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不当会结石?
你吃得太油,吃得太素?不常喝水,不吃早餐?小心病从口入!
文│许之瑜医师 新加坡北京同仁堂中医师 图│iStock
虽说人体是血肉之躯,骨头的重量卻占据了人体重量的五分之一,而骨头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如钙和磷等,矿物质在人体各组织和器官结聚就形成结石。结石会以不同形态存在于关节、肌肉、血管、肾脏、尿道、胆囊等处。
结石可造成管腔的梗阻,影响器官的液体排泄,因此不通则痛;也可切割组织、造成瘀血;水液郁久化热造成血热妄行;结石也可造成气滞血瘀,形成热毒造成局部红肿热痛。
6种结石
结石发生在人体不同的部位就出现不同的症状,其中以梗阻和疼痛为主症。
- 肌肉组织结石
全身的组织在气滞血瘀的性况下,经脉,肌腱、软组织结聚过量的鈣和磷形成结节,若压迫血管和神经就产生疼痛。
- 胆囊结石
胆汁分泌堵塞,是引起胆结石的主要原因。胆囊结构异常或胆汁浓缩,使得胆计难以排出,从而在胆囊中沉积,久而久之便形成结石。胆结石的主要症状是饭后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以及消化不良等。胆结石可以是急危重症,一旦堵塞胆管就会引起胆管梗阻,造成胆囊破裂穿孔,又或使胆囊感染而引起休克。
- 肾脏结石
肾脏能生成尿液,通过排尿以祛除体内代谢废物和毒素。尿液中溶解了众多的代谢产物和无机盐,通常处于动态平衡的饱和状态,一旦饮水不足,湿热阴虚和忍尿使尿液浓缩,尿液煎熬呈过饱和状态,尤其是草酸盐和尿酸的晶体就会沉淀而成肾结石。若滞留在肾脏中的结石小而稳定,几乎没有任何症状;若较大的结石滞留在肾盂中,容易引起腰酸背痛和血尿;若结石下行膀胱和输尿管,容易引起排尿困难和尿频尿痛;若结石堵住尿道,容易引起肾积水,甚至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
- 膀胱结石
营养不良以及尿道梗阻会使得膀胱内生长结石,小的结石几乎没有任何症状,也不需做特殊处理,只要多喝水就可自行排出;大结石易引起排尿异常和血尿,若一直放任不管,可能会导致膀胱功能障碍或使得尿路反复受到感染。
- 胃部结石
胃结石可在胃囊中滞留,不仅仅占据胃囊容积,也会影响食物正常消化,而且也会直接刺激胃壁,使胃黏膜损伤,造成胃溃疡反复发作。胃结石早期容易出现胃部胀痛和恶心,小结石可通过多喝水或醶性饮料来缓解,大的结石需采取碎石术。
- 扁桃体结石
反复扁桃体发炎和持续性口腔异味都有可能是扁桃体结石引起的。扁桃体上有扁桃体隐窝,是分泌物排出口,一般处于收缩状態,若扁桃体反复发炎,分泌物过多时就会堵塞扁桃体隐窝,久而久之使得扁桃体分泌物钙化,逐渐增大且变硬,最终生成扁桃体结石。
5个坏习惯造成结石
- 不吃早餐
不吃早餐是诱发胆结石的重要原因。胆囊是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器官。但胆汁不能长期储存,放一段时间就必须用,不然过期就会变质,形成结石。人体经过一夜睡眠,胆汁蠢蠢欲动,呼之欲出,若不吃早餐,胆汁就不分泌以消化食物,胆汁就会在胆囊内长时间停留,长此以往,含胆固醇的胆汁就会从中析出而形成结石。
- 不爱喝水
水少会导致尿量减少,使尿液过度浓缩。尿中盐类的浓度增高,沉淀增多,容易形成尿路结石。水是人体的清道夫,多喝水可以增加尿量,稀释尿液,降低尿内晶体的饱和度,有利于预防结石形成及促进结石排出。
- 不喜欢运动
如果缺乏运动,骨质就会脱钙,钙质就会流失,自尿中排出增加。这样一方面容易骨质疏松,另一方面容易产生泌尿系统结石。此外运动量少亦会导致肌肉萎缩,时间长久则胆囊括约肌收缩力减弱,造成胆汁排空延迟,使胆汁排泄更加不畅,从而形成胆结石。
- 吃得太油腻
饮食油腻是结石的重要诱因。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会增高人体内胆固醇和嘌呤的含量,胆固醇结晶形成胆结石;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酸,容易形成尿酸结石而引起痛风。所以饮食应清淡不要过于油腻,少吃或忌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蟹黄等。
- 吃得太素
长期素食者,含纤维素类食物会影响胆汁的分泌,使胆汁长期在胆囊淤积形成结石。虽然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但是,菠菜、芹菜、番茄、竹笋等蔬菜中还富含草酸,过量食用容易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结石。
俗话说“病从口入”,因此饮食有节制、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和适量的运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避免出现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