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People, Yuan #149, Yuan Magazine/在创作中生活的许声亮

在创作中生活中的许声亮

·沈芯蕊  | 图·受访者提供

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于20纪初提出:要学习、观察、倾听、热爱生活。这种以情感体主要特征的验派艺术,被称为斯氏体系。他要求演员不是好像存在于舞台上,而是真正存在于舞台上,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生活

剧作人的生活是否与创作融为一体?人生是否拥有戏剧情节般的波澜起伏?他们是如何描述自我的? 人生就像大舞台,每个人都在表演,无论人生是滚烫的还是冰冷的,演出都要继续。被誉为金牌编剧的 许声亮给出他的人生剧本:“芸芸众生,喧嚣红尘一名简单汉子,虽已习惯于冷眼看世情,却又挚爱着人间 烟火,酷好拼凑文字,挂帅主演浮生一场戏。”

童年的生活 

许声亮的人生剧本要从头说起。他的父亲 许书权当年独自从海南老家飘洋过海来新加坡。 父亲的父母都在海南,哥哥在马来西亚做生意。 许书权性格独立,完全靠自己在新加坡打拼。 母亲范玉香在海南出生,新加坡长大,是家中长 女。因许声亮的外公非常喜欢父亲这个大女婿, 去世后把房子留给大女儿一家照看,也让他们忙照顾弟妹。 

父母在声亮心中的美好形象,定格在了这张1953年拍 摄的结婚照上。他非常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

父亲不想落人口实,越发努力工作,也把 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把房屋重新修缮,并照顾 全家上下,如族长般帮助大家处理各类事务。父 亲很喜欢读书,见识广博。家里常有人来找父亲 帮忙,家中经常高朋满座。父亲坐在中间指点江 山,威严气派。母亲则是温柔的家庭主妇,凡事 以和为贵,遇到亲友有困难,也从中开导劝慰尽力提供帮助

许声亮1963年出生于新加坡,从小就在外 公留下的这栋大屋中长大。房子占地面积很广, 屋后还有大片山坡及美丽的石榴树。房间也很宽 敞,单一个厨房就有现在一个五房式组屋的面 积。许声亮笑说:“如果我家现在还有这样的房 子就发达了。”

在这栋大屋里,有一个于许声亮来说可称 为“秘密花园”的房间,这个房间里有很多米 包麻袋。因母亲有3个妹妹,他的其中一位阿姨 做鸡饭生意,所以囤积了好些米粮。后来陆续有 阿姨出嫁,遗留下很多电影杂志也堆放在这个房 间里。小小的声亮很喜欢跑到这个房间躺在米包 上,翻看这些电影杂志

父亲是海员,经常不在家,怕家中唯一也 是最小的男孩会在外面学坏,就叮嘱母亲要严 格要求,他不要让孩子出去游离、浪荡。所以, 声亮儿时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中。因他是家中 独子,很爱干净,并不与同龄的男孩子玩挖泥 巴、打弹珠、斗蜘蛛的游戏。3个姐姐很疼爱弟 弟,不过与这个小弟弟有年龄差,她们3个年龄相 近,常会躲在房间讲女孩子的话题。声亮独自 一人时就会跑到作为米仓的房间去读他的电影 杂志,进入个人幻想的世界。这些杂志介绍了 当时流行的影片,生动有趣的故事启发了童年的 声亮,他头脑里常会生出许多天马行空的想法。 在表弟表妹来家里时,他们总是喜欢跟在声亮 身后,听他讲有趣的自编故事。声亮有时也扮 作“导游” , 带 领 小 朋 友 们 去 参 观 他 家 的 后花 园与池塘。大片的山坡、绿色的浮萍、残破的朽 木,都成为“导游”讲解的故事资料。

父亲做海员会到世界各地,见多识广。从 欧美回来就会拿回各国钱币教孩子辨认,用世 界地图教孩子地理知识。许声亮记得,小时候父 亲指着地图问他:“这是哪里?”声亮答:“巴 西。”父亲又问:“这里出产什么?”声亮答: “咖啡。”每当他答对,父亲就会很高兴。

声亮回忆,父亲的枕边总会有一些书籍,例 如《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碧血剑》等。 他小学5年级时就偷偷看完了《碧血剑》,父亲发 现后对他说,你应该看《三国演义》,学习些治 国韬略,也可以足智多谋。父亲很崇拜诸葛亮, 给许声亮起名字时,“声”是按照辈分排,然后 为他选择诸葛亮的“亮”字为名,可见父亲对子的厚望。许声亮从小读的书,父亲教授的知 识, 都给他以后的编剧道路埋下了伏笔

许声亮的3位姐姐都是读英校的,只有他读 华校。因为父亲有很深的中华情怀,他认为女儿 要掌握一门外语,以后嫁什么人不知道,可能会 嫁得很远,受过良好的教育能够自食其力,就没 有人可以欺负她们。儿子一定要认祖归宗,以后 要回中国老家拜祭祖先,所以一定要读华校。父 亲从小就给他讲家乡的风物,做人的道理,平时 一家人在一起一律讲海南话,告诉他人生绝不行差踏错

声亮1970年入读化蒙小学。他记得那时他的 作文很棒,数学稍差。经6年时光,1976年声亮 进入海星中学,在当时来讲,海星是所名校,而 且是所天主教华校。小时候,大人带着他去看电 影是非常难得、可以让他兴奋很久的一件事。上 了中学长大了,自由度更高,他可以自己一周看 3部电影!因为学校周二下午是游泳课,周四 下午是伦理课,周六是制服团体“少年军团” 的活动。他对军事类活动没有兴趣,可参加这 些活动,父母就会以为他在学校,而他就有时 间逃课跑去看电影。 许声亮很感激教他英文的 钟老师理解他,没有去“告发”他。钟老师还 说:“许声亮以后可能会成为影评家。”

