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首饰的美丽与哀愁
文│罗一峰 图│熊俊华
安舒(新公民,原籍陕西)是一个戴着历史到处走的女人。她对现代珠宝没兴趣,认为冰冷无味,工业痕迹浓郁,而充满历史苍凉感的古董首饰更符合她的审美。她喜欢穿戴有传统文化的饰品,经年收藏,藏件包括手镯、胸针、首饰、戒指、手链等。她说,这些首饰经历过上百年的岁月沧桑,最后辗转流传到她的手上,也是一种缘分。
“中国旧首饰讲究包浆,那是一种岁月留下的痕迹,加上首饰上原来的天然材质,人手的精细雕刻都不是时下利用机器量产的首饰可以媲美的。”所谓包浆,是专指古物器经过长年累月,表面因为氧化而形成的一层自然光泽。年代越久的首饰,包浆就越深厚。
“包浆让首饰有一种从容的时光之美,优雅中流露出一种朴实美感,为首饰增加了温度。除此,旧时代工匠的巧思妙想,让每一件首饰都有自己的灵魂,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
古董首饰的前世今生
首饰的灵魂,除了是镶嵌在托架上的宝石,还有其背后辗转百年的传奇故事,好比一套吸睛的清代皇后嫔妃指甲套,就让我们一窥古代的美甲时尚和权力等级。
由老银丝编织鎏金而成,嵌碧玺翡翠红宝石绿松红珊瑚指甲套,银质通体为中空连钱纹,由比发丝还细的银丝编织焊接而成。内侧等距焊接窄条银片,用于保护长甲。每个甲套底部正面镶嵌七颗宝石,彰显鲜丽富贵。
据悉,指甲套一般都是戴在小拇指和无名指上,两只手都可以戴,皇后和嫔妃一般都带四个。材质上一般选用金、银、花丝、玳瑁、玉石、景泰蓝……位分越高的嫔妃,其指甲套也就越华美精致。时移世易,后宫佳人随风而逝,她们的指甲套也经过后期加工,成了可佩戴的胸针。
红宝石带扣也是“轮回转世”的一个例子。像红蓝宝石之类的材质在唐宋之前是极少量的,到了明代,郑和下西洋带回大量的红蓝宝石,稀缺而珍贵,非王公贵族不能拥有,而到了清代闭关锁国后,很多宫廷首饰上的宝石都是从明代的官服饰物上拆除重新镶嵌。而后也有清代官帽上的红宝石顶珠,在流散民间后,几度辗转变成带扣上的饰物。
晚清的龙凤手链也有一个趣味的故事,其正面是繁复精致的龙凤雕刻,翻过来一看,原来是象牙牌九经由茶染工艺染成的链子。遥想当年,也许是闺中美丽的少女们或者寂寞的少妇们闲来无事,素手芊芊拨弄象牙雕刻的牌九,用来打发寂寞的时光。时间带走了红颜,一副牌也七零八落流散民间,几经辗转,改制成手链。
借着百年的古首饰穿越时空,认识古代社会审美的同时,也让我们仿佛看到悠远的历史场景。
吉祥寓意的纹饰
“言必有意,意必吉祥”一向是中国的文化特色,除了体现在礼仪习惯上,在衣物首饰上也是随处可见。首饰的纹饰都具有吉祥寓意,比如梅兰菊竹、蝙蝠、寿桃、牡丹、松鼠葡萄等,寄托了民众期盼福寿康宁的愿望,而工匠在创作的过程中亦赋予了故事性的含义。
收藏中有一串晚清木胎剔红项链,银镶边框錾刻松鼠葡萄,象征多子多福,项坠中雕刻的是松树下追逐玩闹的童子。材质是取自漆树的天然大漆,雕漆时,要先将大漆反复涂抹在器物表面几十层上百层后,再用刻刀在尚未完全凝固的漆层上剔出需要的纹样。由于工艺过程相当复杂,一件雕漆往往要耗费好几个月才能完成。
安舒特别喜欢人物雕刻,因为比较考究工艺师的手艺,
“如果是刻上花草植物之类的,少一瓣,歪一点,是不容易察觉的,可雕人物则不行,稍微差一点就走样。”
藏品中一大批的是八仙和福禄寿的雕刻,安舒表示,首饰上有时候并不直接雕八仙,而是刻上了八位仙人的法器,一般被称为“暗八仙“纹饰,是清代普遍的装饰纹样之一。
清银鎏金錾刻玉壶春瓶胸针
宝瓶取平安之意,边镶红色珊瑚及五瓣梅,更显和田籽料的冰清玉洁,细腻油润。
清代点翠珊瑚珠编织项链
“绿云高髻,点翠匀红时世”,写的就是已经失传的点翠工艺,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羽毛仔细镶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种首饰器物,搭配珍珠、翡翠、红珊瑚、玛瑙等宝石,越发显得典雅高贵。
银锤胎五片梅竹鱼藻人物图手链
出自清代著名外销商“WANG HING”,它曾经是 Tiffany(蒂芙尼)专属制造商,清代的顶级奢华时尚单品。
晚清和田白玉和合二仙胸针
和合二仙,为掌管和平与喜乐的神仙,为拾得与寒山两位名僧之合称。相传两位高僧因为情感融洽,故能保佑世间朋友友谊长存,情侣情意绵长。
民国银鎏金花丝玛瑙玉兔手链戒指耳夹套装
采金银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是为一绝,这便是传说中的花丝镶嵌工艺。清代宫廷风格,镶嵌巧妙、俏色巧雕的玛瑙小兔子。
清代外销福禄吉祥老银高浮雕手链手镯
錾刻教子图以及福禄吉祥和竹子纹饰,是清代十三行外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