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Literature, Yuan #171, Yuan Latest Issue, Yuan Magazine, /长相厮守的缱绻 ——豆腐的无穷魅力

长相厮守的缱绻

——豆腐的无穷魅力

文 · 尤今

观赏中国名厨董玉振的饮食短视频,惊叹于他刀工的出神入化。他一手稳稳地执着锋利的菜刀,身子低低地俯着,炯炯的目光专注地盯着砧板上那一方嫩软的豆腐。接着,他缓缓举起刀子,手势温柔而又敏捷地在豆腐上动工了。只见他刀起刀落,纵切80刀、横又切80刀,总共160刀,把仅仅6厘米的软豆腐化成了6400条豆腐丝!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豆腐一条一条细如头发而又一根一根紧紧相连,底部不断裂。他轻轻地把这个软绵绵的 “豆腐团”放入以参茸熬成的高汤里,一朵白嫩的菊花霎时在汤里千娇百媚地绽放了。

鬼斧神工啊!我惊叹。

2024年,在挚友毛雪的安排下,我在深圳的淮粤荟餐馆品尝到了这一道让我惊艳的菜肴“上汤参茸炖绣球”。细腻的豆腐吸收了参茸复杂幽微的滋味,变得香醇鲜美,余韵悠长,润心润肺。

餐后,与主厨董玉振聊及他炉火纯青的刀工,他笃定地说道:

“万丈高楼平地起,根基是非常重要的。我是扬州人,扬州对厨师的刀工要求极高,一块1.5厘米厚的豆干,要切成整整齐齐的24片,才算合格。我当学徒时,就常常利用歇息的时间刻苦练习。根基一旦打好,天下无难事。”

诚然,厨师如果有了庖丁解牛的刀工,做什么都游刃有余了。

董玉振表示,起初,想要切出一朵造型复杂的“绣球豆腐”,确非易事。后来,他埋首研究了二十多天,好不容易找出了一个窍门,再依此反复练习,终于做出了艺惊四座的“绣球豆腐”。现在,熟能生巧,短短两分钟就可以完成四朵了。他笑着说道:“有一回,办宴席,连续不断地切了600个绣球豆腐;完工之后,抬头看眼前的人,每一个人的脸都幻化出五个影子,哈哈!”

饮食界许多人为这道“秀外慧中”的绣球豆腐倾倒,纷纷讨教。求询者众,性喜分享的董玉振索性拍了一个短视频,公开授艺,这道菜也因此而名扬四海。当然,也有人走捷径,利用一成不变的模子来制作“貌似而神不像”的“绣球豆腐”,对此,董玉振一针见血地说道:“制作绣球豆腐,目的是磨练刀工,不是哗众取宠。用模子去做,便失去了自我磨练的意义了。”

厨艺出类拔萃的董玉振,在童年便已经展示出他在烹饪上的天分了。

他忆述道:

“我父母外出工作,没空打理家中炊事。当时,我才九岁,便得为家人准备膳食了。我到集市买几块豆腐,到河里摸几条小鱼,到树上捕捉一些知了。回家后,把鱼煎了、把豆腐拌酱煮了、把知了用油炒了,居然也弄出几道似模似样的家常菜肴,家人们都吃得津津有味,这对稚龄的我来说,着实是莫大的鼓励,而我也从中享受到烹饪的大乐趣。”

豆腐价格便宜,又随处可买,因此,成了董玉振在童年时期予取予求的食材。他意兴遄飞地表示:能够把那些人人会做的寻常菜肴做得活色生香,才能凸显自己独特的创意。

豆腐是无味之物,中菜烹煮的原则是 “有味使其出,无味使其入”,董玉振根据这个原理,以鲜美的上汤和极致的刀工,创造出让众人视觉和味觉都彻底折服的世间美味——“上汤参茸炖绣球”。

豆腐是董玉振的成名作,而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来说,豆腐却是“镇家之宝”。豆腐蛋白质含量高,加上各类矿物质和维生素,营养成分绝对不逊于肉类。

