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扬帆展雄心 踏浪远航启新篇
——写在新加坡社科大学中文系创建二十五周年之际
文 · 罗福腾 李伟雄 图 · 新加坡社科大学
1999年1月,新加坡社科大学迎来了首批中文系兼读课程学生,自此,中文系在新加坡的高等教育舞台上迈出了坚定的第一步。时光荏苒,转眼间已是25载。2024年8月,我们迎来了首届全日制中文系课程的38位年轻学子,这不仅是中文系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标志着新加坡社科大学中文教育进入了新的阶段。新一代学子的到来,为中文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培养本地华文人才的信念和坚守弘扬华族传统文化的使命。在这些年轻面孔中,我们看到了未来中文教育的希望,也感受到传承与创新的双重责任。
值此新加坡社科大学中文系成立25周年之际,回顾往昔,不禁让人心生感慨。这不仅是一个历史的节点,更是对所有致力于华文教育的前辈和同仁们的致敬。正是他们的坚持与奉献,让中文系在岁月的流转中屹立不倒,薪火相传。今天的中文系在探索与创新中不断前行,力争为新加坡华文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首中文系25年峥嵘岁月,展望未来。我们将秉持对华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华文教育的热忱,排除万难,开拓深耕,坚定向前,为新加坡培养更多“精华人才”。让新加坡华文教育事业代代相传,薪火不息。
爝火不息为华教
1993年,设立中文学位课程的构想初现。彼时,新加坡经济蓬勃发展,新中建交不久,国人对华文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1993年8月30日,教育部人员开始与新加坡管理学院(SIM)商讨开办中国语言文学学士学位的可能性,该院的运营总裁游保生教授带领团队,进行了多次分析和测算,发现该项目需每年至少招收108名学生才能达到财务平衡。市场反应的不确定性使得该计划一度搁置。
同年6月,教育部向SIM提出与中国高校合作,以此降低成本,推动中文学位设立的设想。同时,教育部调研发现,彼时全国4012名华文教师中,约71.3%未持有大学文凭,华文教育水平亟需提升。对华文以及华文教育的热爱,成为推动新加坡成人华文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虽如爝火,却长明不灭。
1995年,三方会议在教育部政务部长简丽中博士主持下召开了。教育部、新加坡管理学院(SIM)、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共同探讨中文学位的实施细节。历经五年的磋商与探索,1998年3月,开放大学(SIM-OU)确认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举办汉语言文学学位课程。同年6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将完成该学位的教师纳入学位薪金系列,为项目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为了确保学位的教学质量,开放大学专门聘任杨松年教授担任学术顾问,为课程大纲、教学运行、考核评鉴等做学术把关人。经过几番波折与各方努力,汉语言文学学位项目终于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迎来了首批学生。
搏击千里青云路
1999年1月,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项目正式招生,首届超过180人入学。中文学位项目的设立不仅顺应了新加坡与中国往来日益密切的趋势,也满足了本地教师提升学历的需求。然而,中文系在创建之初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新加坡本地高等中文教育师资严重不足。为填补这一空缺,国大中文系的教授们积极参与,热情支援教学工作。同时,北京师范大学与南京大学的专家学者也定期飞赴新加坡,开展集中授课,确保学生能够接受系统、优质的教育。这种海内外的协同合作,不仅为中文系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也促进了本地中文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学士学位的顺利运作,开放大学陆续推出中国语言文学文凭、中英翻译文凭等一系列课程,满足不同群体的进修需求。
在历经五届学士学位毕业生之后,开放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于2005年顺势推出中国语言文学硕士课程,接着又与南京大学合作推出博士学位。中文系的发展自此进入全面稳步发展的阶段,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本地中小学华文教师,以及大量具备汉语言文学素养的专业人才,为国家、社会和华社输送了大批华文专才,创造了广泛而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本地华社对中文教育项目的支持也不遗余力。2003年起,本地养正基金无条件提供中文毕业生奖项资助,南洋孔教会自2015年设立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的学习成就。2023年,本地商人沈怀祖先生捐资40万元,设立“沈氏中文基金”,并获得政府配套拨款,形成100万元的永续中文教育基金。2024年,沈先生为支持全日制中文系学生,再次慷慨捐资40万元,加上政府配套拨款,使沈氏中文基金总额增至200万元。同年,中文系获得新加坡龙溪会馆的捐资,设立了“龙溪会馆中文永续基金”,每年提供两份中文奖学金。此外,本地慈善家黄马家兰居士也慷慨捐赠,为全日制中文系学生每年提供五份奖学金。这些社会力量的支持,不仅增添了中文系学生的信心,也推动了中文系的发展,成为中文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大后盾。
鲲鹏展翅九万里
2022年,新加坡社科大学中文系迎来了具有中国大陆、台湾与新加坡多元文化学术背景的李伟雄博士担任主任,打开了中文系的视野,增添了活力并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李博士上任后,秉持着丰富的跨文化教育经验,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提出以“新加坡视角”与“南洋视角”并重的理念,将本地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融入课程体系,使中文系的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中国视角,增添了浓厚的南洋文化气息,更加符合新加坡特色。这种调整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本土文化认同感,也使课程内容更贴近新加坡社会发展的需求,赢得了本地学生及华社的广泛认可。为更精准地体现出新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和本土特色,学科名称从原“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正式更名为“中文学士学位”。
