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Art, Yuan #170, Yuan Latest Issue, Yuan Magazine, /浅谈新加坡漳属侨批经营

浅谈新加坡漳属侨批经营

文图 · 林南中   杨碧琴

漳州作为中国东南沿海侨乡重镇,与新加坡有着密切历史联系,这在新加坡漳属侨批经营也有充分反映。新加坡开埠后迅速成为东南亚贸易金融中心和移民走廊,福建漳籍移民也纷纷到达新加坡,并带动新加坡漳属侨批不断扩大经营市场。本文介绍漳籍华侨向新加坡的移民情况,从新加坡作为南洋侨批中心地位,梳理新加坡漳属侨批经营的四种经营形式,即水客、信局、商业兼营和银行直营,为研究漳州和新加坡之间的密切历史交往提供另一视角。

新加坡的漳州华侨移民及侨批业运作

漳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历史上到海外贸易及谋生的百姓众多。据史料记载,唐宋时期就有漳人出洋,明中叶漳州月港设洋市“货番”,对外贸易及交流活动兴盛,当时就有许多民众移居海外,有的则长期“住番”,形成了华侨。漳州海外移民动因主要有贩洋经商、逃避灾荒兵祸、契约华工和政治逃难等。1819年新加坡开埠后,特别是1821年2月21日第一艘中国帆船从厦门直航新加坡,漳人向新加坡移民人数迅速增加。

新加坡是近代漳州籍移民的主要侨居地。光绪年间华人占新加坡总人口比重超过五成,其中福建籍华人占比70%。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漳州人移民新加坡最多的时期,据1929年的调查数据,当时旅居新加坡的漳属华侨就已达10多万人。1956年新加坡成为漳州华侨分布人数最多的移居地,占比41.3%,其中诏安、东山两地在新加坡华侨数量占新加坡漳籍华侨总数的比重为90.5%。

漳属各地侨批业务与新加坡联系紧密,漳籍华侨在新加坡开办的信局中,龙溪人郭有品创设于光绪十八年(1892)的“天一批郊”是开办较早的一家信局,新加坡分局于1921年设立。关闭最晚的是诏安人林添贵创办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合安信局,其业务到20世纪九十年代才结束。

新加坡漳属批信局具有时间早、信局多、经营规模大的特点。根据1948年新加坡“闽侨汇兑总会”会员名表的统计数字,当时会员单位有64家,可以确认在漳州设有分号及联号的,至少在12家以上。从侨批邮路来看,漳州与新加坡的侨批往来有一个特点:漳州东部的龙溪、海澄、长泰、漳浦主要由厦门口岸进出,而南部靠近潮汕的东山、诏安、云霄则主要由汕头进出。由厦门进出的批信业务主要由闽南系侨批局经营,由汕头口岸进出的批信业务主要由潮帮经营。笔者根据新加坡《南洋会刊》第一集中的民信局广告内容,从中找出潮帮信局中与诏安有业务往来的批信局有:大信汇兑批局、汇通汇兑信局、万丰隆汇兑信局、许顺记汇兑信局、永德盛汇兑信局、祥泰隆汇兑信局、裕生汇兑信局等。可见,潮帮信局与漳南信局的业务往来十分紧密。

新加坡漳属侨批经营形式

1.水客递送

“水客”就是往来于南洋和唐山之间专门替华侨捎带信款的侨批派送员,也有人称为“水客”“走水仔”“批客”“客头”“批脚”等。闽南水客业诞生于明末,而近代侨批局则诞生于鸦片战争之后,水客个人的银信经营多为“走单帮”的形式,带钱、带书信还可传口讯。水客对旅途及内地、南洋两地情况十分熟悉,他们的足迹深入到穷乡僻壤,不论路途远近,登门收揽,派送银信,并传递海内外音讯,充当引领、介绍新移民的角色,因而很受华侨、侨眷的欢迎。“水客”一直是沟通海外与祖地“银信”业务的主力军,伴随侨批业发展全过程。

白水营水客杨南离带批露封

在海澄边上的白水营(今龙海区白水镇的别称),也是九龙江下游商贸发达的一个重要埠口。民国时期白水营金鳌社人杨南离(1879-1955)开始干起“水客”营生,杨南离的批信派送业务主要是往返新加坡和漳州之间,为当时白水一带知名的水客。

2.信局经营

新加坡漳属侨信局早期以天一信局最具代表性,民国时期还有正大信局、和丰信局等知名大型信局。

天一信局创办人郭有品(1853-1901)为漳州府龙溪县流传村人。1901年以后,天一信局分支机构遍布东南亚各地,国外设24个分局,国内设9个分局。天一信局在新加坡因业务量大,共设有两家分局,总号设在大坡源顺街,分号设在小坡美芝律152号。天一信局新加坡分局负责人黄琼瑶,祖籍来自漳州龙溪石美南门村。天一信局是一家拥有头、二、三盘局一条龙服务的大型民间信局。

