贵会长期主办的槟城庙会,已成为槟城年度文化盛事,不仅深受槟州各族群喜爱,更吸引世界各地游客慕名而来。贵会在推动文化传承与社会凝聚方面的努力卓有成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宗乡总会与槟州各姓氏宗祠联委会代表在“听雨楼”内畅谈文化传承经验

曾建权副会长(左)与槟州各姓氏宗祠联委会代表交流

宗乡总会会长蔡其生(左)向槟州各姓氏宗祠联委会主席何瑞春(右)赠送由宗乡总会出版的《新加坡华人通史》

槟州各姓氏宗祠联委会执行秘书郭素岑和宗乡总会执行总秘书李秀丽也分别介绍了各自机构的活动概况。双方的交流在“听雨楼”古色古香的露天花园及优雅的廊庭雅座中举行,是交流,也是餐叙,形式别具一格。

宗乡总会参访团与槟州华人大会堂代表合影

古建巡礼启迪文化思考

参访团探访百多年前重建的龙山堂邱公司

行程收官之日,参访团先后探访百多年前重建的龙山堂邱公司与侨生博物馆。雕梁画栋的宗祠建筑与融合明清风格的峇峇娘惹宅邸,让团员又联想到第一天走访的原生态“姓周桥”,引发了对本土文化遗产保护的探讨。

如何让新加坡百年社团的历史遗迹焕发新生?如何疏理、记录、反映和呈现新加坡本土的人文景观?数字化时代如何创新文化表达?成为团员返程途中热议的话题。

(作者为本刊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