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舞台艺术丰收年
文 · 蔡曙鹏 图 · 受访者提供
从演出的艺术性、观舞的群众性、活动的多样性、思路的创新性和团体的积极性来看,2022年称得上是马来舞台艺术的丰收年。
新加坡的马来人因为历史上曾属于柔佛·廖内苏丹王国,因而吸取了柔佛·廖内的文化传统,包括语言、艺术、美食等。被贴上“马来人”标签的族群,是非常多元的,包括了米南加保人(苏门答腊高地的原住民)、列姜人(苏门答腊西南部明古鲁,中国古籍译作“茫咕噜”)、巴达人(苏门答腊北部)、马来亚原住民、不同地区的爪哇人、武吉斯人(苏拉威西南部)、巴威安人(爪哇东部),还有其他海上游牧民族。第一批早期马来移民来自柔佛、马六甲、槟城和廖内,19世纪初他们前来寻找谋生机会,其中不少人受雇于英国殖民政府的军警部门。19世纪中叶之后,有一批来自爪哇的商人、朝圣者经纪人、工匠移民到这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约有1万名爪哇征兵被派来新加坡。与从马来西亚进入新加坡的爪哇人成为一个规模更大的爪哇社群。这些在不同时期来的“马来人”,拥有各自精彩的文化传统。
要充分了解新加坡马来舞台艺术的特点,必须仔细审视不同族群的艺术传统、形式特点、审美价值,以及在原来的社会环境中展现的舞蹈、武术、歌舞剧的社会功能。在新加坡50年代以来的社会环境中,在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互动以及与东南亚马来群岛的持续交流过程中,产生了有地方特点、狮城风采的马来舞蹈、武术与戏剧。马来族群近年与努山塔拉(Nusantara)的交流,促进了马来群岛文化交流,也打开了许多青年编导的艺术窗口。
《怒山塔拉演出系列》
这里谈的努山塔拉不是未来的印尼首都,其原意是群岛,曾用来指被满者伯夷帝国征服的领土。1350年至1389年期间,国王哈亚·乌鲁克(Hayam Wuruk)和首相加查·马达(Gajah Mada)在位时期鼎盛一时,领土远至泰国南部、菲律宾、东帝汶和范围很大的东南亚群岛。在马来文化馆的支持下,新闻工作者狄雅娜(Diyana Putri Alan) 策划的《怒山塔拉演出系列》,过去十年来邀请了本地区的许多与马来文化有渊源的优秀舞团、音乐家、武术高手,先后来新加坡演出。
这一系列在马来文化馆举行的演出,几乎每一场都爆满。最难得的是其节目规划很有学问,包罗了马来群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门类的院团。打响第一炮的是2012年岁末引进三宝垄国立大学学生呈献的《三宝垄的节奏》(Gambang Sermarang)舞蹈汇演。三宝垄人口只有160万,却是中爪哇最大的城市,与中国有特殊的历史渊源。这是当年三宝太监郑和到访过的地方。
三宝垄的传统舞蹈是一种中爪哇和中国音乐融合的创造性舞蹈。乐器是传统印度尼西亚乐器甘美兰(gamelan)加上二胡等中国乐器。舞蹈也融入了中国舞蹈的神韵和圆弧线条。这些舞蹈使用三宝垄的华裔音乐家跨种Oei Yok Siang创作的歌乐伴奏。那次演出也呈献了著名的“四人舞”(“Empat Penari”有四位舞者),舞蹈活泼、可以即兴变动。参与工作坊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的学术人员和本地华人与马来舞者,都对三宝垄的跨文化舞蹈深有体会。之后的十年,除了新冠疫情严峻的前两年,《怒山塔拉演出系列》没有中断过。今年年初,迎来苏拉维西望加锡(Makassar)马来武术名团,年尾邀请了米南加保名家古斯米阿迪(Gusmiati)再次来新加坡,我国许多舞蹈界朋友与他相见时,不禁喜极而泣。最难能可贵的是狄雅娜图文并茂的《跨过群岛:音乐与舞蹈的壮景》也在这次演出前举行了发布会。
“弄迎舞”集体记忆的重现
源自马六甲葡萄牙民间舞蹈的“弄迎”(ronggeng,也叫Joget)舞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种著名的葡萄牙舞蹈,即Branjo和Farapeira。在16世纪初开始,马来社群将它们借用为婚礼上的舞蹈,在乐队伴奏下,男女表演者互动的音乐和舞蹈形式广受欢迎。经过漫长的涵化(acculturation)过程,于1930年代至60年代,摇身变为新加坡大世界等游艺场的娱乐活动之一。男女舞者在对舞中眉目传情,或在舞后被邀约到他处游玩,因此过去曾惹来恶名。近年,马来文化团体如历史悠久的希梨瓦纳(Sriwana)在滨海艺术中心、民众俱乐部多次演出与推广。因Joget的活泼特点,成为极受欢迎的舞蹈品种。