2023年8月,中文系宣布开办全日制中文学士学位课程,成为新加坡第三所提供全日制中文课程的院校,此举在本地华社引发了热烈反响。长期以来只有国大与南大两所顶尖大学设有全日制中文系,致使许多有志于中文教育的学子被拒之门外。如今,新加坡社科大学推出的全日制中文课程,为这些年轻学子提供了继续深造的优质选择,使他们在本地也能追求中文高等教育的梦想。同时,这一新课程的设立也为新加坡华文教育积蓄能量,培养出更多精通华文和中华文化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华文教育人才的迫切需求。
此外,中文系自创立以来一直以部分时间制(成人教育)为主。全日制中文课程的推出让我们能聚焦于兼顾成人学员与全日制学生的双轨制发展模式,不仅为那些志在中文领域深耕的年轻学子提供了新的成长平台,也继续为在职成人学员提供进修机会。在新加坡,终身学习已成为个人与社会共同进步的重要基石。中文系始终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在职人士提供灵活且多样化的学习途径,让他们在工作与学习之间实现有效平衡。通过设置针对不同职业背景的课程模块和实践导向的学习内容,中文系支持学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推动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这一飞跃性的改变,标志着中文教育在新加坡社会日益重要的地位,更彰显了新加坡社科大学服务社会、推动华文教育普及的使命担当。
双轨制模式下,中文系不但能提供扎实的语言文学训练,还将兼顾学生的多元需求,为本地华文教育以及华文相关领域培养具备专业素养与跨文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这样的发展蓝图,不仅让本地社会对中文教育的前景更加期待,也满足了新加坡不断增长的华文教育需求。通过双轨制培养体系的多元化设计,社科大学中文系正朝着全面深化中文教育的方向迈进,为新加坡的中文教育事业开辟了新天地。
御风而行向未来
“鲲鹏展翅九万里,长空无崖任搏击。”中文系的发展,不仅是新加坡社科大学自身成长的缩影,更是本地华文教育与文化事业蓬勃兴旺的写照。回望中文系的创建、发展与壮大,离不开本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学界的学术推动、社会各界的资源倾注,以及每一位教学、管理、行政工作者的默默耕耘。正是这些点滴努力,共同编织出中文系25年来的辉煌篇章。未来,中文系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努力成为本地中文教育的核心高地,培养更多具备全球视野和本土情怀的华文人才,为新加坡的多元文化社会注入更深厚的华文根基。
随着社会对中文需求的日益增长,中文系也将致力于不断创新,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教育环境。面向未来,我们不仅会在课程内容上更加贴近南洋地区的文化实际,还将鼓励学子跨文化、跨学科地拓宽知识体系,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复杂需求。未来的课程体系将涵盖更多元的文化内容,强调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建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助力他们在国际舞台上更加自信从容地传播华族文化。同时,我们将不断强化与中国及其他国家知名学府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国际交流机会,使他们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依然能够坚定自己的文化认同与价值观。
未来,我们也期望在更多本地企业和机构的支持下,推出华文教育相关的奖学金、科研资助项目,为那些志在学术研究或教育推广的学生提供无后顾之忧的成长平台。这不仅是对学生个人的激励,也是一种社会力量的汇集,让中文教育的火炬在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手中薪火相传,长燃不息。中文系愿景的实现,必将为新加坡的文化多样性增添光彩,让华文教育在这片土地茁壮成长,成为新加坡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只要有学子求知若渴,中文系便会为他们提供知识的沃土;只要有华文教育的热忱,华族文化的传承便会生生不息。中文系不仅要承载起华文教育的历史使命,更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新加坡华文教育美好的未来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时间线 | 事件/事项 |
1999年1月 | 第一届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课程开班,由北京师范大学授予学位。2008年招收最后一届学生。 |
2003年7月 | 开设以下大专文凭、单项证书课程,由开放大学颁发文凭:
中国语言文学大专文凭 中英翻译大专文凭 中文与商业大专文凭 |
2005年1月 | 第一届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班开班,由北京师范大学颁发学位。2014年结束招生。 |
2009年1月 | 推出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新课程大纲,首次由新跃大学颁发学位。 |
2010年1月 | 第一届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班开班,由南京大学颁发学位。2014年结束招生。 |
2010年7月 | 与隶属南洋理工大学的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联合开办“华文教育学士学位”,由新跃大学颁发学位。2014年招收最后一届学生。 |
2017年1月 | 新跃大学成为新加坡第六所公立自主大学,更名为新跃社科大学。 |
2023年8月 | 推出改革后的中文学士学位,并于2024年1月学期招收第一届兼读课程学生。 |
2024年1月 | 新跃社科大学更名为新加坡社科大学。 |
2024年8月 | 第一届全日制中文荣誉学士学位课程新生入学。 |
(作者罗福腾为新加坡社科大学中文系教授、李伟雄为新加坡社科大学中文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