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三江会馆,唱响越韵新声
文·欧雅丽 图·三江梨园社
10月21日晚,国家图书馆三楼戏剧艺术中心剧院宾朋满座,掌声不断,新加坡三江会馆属下戏曲团体——三江梨园社在这里为观众呈献越剧经典剧目《祥林嫂》,博得阵阵喝彩。这是三江梨园社继2021年首次将该剧目搬上本地舞台之后,再次以崭新的阵容登台,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和娴熟的唱腔,将祥林嫂和各个角色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本地观众感受越剧的魅力。
呈献越剧经典 传承乡音乡韵
越剧《祥林嫂》是根据鲁迅的小说《祝福》改编而成,该剧自1946年由一代越剧大师袁雪芬改编搬上舞台后,长演不衰,成为越剧四大经典剧目之一。故事讲述了旧中国一位底层妇女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她年轻时守寡,婆婆在重债逼迫和卫老二的怂恿下,将她卖给山里猎户贺老六为妻。祥林嫂不愿再婚,逃至鲁四老爷家帮工,数月后被卫老二发现,抢至山中与贺老六成亲。婚后生了儿子阿毛,不久丈夫贫病而亡,孩子又被狼叼走,祥林嫂只得重回鲁家帮工。但因她两次守寡,被认为是不吉之人,深被主人厌恶。祥林嫂畏惧死后受罪,遂将积蓄两年的工钱,到土地庙捐了门槛,以赎“罪孽”,但仍被鲁家撵出,沦为乞丐,终于在一个除夕之夜,倒毙在风雪中。
“现在讲起鲁迅,很多新加坡人都不知道。祥林嫂是鲁迅笔下刻画最深刻的人物形象之一。《祥林嫂》作为越剧四大名剧之一,整本呈献在舞台上在本地很少见。”谈起三江梨园社这出年度大戏,三江会馆会长李秉蘐博士说。爱好越剧的他也亲自上阵,在剧中饰演鲁四老爷。
本剧的主角祥林嫂由三江梨园社团长李丰博士扮演。她在谈到剧团选这部戏的初衷时说:“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是评估一部优秀艺术作品的准则,越剧《祥林嫂》就很成功地体现了这三者的完美结合。”她也分享了当初选这部戏背后的故事,这部戏由戏曲学院艺术总监、本地知名戏曲导演张莉执导。张莉导演帮梨园社排了很多戏,她对每一位团员都很了解,认为剧团很适合排演这出戏。于是,2021年她提议梨园社排演这出戏时,就得到了三江会馆的支持。
2021年10月,三江梨园社第一次公演《祥林嫂》,当时受到疫情的影响,观众出席率只允许达到全场人数的30%,虽然观众只有平时的三分之一,但演出后仍然收获不少好评,这也激励梨园社将这部戏再次搬上舞台,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欣赏。李丰团长说:“第二次演出,我们力争呈现比第一次更好的演出。换了全新的舞台背景,演员的服装重新量身定做,舞美、灯光设计和化妆等方面也精心安排。团员们前后排练了四个月,努力为大家呈献最精彩的演出。”
据李丰团长介绍,这次《祥林嫂》的演出,在演员安排上也体现了传承和融合。剧中主要人物的扮演者涵盖了7岁至70岁不同的年龄层,贺老六由年轻演员汪端瑞扮演,卫老二和柳妈由来自中国杭州红梅越剧团优秀演员陈梅卿和姜爱莲扮演,卫老婆子则特别邀请了海南协会当家演员、新加坡戏曲学院胡姬花奖获得者宋艾玲跨剧种饰演,演员中还包括梨园社一批年轻的演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阿毛由一年级小学生7岁小演员李天晓扮演,她努力学习绍兴方言,用方言念出大段台词,出色的表现博得观众阵阵掌声。她是李秉蘐会长的孙女,祖孙同台演出,可谓是留下了一段舞台佳话。
此外,三江梨园社呈献的这出《祥林嫂》,还创新性地在结尾处增加了一个尾声,让祥林嫂和贺老六、阿毛一家三口在天堂团聚。震撼的音乐,再加上精心设计的舞台效果,让这个悲剧升华到了幸福团圆的新境界,慰藉了观众的心灵,从而大大提高了舞台剧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此次演出不仅受到了本地观众的称赞,来自中国的“越剧之家”还组团到新加坡见证全本越剧《祥林嫂》在海外的首次上演,他们也对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三江梨园社凝聚新老移民
