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疮的中医治疗
文图 · 李曰琳
新加坡地处赤道圈,属热带雨林气候,每年6月至9月受西南季候风影响,气候较为干燥;11月至次年1-3月受东北季候风影响,多雨,气候较为凉爽,气温24-25°C;4-5月及10-11月地面风较弱,阳光酷热,岛内最高气温可超过35°C。
5月正值新加坡的酷暑季节,艳阳高照,人人喊热。在这样的气候之下,诊所里看口腔溃疡的人多起来了。《黄帝内经——素问》里说:“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火热的天气加上辛辣的饮食,很多人口舌生疮,患者因疼痛而不能进食,流涎,或伴随发热,周身不适等。
口疮,属于西医的口炎范畴,包括溃疡性口炎、疱疹性口炎、口角炎等,发病多与火热之邪上攻有关。一般预后良好,若体质虚弱的,则可反复出现,迁延不愈。
口疮的发生有内因和外因。内因责之于素体积热或阴虚,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舌为心之苗,肾脏连舌本,胃经络齿龈,所以风热乘脾、心脾积热或阴虚火旺上攻于舌,致使口疮发病。本病病变部位在心、脾、胃、肾,病机关键是火邪灼伤口舌,齿龈、舌体、两颊、上颚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大小不等。甚至口舌糜腐、疼痛、发热或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疼痛。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首先要分虚实,然后结合病变部位,辨证施治。一般起病急,病程短,口腔溃烂及疼痛较重,局部有灼热感,口臭流涎,或伴发热等症状,多为实证;起病缓,病程长,反复发作,口腔溃烂及疼痛较轻,或伴有低热,颧红盗汗,或神情疲倦、面白、纳呆、便溏等症状,多为虚症。实证病位多在心肝脾,虚症病位多在肾。如口疮发生在舌尖、舌边、舌下,伴有夜眠不安,尿短赤者多为心火偏亢;发生在两颊
及上颚,脉弦者多为肝火旺盛;发生在唇、齿龈,伴口臭、大便秘结者多为胃火炽盛;发生在口腔后部或舌根部,脉细数等,多为肾阴亏损。
治疗原则:实证治疗清热解毒,疏肝解郁,泻心脾积热;虚症治疗滋阴降火,引火归元。轻症单用外治法即可见效;重症则以内治法为主,配合外治法治疗。
中药内治
口疮的中药内治可参考以下临床常见证型的治疗:
1.心火上炎
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通于舌。心火炽盛,邪热循经上炎以致口腔溃疡或糜烂,以舌边为多。红肿灼热,疼痛较重,心烦不宁,口干欲饮,进食困难,尿短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清心凉血,泻火解毒。
方药:泻心导赤散加减。常用黄连泻心火;生地清热凉血;淡竹叶清心除烦;通草导热下行;尿少:加车前子、六一散利尿泻热;口渴:加天花粉、芦根清热生津;大便秘结:加大黄、枳实通腑泻火;热重:加黄芩、栀子清热解毒。
2.脾胃积热
多在进食辛辣燥热之品后,因脾胃积热,火热上攻以致两颊、上颚、唇角、齿龈等处黏膜破损溃烂,呈圆形或椭圆形,色白或黄。溃疡较深,边缘鲜红,灼热疼痛,不能进食,口臭,可兼有发热,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面赤唇红。舌质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胃解毒,通腑泻火。
方药:凉膈散加味。常用黄芩、连翘、栀子清热解毒;大黄、芒硝通腑泻火;薄荷升散郁火;烦躁:加石膏清热除烦;湿热口臭:加石菖蒲、滑石、佩兰清化湿热;溃疡有黄色渗出物:加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黏膜红赤疼痛:加生地、牡丹皮凉血护阴;脘腹胀满:加枳实、山楂理气运脾。
3.虚火上炎
口疮迁延不愈,病程日久,肾阴亏虚,虚火上炎,致使口舌溃疡,稀疏色白,反复发作。患者神疲颧红,舌红苔少。兼心阴虚者,溃疡以舌尖多见,心烦不寐;兼脾阴虚者,溃疡以口唇、齿龈多见,食少纳呆。
治法:滋阴降火,引火归元。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肉桂。常用熟地黄、山萸肉滋阴补肾;山药、茯苓补益脾阴;牡丹皮、泽泻泻肝肾之虚火;加少量肉桂引火归元。热病伤阴,口干者:加麦冬、玄参、乌梅养阴生津;颧红盗汗,骨蒸潮热者:加知母、黄柏养阴清火;大便秘结者:加蜂蜜、火麻仁润肠通便。
若因脾肾阳虚,虚阳上浮,而见口舌生疮,四肢欠温,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者,治疗以温补脾肾,引火归元,可用理中丸加肉桂。
4.风热乘脾
此证型常见于病毒性外感的患者,如小儿手足口症等,多数在外感风热之后,口腔出现疱疹,继而破溃形成溃疡,可以遍布口腔各处。灼热疼痛,或咽喉肿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病初起时,风热在表,多有发热、恶寒;风热内侵脾胃,则有口臭便秘;湿热偏重,则口疮面色黄或糜烂。
治法:疏风散火,清热解毒。
方药:银翘散加减。常用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薄荷、牛蒡子疏风散火;竹叶、芦根清心除烦;发热不退:加柴胡、栀子清热泻火;咽喉肿痛:加贯众、射干解毒利咽;疮面糜烂:加黄连、薏苡仁清热利湿;口臭便秘:加大黄、槟榔通腑泻火。
中药外治
1.西瓜霜、锡类散、冰硼散、青黛散等:每次适量,喷、吹或敷于患处,1日2-3次。适用虚火各症。
2.金银花、野菊花、薄荷、板蓝根各10g、玄参15g、生甘草10g,加水1000ml煎汤漱口,每次含漱3分钟。适用于实火各症。
3.可进行三伏贴及三九贴的治疗,以改善体质,预防口疮复发。此外,还可配合相应的针灸治疗,小儿可配合小儿推拿。
综合来说,口疮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兼顾口疮形态及发病部位,辨证施治。辨位选药,内外同治,配合日常调护,可使口疮痊愈。但对于那些反复发作的难治性口疮,因浊毒难清,疮疡不敛,还需要在清热解毒基础上,辅以补中益气之药。如升麻、黄芪等,既可扶正托毒外出,又能生肌促进疮疡愈合。同时佐以行气活血之药,如牡丹皮、红景天、三七等,可活血化瘀,祛腐生新,生肌敛疮,补而不滞,祛邪与扶正兼顾,能事半功倍。但活血化瘀药物用量要灵活掌控,量不宜过,中病即止,不可过用或久用。
日常调护
结合不同体质,日常服用代茶饮,可预防口疮复发。
1.罗勒叶、金银花、淡竹叶各3g,代茶饮,适合湿热体质,清热解毒,芳香化湿;
2.陈皮、佛手、百合各5g代茶饮,适合气郁体质,平肝和胃,理气开郁;
3.石斛、芦根、麦冬各5g代茶饮,适合阴虚体质,养阴生津。
(作者为中医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