正大信局由漳州府龙溪县流传村(今漳州台商区角美镇流传村)人郭奕周(又称郭亦周)、陈朝基于1929年创办,总部设于厦门。鼎盛时期正大信局在海内外设有70家分局及联号,新加坡正大分局成立于1937年,地址为吉宁街106号,同时正大信局在新加坡还拥有约10家的代理点,为继天一信局之后漳属批信局最具规模的一家侨批信局,其经营综合兼有头、二、三盘业务,自成体系。

和丰信局广告

和丰信局由集航、工、商为一体的大型侨资集团和丰集团衍生而出的大型侨批汇兑信局,业主林秉懋。新加坡总行地址为直落亚逸街47号,分行地址为新加坡北桥路980号。和丰信局成立于1930年,同年厦门分局设立,1949年9月30日结业。和丰信局除了新加坡总局、分局外,在菲律宾、占碑、萨拉瓦克、山口羊、巴邻旁、麻剌甲等设分局,国内分局有晋江、云霄、永春、集美、安溪、同安、惠安、石码分局等。依托家族强大的资金实力和网络分布,和丰信局也是一家兼营头二三盘的大型批信局。

1930年11月新加坡大中分局签发至厦门的汇票

此外,新加坡的漳属侨批业还有一些中小型的民信局,依托其地缘和亲缘关系,经营相对固定邮路的侨批业务。如大中信局由海澄下仓人(今龙海区下仓村)蔡木豆创办,信局最初设于雅加达,1928年移到新加坡并向政府注册,总局地址在大坡吉灵街第86至88号,分局地址在小坡铁吧殺对面173号。大中信局在国内的厦门、流传、石码设分局,国内的联号有龙溪的洪德明、浮宫的福兴信局、云霄的信通信局等。

在漳南也有许多信局与新加坡有业务往来。清末,云霄人水客王积玉川走厦门、汕头等地,为当地批局代办投递银信业务。业务发展后,1922年王积玉弟弟王江元在云霄云陵镇开设“信通信局”,后在厦门、诏安、东山先设立三个分号。1931年又在新加坡开设信通分局,代理人为许吉宁。从下图可以看出,信通汇兑庄总局在新加坡大坡源顺街23号,分局在小坡铁巴殺前171号,且信纸里有个备忘录,从中国银行寄出,说明当时信通信局和中国银行也建立起业务代理关系。1951年信通信局停业。信通信局旧址如今仍坐落于漳州云霄云陵镇和平路137号。

3.金融机构直营

东南亚华商银行最早出现在新加坡,黄亚福1903年在新加坡创办“新加坡广益银行”(Kwong Yik Bank),成为首家华人银行。华商银行、汇丰银行及华侨银行、和丰银行、利华银行、马来亚银行、峇都巴辖银行、万兴利银行、大华银行等相继成立。19世纪20年代,和丰银行是东南亚地区第一家发展国际业务的华侨银行,其资本规模和组织位居当时东南亚华侨银行之首。1932 年,华商银行、和丰银行和华侨银行合并成为华侨银行,经营至今,成为东南亚华商银行的翘楚。1932年新成立的华侨银行直接进入侨批业务,网点遍布东南亚及中国的香港、上海、厦门等地,成为海内外侨汇业务主要合作银行。抗战时期以及1949年中国大陆解放后初期,华侨银行利用其海外华人银行身份,获许经营侨批业务。

此外,1928年国民政府指定中国银行为特许国际汇兑银行。20世纪30年代,中国银行成立侨汇组,承接侨批信局汇款,后来中国银行泉州分行兼并合昌信局,并以合昌信局的名义在闽南一带办理侨汇侨批业务,仿照侨批信局办法,直接送解信款,以期便利侨胞,吸收外汇。1949年解放后,中国银行一直是办理侨汇侨批业务的主要银行。

4.其他行业兼营

客栈、钱庄、茶庄、日杂店兼营侨批,是侨批兼营业的普遍特点。“杨协成”是新加坡家喻户晓的多元食品饮料品牌,起源于1900年漳州人杨仁溜、杨天恩家族所创办的酱油厂。民国时期“杨协成”酱油兼营侨批业务,信局负责人是杨天球,地址位于新加坡欧南律五号。源崇美茶庄信局也是一家茶庄兼营侨批的知名企业。源崇美茶庄是一家名闻东南亚及闽南的茶叶企业,其在新加坡的茶庄至今还在经营。20世纪40年代,源崇美茶庄兼营侨批业务,从新加坡《南洋中华汇业总会年刊》第一集中的源崇美茶庄信局广告可知,其营业地点在新加坡是吉宁街142号,在漳州地点是香港路116号。源崇美茶庄实寄封也曾发现,上有厦门南通和记信局以及新加坡源崇美茶庄兼营汇兑印章。

结语

明清以来,漳州民众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出洋打拼,移民拓殖,漳属侨批经营体现了漳籍侨胞的海外奋斗史和艰辛的创业过程。在跨国邮政和金融尚不发达之时,侨批业的经营也体现漳籍华侨的智慧。新加坡与漳州联系紧密,通过新加坡漳籍侨批经营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讲述漳州华侨故事,讲述海洋金融故事。

(作者林南中:漳州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漳州南风侨批馆馆长;作者杨碧琴:经济学博士,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