今年有两个“弄迎”节目,值得一提。一是青年舞蹈员Norhaizad Adam今年5月一台与众不同的“弄迎”独舞节目。他赤裸上身,穿短黑裤,在五张圆形小舞台上用“弄迎”舞蹈语汇向围坐在每个圆形小舞台的观众近距离摆弄姿态,甚至有挑逗的意味。更令观众吃惊的是他突然用食指指向观众——这是在马来文化中能接受的粗暴手势。不久后他拿了包着白布的帽子逐台向观众示意,之后银幕上打出图码,呼吁观众捐钱,还开玩笑般地说哪个台的观众捐得多就多给他们表演。渐渐地,Norhaizad穿上长裤,穿上上衣,带起帽子,严肃地跳起“弄迎舞”。舞蹈表演结束后,他把之前收集到的捐款分发给了一些观众。之前要大家捐款,或许是要暗示社会尊重演艺生涯短暂的舞者,他们的表演应该得到应有的报酬。舞者自己的说法是他要通过舞蹈讨论当代资本主义中社会与生产者的关系,但不知观众是否都能理解这样的意图。
同样以“弄迎舞”为主要节目的还有烛光舞团在共和国理工学院今年12月的《鲜花绽放:为努山塔拉欢庆》三场演出。这个成立于2003年的马来舞团骨干分子阿明(Amin)博士说:“我们希望以烛光象征我们为社会发光的期许,以突出文化洞察力来维护我们的文化遗产。”阿明博士也是马来表演艺术集体(Malay Performing Arts Collective)“弄迎”计划的主导者和《鲜花绽放:为努山塔拉欢庆》策划人。这台节目主要展现这个地域马来舞蹈的多样性,因而除了邀请邻国的马来亚大学师生演出《犀鸟飞翔》外,还有爪哇孔雀舞、爪哇古典舞、马来伞舞、扇舞等。
最引人注目的是压轴节目《马来弄迎》。这个由多个舞团演员组成的数十人强大阵容,随着Muhammad Aryandi的词曲、歌声与间奏音乐欢腾起舞。编舞让演员像无意间相遇,随性对舞,主次分明。一对对男女相互调侃,调皮、淘气或含情脉脉,看了谁人能不开怀?不同色调的服装,艳丽与清新,随着演员的流动穿插在舞台上,像是一片浮动的花海。这群非常年轻的舞蹈员自得其乐的欢快情绪,很快感染了观众。观众情不自禁地鼓掌、尖叫,让整个剧场洋溢着青春活力。
文化气息浓郁的舞蹈比赛
今年马来舞蹈界还有一个场面热烈、令观众难忘的舞蹈比赛。为配合新加坡马来语月的举行,芽笼士乃大厦和宋赛儿美丽遗产马来舞蹈团联合举行了传统马来舞比赛,得到马来社群与文化团体的全力支持。主办方在大厦的大堂中央搭起两个舞台,方形大舞台的一角对着受邀嘉宾的小舞台,大舞台的四边,观众和参赛团队席地而坐。大舞台四边的中央各有一位评委坐在一张比舞台略高的大椅子上。比赛一开始,老练的主持人玛丽娜(Marina)字正腔圆、亲和力强,一开场便调动了观众的热情。这是一场配合新加坡马来语月的比赛,因此不光看舞蹈作品演出质量优劣,也要评比各团队的语言能力,因此设置了参赛队伍必须以马来班顿为参赛节目。每当有队伍的班顿与第一、三行最后一个字音能押韵,第二和第四行最后一个字音既能同韵,又能描述舞蹈内容及特定意境时,观众便会报以热烈掌声。
在每一个节目演出后,其中一位评委就会接到麦克风,对节目速评几句。其中一位评委希梨瓦那主席范欧夏(Fauziah)这样总结了比赛的成果:“比赛提醒了大家文化素养对表演者的重要性。班顿创作和朗诵让参赛者锻炼马来语表达能力。从技术层面看,大多团队水平都不错,做得整齐美观。题材今后如果能拓宽,会带来节目的多样性。”
这次比赛脱颖而出的团队是共和国理工学院、育青中学和义安理工学院。评委奥斯曼(Osman)认为:“共和国理工学院马来舞蹈团的节目,创意思想比较突出,舞蹈结构严密,队形变化莫测,舞蹈员水平一致,善于利用红色长巾,班顿也巧妙写出作品寓意,为节目加分。”来自马来西亚的评委翁加法(Oon Jaafar)补充道:“这次比赛,比舞蹈,也比语文能力。”
舞蹈比赛最后在宋赛儿美丽遗产舞蹈团的领舞演员带动下,主宾内政部兼国家发展部政务部长费绍尔副教授和受邀嘉宾、全体参赛者以及楼上楼下的观众,一起随着音乐跳起节奏快、方向变化快的扎宾(zapin)舞。舞蹈比赛在三百多人共舞欢庆的热烈气氛中结束。许多余兴未尽的舞蹈员围着主宾向他讨教,也有依依不舍的舞蹈员忙着和友校同学拍照。耳边传来评委Norisham鼓励育青中学同学的声音:“加油哦,跳好舞,学好母语!”
