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Culture, Yuan #160, Yuan Magazine/三地缘性会馆庆祝200周年

三地缘性会馆庆祝200周年

文图 · 李叶明

以1819年1月19日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爵士登陆为标志,新加坡开埠。据史料记载,开埠后仅三年,新加坡就出现了多家华人会馆,旨在团结乡人、联络感情、共谋福利。今年是本地三家最早的地缘性会馆——宁阳会馆、应和会馆、惠州会馆,创会200周年纪念。这三家会馆是如何承前启后、代代相传,努力开展会务的呢?

宁阳会馆

宁阳会馆是本地历史最悠久的地缘性会馆之一,最初称“宁阳公司”,1822年由跟随莱佛士登陆新加坡的曹亚志创立。最初是坐落于大坡大马路(桥南路)的一间亚答屋,经过两次重建后,成为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名字也从“宁阳公司”变为“宁阳馆”,再变为“宁阳会馆”。

宁阳会馆原貌

曹亚志是广东台山人。在广东并无宁阳这个地方,在山东倒是有一个宁阳县,但与本地宁阳会馆无关。之所以取名为“宁阳”,是因为台山旧称“新宁”,在民国三年才更名。而在曹亚志创会时期,有好几个地方都叫“新宁”,所以曹亚志就用了家乡新宁县一间私塾的名字,取名为“宁阳公司”。

1966年,宁阳会馆在桥南路原址建成一幢五层楼大厦,后因市区重建被征用,在1994年搬至安祥路。2005年,会馆购入现址芽笼8巷72号一栋三层楼建筑作为会所。

今年是宁阳会馆200周年大庆。会馆于10月8日在花柏山悦之园酒楼席开80桌,并邀请负责华社事务的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担任晚宴主宾。晚宴上还宣布捐赠一万元给广惠肇留医院。

与本地许多历史悠久的老会馆一样,宁阳会馆曾走过一段辉煌岁月。如1906年开办宁阳学校,并设夜学部协助在职青年自我提升。1949年成立互助部,鼎盛时期有1000多名成员。1977年,设立宁阳安老院,后在1991年停办。

宁阳会馆目前有300多位会员。在历经风雨后,迎来200周年大庆。庆典筹委会主席也是宁阳会馆副理事长黄伦光说:“会馆在去年就成立筹委会,因疫情反复,筹备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幸好今年终于看到曙光。200周年是大庆,除了我们的会员,马来西亚也来了70多名宗亲。遗憾的是中国的宗亲无法出席,但他们都送来了贺信和贺词。”

如何吸引年轻人入会,是宁阳会馆当前面对的一大挑战。领导层寻找接班人的工作也刻不容缓。现年66岁的理事长欧燕玲,是东丰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和海洋海事工程有限公司的董事经理。她在10多年前因为一次台山行加入会馆,先后担任多个职务,在今年5月刚当选为宁阳会馆第184届理事长。

正副理事长欧燕玲(左四)李瑞霞(左三)及常委在会所前留影

欧燕玲说:“新加坡有很多台山人,有些是早年过番下南洋的,也有后来从台山到新加坡谋生的。我希望所有台山人,不管是不是我们的会员,都能够来会馆互相交流,联系乡情,让宁阳会馆能够长久延续下去。”

欧燕玲是宁阳会馆第二位女理事长。她的前任李瑞霞是已故讲古大师李大傻的入室弟子,已担任两届理事长,于今年五月交棒给欧燕玲。李瑞霞卸任后继续为会馆服务,出任副理事长。宁阳会馆连续出现两位女理事长,在本地实属罕见,也足见会馆有任人唯贤的开明风气。

欧燕玲走马上任后不久就迎来200周年大庆。她说:“很感激理监事和会员对我的厚爱和信任。”她也表示,过去两年因为疫情,宁阳会馆的会务被迫停摆。接下来,她要做的事情很多,特别是要举办一些亲子活动和青年活动,争取为会馆招募更多年轻人。

应和会馆

据史料记载,在莱佛士登陆新加坡之前,就有客家人在本地开荒聚居。1822年(道光三年)应和会馆创立,它是本地首个客属团体,也是本地仅次于宁阳会馆,历史第二悠久的地缘性华族社团。

应和会馆旧貌(上)和现状(下)

应和会馆最初由刘润德等人集合同乡以“共奉一龛香火”的神庙形式创建,当时是直落亚逸最早的建筑物之一。会馆为嘉应五属乡亲所共有,“应和”两字寄语了先贤创会立意:嘉应州同乡远度重洋,来本地谋生,凡事都应“和衷共济,以和为贵”。

应和会馆虽多次重建,但始终未迁离原址。创会时会馆是单层建筑,1843年扩建为两层粵东宗庙式建筑,与潮汕当年的宗庙、祠堂的建筑风格相似。馆宇内部有雕梁画栋,极具建筑美感。1998年被新加坡古迹保存局宣布为国家古迹。

本地会馆早年都肩负照顾同乡生老病死的责任。1844年,应和会馆与丰永大(丰顺、永定、大埔)联合创办客属八邑望海大伯公福德祠,与广属会馆并辟青山亭和福德祠绿野亭共同管理。1887年,应和会馆在荷兰路一带购地百多亩作为安葬同乡的双龙山义冢,但在上个世纪60年代被政府征用发展为女皇镇,只保留4.5英亩供双龙山五属义祠使用。会馆在那里安放先人神主牌和骨灰瓮,定期举办春祭和秋祭。

