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广达
红色收藏的时代记忆
一个水深火热的年代,一批见证历史的藏品。
文│罗一峰 图│熊俊华
2006年,新加坡美术博物馆举办了一场“毛泽东时代艺术”的讲座后,本地开始掀起一股“红色经典”的收藏热。红色经典藏品是指1949年至1976年间,反映中国革命历史题材与社会面的作品。其中,尤以文革主题的物件最受藏家欢迎,余广达是其中一名发烧友。
“文革时期的藏品有太多的风云变幻,它记载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件,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另外,文革藏品销毁很多,不可再生。相对其他年代,文革藏品无疑是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不过广达表示,他收藏不是为了市场价值,而是满足自己的审美观,在观赏之余感受一下历史的气息。
他的红色藏品从火柴盒到徽章、从书签到小人书,从宣传插画到黑白照片,从生活日常的碗碟到案头上的摆件,都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毛主席徽章
毛泽东徽章,俗称“毛章”,是红色藏品的一个重要分支。小小的徽章容易保存,画面是浓缩的历史故事,是一个集绘画、书法、篆刻、陶艺、雕塑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品。1982年,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文物保护法,将毛泽东徽章定为现代文物。
徽章中的毛泽东像从直径1厘米到40厘米之间,或是更大。这是当时各市各县的工厂、学校与群众组织随心所欲自行生产,种类繁多。据保守估计,总产量应该是20亿枚至40亿,为世界政治家纪念章之最。生产热度起于1966年,1969年抵达顶峰。
毛章中的毛主席像,包括正面、侧面、戴军帽、便帽等样式。除了头像,还有各种站像、挥手,正面、侧面、半身、全身。毛章内容主要分成青年时代、红军时代、延安时期、解放前后以及文革时期五类。
毛章的材质更是五花八门,主要为铝、金、银、铜、铁、铝、塑料、玻璃、陶瓷、竹木等。铝章因为制模花费较昂贵,所以产量较少,而瓷章因为容易生产而形式多样。
颜色方面大多是以金、银头像加红色光芒,并伴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背面则以葵花、红旗、红心、灯塔、毛著作等为代表。
文革瓷
文革瓷,顾名思义是指带有文革历史痕迹的瓷器,从毛泽东到底层民众都是瓷器的题材。虽说文革瓷的价格一直被炒高,但不是每一件都有收藏价值。
毛主席瓷像摆件为藏品中的最高档次。据闻,当时瓷像的成品率很低,大约每百件中只有20至30件留下,原因是粗制滥造的那些瓷品当场就被销毁,能够顺利推出市面的都属精品,而经历时间洗礼后留存下来的,更属精品中的精品。因为量少,所以成为藏家追捧的藏品之一。另外,瓷像形貌的逼真度,神态的传神度都是收藏的一个重要指标。
其他一般的日用品,例如印有毛主席格言的玻璃杯、民众生活图像的碗碟、茶壶等,都有浓重的时代色彩,亦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至于一些没有印上“文革”标语或图像的瓷碗瓷碟,虽然同属那个时代的产物,但是外观上就跟一般的旧碗碟没什么两样,几乎没什么市场价值。广达的几件生活日常藏品,纯粹属于个人欣赏。
纸品
收藏界向来有“百年无废纸”之说,任何的旧报纸老照片,都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文献价值,所以极具珍藏的魅力。
广达藏有不同版本的《毛主席语录》,通称《红宝书》。目前,其收藏价格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视版本而定。例如发行量少的少数民族语文版、外文版价格较高。首版的《毛泽东选集》创下21.28万人民币的成交纪录。
另外,连环画的存世量也很少。早期的出品,书页前面都有毛主席、林彪的手书题字,目前在市面上已经很难找到。在市场比较多见的是文革中期的印刷品,特征是封面采用大量红色,内容反映工业停产、学校停课、民众投入热烘烘的革命浪潮。文革后期的连环画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政治宣传:反地主、反富裕,以及各类上山下山的口号等,由于发行量很大,所以在市场上较容易找到。
纸品如插画、宣传画,除了当时为政治服务的作用之外,其实画作本身自有其艺术特色。当时有大批的专业美工、插画家,甚至艺术家等,都投入宣传画的创作,整体上提高了宣传画的艺术水平。
其他收藏如黑白照片、海报等都传递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跳动着鲜明的时代烙印,深深牵动着人们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