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People, Yuan #153, Yuan Magazine/儿童新冠后遗症的瘥后调理

space

8月10日起,新加坡在接种冠病疫苗人数超过70%后,开始进入“与病毒共存”的新常态,在分阶段逐步解封的政策下,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逐渐恢复正常。新加坡政府对待“后冠病”,类似于流感等其他呼吸道感染的做法一样。

专家也提醒,疫苗接种率超过90%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完成疫苗接种者也仍可能散播病毒和染病,但症状比较温和。尤其是12岁以下儿童还未接种疫苗,所以防疫的各种措施还是不能松懈。

传染病的特征就是:当病毒四处传播时,它会攻击最脆弱的群体。当一部分人接种了疫苗,另一部分没接种的就会成为高危人群,就如未接种疫苗的儿童或年轻人,因而近来各国的12至17岁的年轻人和12岁以下的儿童的确诊病例都在不断攀升。当然,和成年人相比,儿童受新冠病毒的影响相对较小,即便感染也可能是轻症,甚至是无症状。但即使是这些看似不严重的患者,还是可能出现冠病后遗症。

space

冠病后遗症

美国国立研究院院长科斯林出席美国听证会时引述一项研究指出:估计有大约11%-15%的染病儿童可能出现长期后遗症。这种所谓的“长期冠病”症状包括疲倦、健忘、体力不如染病之前等。个人的症状和持续时间不相同,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长期冠病对于正处于成长期的儿童构成的潜在威胁是巨大的,它会扰乱儿童的学习、睡眠、课外活动和生活的其它方面。

导致新冠后遗症的原因尚不明了,科学家们认为潜在的病因可能有:自身错误的免疫反应、病毒的持久感染或心理因素等。

如何面对和解决儿童的新冠后遗症?一些观点认为,所谓的后遗症,其实是多种不同综合征的总和,包括了“重症监护综合征”“病毒感染疲劳综合征”等。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如果出现慢性炎症的迹象,这些儿童就会出现一些后遗症。科学家们在尚无对策的现实下,仍寄希望于疫苗,也许新冠疫苗能清除体内可能残余的病毒,也会指导免疫系统形成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减少“误伤”的可能。而且根据一些报道,出现了新冠后遗症的患者,在接种疫苗后,症状有所减轻。

但对于尚不能接种疫苗的儿童来说,问题会更复杂一些。在思考这些问题时,我觉得科学家的思路和《内经》的治未病思想是一致的。

中医治未病的思路

慢性炎症、慢性疲劳综合征等人体这些亚健康状态,其理念早在《内经》时代就有论述。中医关于“病”的概念,涵盖了现代医学的疾病和亚健康状态,所以中医“治未病”不仅仅指现代医学所说的“病”的概念,其含义包括: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虽然中医学的“未病”不完全等同于现代医学的亚健康,但我们可以应用中医学治未病的理论指导新冠后遗症的中医药干预治疗,这未尝不是一条新的思路。

新冠属于温病范畴,中医学认为温病是人体的正气与外来温热病邪、病毒激烈相争的过程。中医通过辨证,采取驱邪扶正治疗,最终人体正气逐渐战胜病邪而治愈。在这过程中,因邪能伤正,势必产生不同程度的脏腑、组织器官的损伤,以及经络、气血机能紊乱与损耗。因此,温病初愈时,在温病邪热已退,进入恢复期阶段,还有复发的可能。这时应及时运用中药调整和修复,采取各种措施使机体痊愈和复原,防止疾病迁延,并能预防后遗症的发生。这就是《内经》所说的瘥后调理。

space

瘥后调理

中医在治疗外感温病时,非常重视瘥(chài 指病愈)后调理,即恢复期的康复治疗。中医的瘥后调理运用辨证论治,同时兼顾心理和身体两方面的调理。现总结以往温病瘥后调理文献如下,以期对儿童冠病后遗症的治疗有所启发。

中医瘥后调理具体分体虚未复、正虚邪未尽、病症复发三种情况进行:

一、体虚未复:温病过程中,由于邪热耗伤人体正气,同时病中脾胃化生功能减弱,气血津液的生成减少,正气未复而出现体虚的表现。临床分气血亏虚、气阴两虚、脾胃虚弱三型。

1.气血亏虚:症见面色少华,乏力倦怠,少气懒言或声音低位,脉虚无力。治疗以补气养血为主,可选用八珍汤、当归补血汤。

2.气阴两虚:症见精神萎顿,口渴咽干唇裂,大便秘结,睡眠欠佳,舌干少津。治疗以补气生津为主,可选用养阴清肺汤。

3.脾胃虚弱:症见不饥不食,口干唇裂,大便干结,舌质红少苔。治疗以益气养胃为主,可选用益胃汤。

二、正虚邪未尽:温病邪热消退后,在正气虚衰的同时,还有余邪未尽。此时,根据正邪双方的性质和种类而用药。

1.补气养阴,清除余热:用于温病后期气阴两伤而余热未尽。表现为低热不退,口干唇燥,不思饮食,舌光红少苔,脉细数。可选用竹叶石膏汤。

2.芳香醒脾,清涤余邪:用于温病后期湿热未净而胃气未复者。表现为胃脘胀闷,知饥不食,舌苔薄白腻。可选用五叶芦根汤。

3.健脾和中,理气化湿:用于温病后期脾胃虚弱而湿阻气滞者。表现为纳谷不香,胃脘胀满,四肢乏力或肢体浮肿,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虚弱。可选参苓白术散。

4.温补肾阳,利水消肿:用于温病后期阳气虚衰而水湿内停。表现为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心悸眩晕,面浮肢肿,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脉沉细。可选用真武汤。

三、病症复发:温病瘥后,因正气未复,调摄不当而邪热复起,称为“复病”或“复证”。包括劳复和感复两种类型。

1.劳复:指温病瘥后,体虚未复,或余邪未清,因过早劳作以致重又发热者。根据虚实,又分为挟邪劳复、气虚劳复和阴虚劳复。

挟邪劳复:表现为发热,心烦不安,胸脘痞闷或胸胁不舒,口苦,食欲不振,苔薄黄,脉微数。治疗以清宣余热,理气宽胸为主,可选枳实栀子豉汤。

气虚劳复:表现为发热,微怕冷,四肢倦怠,少气懒言,舌润少苔,脉虚。治疗以补气健脾,甘温除热为主。可选补中益气汤。

阴虚劳复:表现为发热,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口舌干燥,或心悸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以养阴清热为主,可选加减复脉汤。

2.感复:指温病瘥后,余邪未尽又复感新邪,导致其病复发者。表现为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口渴舌燥,兼有咳嗽,舌红苔薄白,脉浮。治疗根据新感外邪性质的不同而选用疏解表邪的方药。

俗话说:将息得宜,调养身体。温病瘥后调理除服用中药之外,还可以结合针灸推拿气功等康复疗法,同时还要注意精神、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调摄。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和各种病毒的长期较量中,完善自身的免疫功能是我们最强有力的武器。

space

(作者为中医学博士)

space

Home/People, Yuan #153, Yuan Magazine/儿童新冠后遗症的瘥后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