三江梨园社除了呈献经典越剧《祥林嫂》外,每年都会在本地举行大型演出,也会推出很多精彩的越剧节目。比如剧团的特色旗舰节目,每两年举办一次的“越剧流派艺术展演”,让每位团员都有机会在舞台上展示他们所学到的舞台表演技术和流派唱腔艺术,剧团也受到新加坡丽的呼声播音站的邀请,定期每月参加空中播音,传播越剧知识和表演艺术,还多次参与国内外的越剧交流活动。作为一个成立仅仅7年的剧团,三江梨园社在短短几年发展迅速,成为本地知名的越剧团体之一,这离不开三江会馆的大力支持。
成立于1906年的三江会馆已经有百多年历史。三江原指浙江、江西和江苏,1927年会馆改组后,三江的范围扩大,除闽、粤、桂三省外,凡长江、黄河、黑龙江三大流域诸省南来之同乡,概属三江,所以来自中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和江浙一带的人都可以算三江人。百多年来,三江会馆一直是三江人的精神寄托和归宿,会馆秉持着团结互助,联络感情,热心慈善,共谋福利的宗旨,积极发展会务,在本地具有一定影响力。三江会馆很早就非常重视发展新移民加入社团,早在世纪之初,就开始吸收一批在国大、南大就读的中国学生组成“三江会馆青年团”。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三江会馆汇聚了许多来自各行各业的新移民,在今年10月进行的董事会换届中,多位新移民加入董事会,并担任重要职务。
三江梨园社的成立也源于三江会馆对三江地区新移民的扶持。2016年,来自上海的新移民李丰加入三江会馆。李丰于1990年来新加坡求学,博士毕业后就留在本地工作,在一家美国企业做产品研发。为缓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她开始喜欢上自己的乡音——越剧。2002年,当事业和家庭都稳定下来后,她踏上了学习越剧的旅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为资深越剧票友,还荣获了新加坡戏曲学院胡姬花奖和全球越迷嘉年华兰花奖。在新加坡的这些年,她一直在寻找上海人的组织,2016年她找到了三江会馆便立即加入会员。加入会馆后,李丰便思考自己能为会馆做点什么:“当时我就想到成立一个梨园社,这样不仅能够传播中华戏曲文化和三江地区的乡音,也能用乡音联系和团结所有新老移民,让其成为三江会馆的名片,通过戏曲的演出和活动,让更多新加坡人认识三江会馆。”
成立三江梨园社的建议得到了三江会馆董事会,特别是李秉蘐会长的大力支持。李会长热爱戏曲文化,他认为地方戏曲是乡音,是母语中的母语。流行于江浙一带的越剧是三江人的乡音,传承和弘扬越剧文化的责任三江会馆必须扛起来。他自己也加入梨园社成为其中一份子,是剧团最认真的团员,每次排练从不迟到,背台词也绝不含糊。他不仅自己参与,也鼓励家人一起参与,给予剧团最大限度的支持。三江会馆还专门将会馆三楼辟为梨园社专门的排练场地,并加以改进,如铺地毯,增添放置戏服道具的衣橱,音响设备和小舞台等,让团员们能在专业的条件下进行排练和学习。每次大型活动也尽量提供人力和财力的支持。梨园社的发展也获得了国家艺术理事会的支持。
在各方的支持下,三江梨园社逐渐发展壮大,近几年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迅速在戏剧界赢得声誉,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和专业人士加入。目前梨园社的团员已有20多位,他们中有来自外企的高管、医生、教师、金融精英、民众俱乐部的基层领袖、在读学生、退休人士等等。不仅有新移民,也有爱好越剧的本地人,大多数团员都是高学历人士。他们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几乎每个周末都来会馆排练。团员们一起在排练厅挥洒汗水,全身心投入排练,一起完成台前幕后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间接促进了新移民和本地人的融合。
在谈到三江梨园社未来的发展时,李丰团长说:“成立七年以来,三江梨园社已经培养出了一批越剧演员,在唱念打上有一定的基础,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接下来的一项任务是着重吸收和培养年轻一代的戏曲爱好者,不但在演技上和唱腔上提升,也培养他们在行政管理和创新方面的能力。剧团刚刚任命三位优秀的年轻团员担任梨园社三个重要职务:总务、财务和剧务,让他们逐渐参与梨园社的业务和操作,然后把重任转移给第二代核心力量。梨园社要得以继续发展,培养和启用年轻一代至关重要。”
(作者为本刊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