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History, Literature, Yuan #169, Yuan Latest Issue, Yuan Magazine, /落地生根的郁金香 ——孙宽双语诗集意象

落地生根的郁金香

——孙宽双语诗集意象

文图 · 庄永康

为《源》杂志采访孙宽,缘于今年2月24日在书城友联书局举行的中英双语诗集《月亮与郁金香》(澳洲先驱出版社)的发布座谈。3月初,我在单独采访时向这位诗人兼画家言明:篇幅有限,拙文主题须围绕她——作为本地一名新移民,如何以诗与画表达一个“落地生根”的过程与心境。

“对,这个话题也很适合《源》。”孙宽同意了。

孙宽在她的“宽余时光”系列第一本文集《遇见都是初恋》(2019年3月,赤道风出版社)中自我介绍:原名孙宽余,回族,新加坡公民,出生于中国黑龙江省,祖籍北京。南京大学文学硕士。曾在北京、香港、新加坡、美国、新西兰等地学习工作,做过播音主持,经过商,当过老师……

1994年初到新加坡来,时年26岁。2014年开始在《联合早报》上发表文章,累积了一定的创作量,2016年创办自媒体微刊《宽余时光》,并于2019年开始了系列出版,频频得奖。孙宽说,一心想治愈抑郁症,是触发她创作的开始。

2020年3月4日,我蒙宽姐在出书第一时间,惠贻了一本高艺出版的诗集《双城恋》(宽余时光系列之二),并在近日的午餐采访中,再得隆情厚赠宽余时光系列全部力作(都装在以孙宽画作设计的手提袋中),包括之三的散文集《荒月之城》、之四的人文书写与小说集《冰火恋》与之五的诗画作品《郁金香的二十三种姿态》(此书是新著《月亮与郁金香》的姊妹篇)。

《月亮与郁金香》封面

是的,若用全部六本著作来综合,恐怕足以写成一本《孙宽评传》了。但显然,这并不是区区本文所能承载的容量。

在赤道岛国安了家

《落地生根》

《落地生根》是在《双城恋》与新诗集中都出现过的同名诗。在前书中,落地生根像是一棵具象的植物:

我的心隐约地滤出一片小小的绿

脚趾缝,开始萌动,滋出嫩芽

脚底,负荷着,长出细细的根须

在《月亮与郁金香》中,《落地生根》是开篇第一诗,诗中吟诵的主题已幻化为抽象的各种颜色:蓝色,跳跃的火/朝霞的海;银子浪花;灵魂深处的紫;绿的弧线,暗影,阴凉;刮刀的背,划出一丝丝/淡黄色芬芳。

这些颜色,来自诗人画家精神上的意象——郁金香。孙宽说,郁金香是充满顽强生命力的“新移民”,它原本是亚洲西部高原上的一种小野花,能耐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温,可在极贫瘠的环境生存。1000多年前,土耳其人昵称这种花为tülbent,即波斯语的“穆斯林头巾”,16世纪奥地利皇帝一位大使把它带到西方。在欧洲,郁金香既是价值几幢豪宅的名花,也是骤然掉到谷底无人问津的贱草。然而,战胜了病毒的郁金香迄今已衍生出了8000多个品种,成为多国的国花。2021年,新加坡在滨海湾花园展出了本土培植生长的郁金香。如今,郁金香已在赤道岛国安了家。

新加坡:感恩遇见

回看友联书局座谈会定的主题,也是新移民在本地的落地生根。前来对谈的两位嘉宾,一位是新加坡土生土长的张森林博士(伍木),另一位是从陪读妈妈当上华文教师,再融入本地成为公民的游长樱女士。孙宽则是2011年在新加坡与来自英国的工程师马克结婚,次年宣誓入籍。她说自己并不是新加坡媳妇,而是迎来了新加坡女婿的本地公民。婚礼时她拿的花束是郁金香。

“世界美食的汇聚”、“出租车的气味”等本土元素,或许都只是归属感的表层。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孙宽从早年部分本地人对中国大陆移民有所歧视的氛围中,在新加坡住了30年,而认同它为到外地12天就会想回来的家?

在单独访问时,孙宽经过深沉的思考,认为归属感来自稳定的生活环境和高度法治。她本身便经历过一宗在别处绝对是无法平反的诬告案,在当局查证下水落石出,还她一个公道。孙宽的第一本文集《遇见都是初恋》,便曾把自己从出生到童年的遭遇,成长足迹,从落户到安居的新加坡生活,都交代得很清楚。来到新加坡,使她“感恩遇见,继续向前”。

南京的黄梵老师在序文中说:“这本书既可以看作孙宽的成长自传,也可以看作她过去与现在的隐性对比,还可以看作一个人在经历文化转变时,内心的挣扎、成蛹、破茧、化蝶之旅。”

书中《没有故乡的河流》一文说:“新加坡政府和居民平和地接受每个人的选择和自然状态”;“其实各类文化之间一直存在着巨大差异,但能和谐同生共存却绝无仅有,这是周边任何国家所不能及的,这也和大一统文化的绝对排他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黄金海》

浏览孙宽的诗或文,甚至绘画,都不难发现她的落地生根之感。这种感觉与把新加坡当作是一块“跳板”的文学书写,有着明显的不同。新作《黄金海》:

……八千个品种,八千里云和路

你学会忍耐,像锤子一样凿进钉子

一颗一颗钉在活着,却不能说话的

心脏

言谈间感到孙宽的梦想,是她的文字作品有一天能转化为影视,为万众翘首。愚见以为,这个梦想是很有可能实现的。孙宽,这个生命体跌宕的幅度,够大了!亲生父亲曾是国民政府银行财务官,“除了读书和听父母讲故事,我最喜欢父亲教我数钱。”亲爹去世后继认的一位干爸,考虑更长远:“在我25岁时,他就开始给我灌输如何养老和退休的理念……”孙宽说着说着,令我想起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作者为本地资深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