洁白无瑕的豆腐,看似软弱无个性,其实,它大度而又谦和,包容性极强。不管以任何食材或酱料与它配搭,它都兼容并蓄,不夺味、更不搞破坏。它就好比是一张白纸,能把其他色泽烘托得更瑰丽、更缤纷、更璀璨。

母亲对人生一贯抱持着乐观的心态,就算生活是一块粗砺的沙地,她也要想方设法把它开辟成花圃。海纳百川的豆腐,因此而成了她掌心里的神奇“种籽”,她随心所欲地将它化成各类花卉,让它灿灿烂烂地在我们味蕾上盛放到了极致。

在家里经济捉襟见肘的时期,母亲烹制的,是素豆腐;而茄汁、麻油、豆豉、鱼露、辣椒酱、蚝油、酱油、醋、糖和盐,便是她在“白纸”上随意挥洒的“调色盘”了。至于各式瓜果蔬菜呢,则是她任意调配的佐料,蒸、煮、焖、焗、炸,各适其式。香葱煎豆腐、炸脆皮豆腐、红烧豆腐、蛋包豆腐、糖醋豆腐、椒盐炸豆腐、咸蛋黄焖豆腐等等。当蒸腾的阳光使我们食欲不振时,一道皮蛋冷豆腐让我们吃得眉飞色舞;当滂沱的暴雨使我们心绪不宁时,一锅白菜豆腐汤把五脏六腑都安抚得妥妥帖帖。

说来有趣,安安稳稳地躺在我记忆深处而每回重温都令我觉得幸福无比的,是那道简单不过的蒸豆腐。母亲在蒸熟的嫩软豆腐上撒一把金黄色的炸洋葱和青翠的葱花;弄松米饭,浇上猪油、酱油和麻油,拌着豆腐一起吃。颗粒饱满的米饭,油脂丰润而又有着丝绸一般的质感,四溢的浓香喧嚣无比,一闻就让人浑身酥软。把饭一大口一大口地扒进嘴里时,那种美味在舌尖和唇齿之间横冲直撞的感觉,真让人抓狂啊!吃毕,撂下饭碗,顿时觉得整个人由顶至踵生机蓬勃,随时随地都可以撸起袖子上山打老虎。

在手头宽裕的时期,母亲把荤味引入素菜里,豆腐的面貌更是多样化了。肉末豆腐、咸鱼鸡粒豆腐煲、虾仁烩豆腐、豆腐炒牛肉、蛤蜊豆腐汤、黄鱼烧豆腐、豆腐咸菜鱼头煲等等,豆腐简直就成了四川的变脸艺人,让人目不暇给。

记忆里最温馨的一幕,是父母联手在厨房里烹制酿豆腐的情景。

厨房内,一块一块不谙世事的豆腐安安静静地躺在大大的盘子里。父亲心无旁骛地用磨得极利的菜刀一上一下地剁着肥瘦摻半的猪肉,剁出了一种悦耳的节奏感。事事力求完美的他,总嫌绞肉机把猪肉绞得太细,使猪肉全然失去了个性,因而坚持用手剁;他坚信唯有手剁的,才能彰显出猪肉独特的质感。此刻,母亲的工作可琐碎了,她把剥去壳的虾切成颗粒状、将鳊鱼烘得香香脆脆的、马蹄拍扁切碎,再和剁好的猪肉均匀地拌在一起。看着眼前多如繁星的食材,孩子们心里的快乐,像加入了酵母的面团,不断地膨胀。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母亲把豆腐切成一块块小小的长方形,用小汤匙挖空中间的部分,镶入调好味道的馅料,再小心翼翼地放入油锅里,慢火去煎,“滋滋滋、滋滋滋”,煎好的酿豆腐,