汇聚六团力量的“河口艺术节”
舞蹈比赛后,11月初,由前国家舞蹈团成员奥斯曼创立于1992年的时代舞蹈团(Era Dance Theatre)再次推出“河口艺术节”。
河口象征着优秀工匠的聚集地,这里寓意艺术节体现了来自不同风格、理念相近的舞团的融合。作为一个交汇点,今年的“河口艺术节”艺术总监奥斯曼邀请了希梨瓦那、志向舞团、十里香学会、奇拉娜艺术团、文化艺术团五大舞台共襄盛举。时代舞团希望以一种不同于传统节目的范式和观众见面,要求节目要注入新的生命气息,能和当代观众心灵沟通。这个节庆打造成了艺术从业者、资深舞蹈家、年轻编舞家、舞蹈爱好者和公众交流、合作和分享的平台。
在滨海艺术中心露天舞台举办的“河口艺术节”开幕节目里,当奥斯曼和团长们在时代舞团Dzul Rabull Jalil领导的乐队现场伴奏下,亮丽登场的那一刹那,台下欢呼声、掌声一浪接一浪。这是向这些数十年来在舞蹈界展才艺、育英才的前辈致敬,也是对这些舞艺精湛的舞蹈家表示由衷的赞赏。“河口艺术节”不止带动了观众对马来舞的新认识,它的节目还通过互联网直播,也给宏茂桥中学、培德中学和三巴旺中学学生在艺术节里亮相的机会。艺术节期间,举行了包括六种马来舞蹈的马来电影老片招待会,还举办了非常接地气的“炸香蕉和咖啡聊天室观众见面会”,吸引了许多年轻人。
11月25日,由时代舞蹈团执行董事阿斯林(Azrin Abdul Rahim)主导的舞蹈研讨会是河口艺术节的重头戏。研讨会就“创造马来舞成长的胜景”、“以规范化和质量评估维护马来舞的持续力”和“在舞蹈中刻画马来身份认同”三大主题展开讨论。受邀主讲的嘉宾是来自马来西亚伊迪里斯教育大学的穆哈曼(Muhammad)教授和印尼占卑大学的马迪(Mahdi)教授。主宾内政部兼国家发展部政务部长费绍尔副教授给予这个活动正面评价:“河口艺术节的研讨会是展演才艺之外一个很好的补充,也是舞蹈要进一步发展急需的。这次的成功举办,建立了以后每年都会有这样一个平台,来讨论马来舞蹈在区域层面的进展和未来的走向。”
在“河口艺术节”举办期间,还有两个大团呈献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演出。一是庆祝宋赛儿舞团成立25周年的演出;一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希梨瓦那舞蹈团被选为今年人民协会主办的“2022表达之钟”(Gentarasa)演出团体。前者以舞团创办人宋赛儿与夫婿阿默创团过程为主题,传记式的叙事穿插宋赛儿的个人作品,艺术历程展也作马来舞蹈发展的个案解读。后者是人民协会于2002年启动的项目,目的是通过邀请不同马来文化团体呈献节目,推出有创意、有水平的舞台艺术,提高不同族群对马来文化的认识。今年入选的希梨瓦纳,动用了近80位老中青三代演员,演出了话剧、舞蹈、歌唱的综合性晚会。主宾黄循财副总理将“表达之钟”教育补助金颁发给14位青少年。出席晚会的总理公署部长兼教育部和外交部第二部长孟理齐博士说:“我们希望这笔赠款能鼓励获奖者在艺术领域继续努力,并取得优异成绩。”
(作者为新加坡戏曲学院创院院长、民族音乐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