双龙山嘉应五属义祠

1905年,应和会馆创立“应新学堂”,后改名应新学校于陆佑街。由于学生越来越多,学校后来迁到会馆楼上。1922年会馆全馆扩为校舍,1923年又在双龙山五属义祠增办分校。可惜,一度鼎盛的应新学校在1971年走入历史。

应和会馆在文化活动方面多姿多彩,除了客家山歌团,也有华乐团和汉乐团,还曾主办客家方言讲座,主催客家文化研讨会,客家美食节等。凡是华族和客家传统节日,会馆都积极举办活动。应和会馆对教育也十分重视,常年颁发会员子女(大中小学)奖学金和无息贷学金等。

2012年11月,应和会馆为庆祝创会190周年,在莱佛士会议酒店举办第三届世界嘉应同乡联谊大会。这场千人宴的主题为“以客为根,以史为贵”,让全球嘉应邑人同聚一堂,彼此加深友谊和联系,共谋发展机遇。今年是应和会馆200周年大庆,因疫情原因,会馆决定将庆典推迟到2023年1月,在春节期间与敬老红包活动同时举办,预计席开80余桌。

作为本地历史最悠久的会馆之一,应和会馆有会员1900多人。去年董监事换届,选出历来最年轻的会长与第一副会长,为会馆注入新血。会长魏志毅45岁,第一副会长李伟聪48岁,在会馆里显得格外年轻。不过他俩因很早就跟随父辈在会馆活动,都已经积累超过20年资历。李伟聪还是宗乡总会理事、曾担任宗乡总会青年委员会主任。

应和会馆有五个属会。按照章程,五个属会可各委任五名董事和一名监事,会长、总务和财政则由五个属会轮流委派。虽然目前会长和第一副会长是历来最年轻的,但会馆仍面对老龄化的挑战,50岁以下的董监事只有3人;50-60岁的有10人,80-90岁以上的有9人,另有超过一半的董监事年龄介于60-80岁。

面对如何吸引年轻人的难题,会计师出身的会长魏志毅说:“目前由应和会馆自行管理的峇峇利路公寓丽河苑,一年能有约150万元营收。如果会馆能重启在双龙山应新分校旧址建校舍的计划,用它来办教育康乐活动,包括开办价格合理的学生增益课程,也可以让年长者打太极、学唱山歌等,将吸引更多人携老带幼走进会馆。”

惠州会馆

新加坡惠州会馆也成立于1822年,最初名为“惠州公司”,创办者为惠阳人蒋文瑞、温观顺等,后改名为“惠侨公所”,最后定名为惠州会馆。会馆初设于北麒麟街,后迁至海山街,1889年迁至福建街45号,之后迁至道实拉街,再搬到克力路(Craig Road)。

新加坡惠州会馆坐落于新加坡克力路46号

广东惠州有惠阳、博罗、龙川、海丰、陆丰等十个县,所以惠州会馆曾一度改名为“惠州十属同乡会”。由于惠州十属的东北各部讲客语,西南各部讲粤语,所以惠州会馆既是广惠肇团体的主要成员,也是客属总会的成员。

和许多宗乡团体一样,惠州会馆也经历过青黄不接、会务停滞的低潮期。但2019年会馆迎来首位女会长萧立娟,在她与新一届董监事的带领下,会馆当年举办和参与了39项活动,其中有三分之一是有创意也有意义的大型活动,包括慈善晚宴、歌舞剧演出、捐血运动和出国访问等。

2019年4月,配合会庆,惠州会馆在圣淘沙名胜世界剧场举办慈善歌舞剧《幸福心路》义演,以土生华人娘惹坎坷但坚毅的一生为主题,为新加坡红十字会筹到30万元医药基金,并免费招待400名乐龄人士观赏演出。2019年10月秋祭庆典晚宴,惠州会馆召集25家社团、企业和学校成为全国捐血计划的合作伙伴。

会长萧立娟表示:“举办庆典活动,除了宴会聚餐,还可以通过更多元化的方式庆祝,既能够帮助弱势群体,也让我们的活动变得更有意义。”

在新领导班子的积极招募下,惠州会馆的会员这几年迅速增加到300多人,增幅达四成。而且新入会的多为50岁或以下的生力军,为会馆带来活力。在疫情期间,许多会馆因严格的防疫规定而停摆,但惠州会馆却依靠科技成功逆袭,不仅召开线上会员大会,还定期在线上召开各种会议,维持会务并联系情感。

在焕发勃勃生机后,这家本地历史最悠久的会馆之一首次参选就拿下了宗乡总会2019-2020年度“杰出会馆奖”。之后他们再接再厉,去年还在疫情期间,就和萧氏总会携手赞助大型线上直播《黑猫剧场:人间情》,为新加坡红十字会筹得近40万元。

新加坡惠州会馆会长萧立娟(中)与众嘉宾在200周年庆典活动中合影

今年是会馆200周年大庆。会长萧立娟联合众多艺人和表演者来为会馆打造的慈善歌舞剧《妈妈的旗袍》落力演出。4月份,新加坡刚刚大幅放宽防疫措施,惠州会馆就安排在5月21日和22日呈献两场慈善歌舞剧《妈妈的旗袍》,分别为新加坡红十字会和中华医院筹款。

这次慈善义演也是为配合200周年庆典,会馆特别邀请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徐芳达、国家发展部兼外交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作为活动主宾并登台献唱,令庆典活动别开生面、热闹非凡,并且颇具意义。

(作者为本刊编委会副主任)

Home/Culture, Yuan #160, Yuan Magazine/三地缘性会馆庆祝2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