像澄澄发亮的金砖。豆腐的香气蕴藉不露,然而,镶在豆腐内那鼓鼓囊囊的馅料,却大张旗鼓,尽显缤纷繁复的味道。荤与素,像才子佳人,圆圆融融地结合得天衣无缝。

由于工序繁多,我们当然未能时时在餐桌上与酿豆腐“一亲芳泽”,然而,每回父母宣布晚餐的主角是“酿豆腐”时,总能让我们在餐前雀跃、餐时享受、餐后缅怀。

大厨董玉振美丽绝伦的“绣球豆腐”,其实正是豆腐在我们家居生活里的写照。豆腐,将我们平淡的膳食点缀得花团锦簇,使我们活在贫穷的犄角旮旯里依然餐餐有盼头。尽管在整个成长历程里,我们和豆腐时时相见,然而,每每谈及豆腐,我们依然双眸绽放光芒,有人不免以为我们患上了“味蕾麻痹症”,殊不知在母亲的巧手料理下,昨天的豆腐有异于今天,而明天的豆腐又截然不同啊!母亲,以她千变万化的厨艺体现了对孩子无穷无尽的爱。

今年七月,我到被誉为“客家文化之都”的梅州市去旅行。在520多万客家人聚居的梅州,豆腐不但被视为客家人美食的灵魂,而且,也是客家人源远流长的饮食传承。

客家人对豆腐情有独钟,和他们早年的迁徙历史是息息相关的。

客家先民原本居住在中原地区,后来因为战乱等等原因,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南迁。许多颠沛流离的客家人,迫于形势,偏居于穷困的山区,耕地面积不大,当然必须“择善而耕”,黄豆易种易长,大家都喜欢。收成之后,以黄豆制作豆腐——在肉类匮乏的情况下,豆腐因此成了蛋白质很好的替代品,家家户户都以此为膳食,这可说是客家人与恶劣环境相斗的制胜法宝。

在梅州旅行,不管是大餐馆还是小食店,我发现菜单上总有“酿豆腐”这一道菜。由于烹调手法和所用馅料不同,味道自然也良莠不齐;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豆腐的质地都极致嫩滑——在制作豆腐的秘诀里,蕴藏着的是先祖流传下来千锤百炼的经验啊!

关于酿豆腐,坊间有个十分有趣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对结拜兄弟相偕到饭店去用餐,一个是五华人,另一个则是兴宁人,他们在点菜的时候意见分歧,一个想要吃猪肉,另一个则想吃豆腐,相持不下。后来,饭店的老板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把丰腴的肉镶嵌入清淡的豆腐里,烹制出荤与素相濡以沫的酿豆腐,而这,也成了酿豆腐的滥觞,流传至今,广受欢迎。细想起来,睿智的店东当时其实还在豆腐里镶入了一颗“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包容心。

根据当地人告诉我,酿豆腐是客家人过年必备的佳肴,因为豆腐的“腐”字在客家话里和

“护”同音,寓有“保佑”的涵义,借着吃豆腐来祈求上天在新的一年里保佑全家平安康乐;实际上,他们一心一意想要酿进豆腐里的珍贵“馅料”,是人人翘首期盼的“福气”哪!在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把扎扎实实的“福气”吃进肚子里,不正是“喜上加喜”吗?一方方小小的豆腐,盛载着极致丰富的内涵,是充满了智慧的闪亮食材。

台湾著名作家孟瑤,在“豆腐闲话”这则散文里,第一段就以妙趣横生的语言,把豆腐的魅力抒写得淋漓尽致:

“在日常生活中,我最爱吃的一味菜就是豆腐。它洁白,是视觉上的美;它柔软,是触觉上的美;它香淡,是味觉上的美。它可以和各种佳肴同烹,最后,它吸收众长,集美味于一身;它也可以自成一格,却更具有一种令人难忘的吸引力。它那么本色,那么朴素,又那么系人心神。”

豆腐和我,由最初一见钟情的眷恋,到如今长相厮守的缱绻,早已难分难舍了。

(作者为本地作家、新加坡文化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