许声亮看电影时与别人不同,他总是拿着 笔记本认真记录电影对白,连电影海报上演职人 员名单都认真抄写在本子上。有些电影甚至看几 遍,可见他那时是多么疯狂迷恋电影。通过看电 影,他开阔了眼界,使他比同龄人更能体察人情 冷暖,世间百态。许声亮说:“我那段学习生涯 里的最大收获,就是满书包的电影票根。”

1977年,许声亮还记得那个早晨,母亲让他 准备搬家,去把那些无用又耽误学习的电影杂志 全部扔掉,他心里万般不舍。他提着一袋袋的杂 志,几乎要掉下泪来。他说:“那是我人生的一 场浩劫。”

青年的体

日子太瘦,指缝太宽,时光总是抓不住,总 会悄悄溜走。1980年,声亮进入锦茂中学。高 中这3年是他进入青春期的叛逆时光。谈恋爱不 成功,岁月苦闷惆怅,他常常一个人跑去榜鹅海 边,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看海,直到看累了才回 家。这些苦闷惆怅使他喜欢上中国古典诗词,尤 其那些凄婉的词句仿佛写出他的心声。他常陶醉 在悲伤的词句之中。那时他即孤单又孤僻,不愿 与人沟通,与父母的关系也很疏远,唯有从诗词 中寻找慰籍。他很感谢教过他的华文老师,他那 时寄情诗词,以写文章来发泄苦闷

声亮很“叛逆”,当兵时人人光头,他偏要去“电”头, 他认为当年勇气可嘉

这样的日子到1983年他去当兵为止,2年半 的军营生活改变了他。声亮那时因为近视很深伴 有散光,被指派去做文书工作,而且负责机密文 件。他工作认真守口如瓶,受到上司赏识也受到 同伴欢迎,结交了许多朋友。那时他喜欢上金的《笑傲江湖》,其侠义精神也对他的性格产生 了影响

国民服役期间,他以兼职娱乐记者身份加 入著名杂志《综艺杂志》负责采访、专题写作、 影视评论工作。访问过很多海内外巨星,如已故 的邓丽君、梅艳芳等,以及成龙、费翔、蔡琴、 汤镇宗等

1986年,声亮进入地铁管理局工作,那时工 作时间规律,有时间报读新加坡广播局(SBC) 的专业编剧课程 (Professional Script Writing Course)。学习期间他表现优异,老师梁立人觉 得他在电影方面的知识非常丰富,给予他很大鼓 励。之后他加入电视台,成为职业编剧,成就了 很多作品,成绩斐然

1995年,声亮凭《家有一宝》荣获新加坡 红星大奖最佳剧本奖,亚太电视节最佳电视剧 奖。1996年,他把事业重心部分转向到新加坡的 舞台剧,陆续发表多部舞台剧本。他觉得写舞台 剧可以更贴近观众。坐在台下和观众一起看戏, 可以让他更仔细地体会观众的反应、分析观众的 心理,让个人在剧中的情感体验能在观众群中加 以验证,以寻找某种戏剧和生活的共鸣

梁立人老师(前排左二)是声亮(前排左一)很尊敬的老师, 也是提拔他的人,可惜老人家因病逝世,影视圈痛失英才

创作即生

1999年时,声亮受到朋友的鼓舞选择到北京 生活,在北京电影学院修读硕士文凭(Masters in Film Making)。一位朋友在电影学院旁边 正好有一栋房子,让许声亮免费居住,再帮忙照 顾一位奶奶。因声亮很讨老人家喜欢,后来几乎 成了老人的半个孙子。他很喜欢北京的生活,一 个重要原因是有一个固定的家。北京烤鸭和冬日 里冒着热气的木炭铜火锅,与朋友天南地北畅谈 戏剧都成为他对北京的美好记忆。因为北京天气 寒冷,声亮时常生病,可每当有朋友邀约,大家 聊起电影,病就奇迹般地好了。他非常喜欢聊创 作,这使他兴奋!聊完回家后他就又是一副病恹 恹的状态

读北京电影学院时许声亮已经36岁了,他放 下电视台的高薪工作,毅然决然地去读书。他那 时不满足于新加坡的中文写作环境,把目标转向 中国,并得到新传媒电视台的支持。在读电影学 院时,有一些作业需要自己去拍片,其他同学大 都是年龄较小的应届学生,只是在北京周边找素 材拍摄,而许声亮那时已经有很好的经济基础他独自坐飞机去重庆拍夜景,作业自然有很好的 呈现效果

1997年创作生涯中,新加坡电视剧《陌生人》是很大 手笔的投资,当时创作组走遍曼谷、香港、上海、台 北、民丹岛等地,收集当地财经资料,创作态度认真 (前排左一许声亮)

声亮当时已非常有创作经验,认识很多朋 友。香港金牌编剧杜国威是他的好友,两人因 声亮帮忙给杜国威的剧本《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做中文翻译而结识。北京电影学院的论文,声亮 就写了《杜国威电影研究》。许声亮表示,和这 样的大师级人物有诸多接触并拥有兄弟般情谊使 他受益良

在读书期间,声亮坚持创作。2000年,他的 剧本《琼园咖啡香》荣获当年新加坡电视台最佳 电视剧、最佳剧本、最高收视率三项大奖

2003年许声亮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他决 定留在北京,参与当地影视业发展。2003年至 2007年间,他先后完成多部中国国产电视剧,广 受好评

2006年,他与新加坡Toy肥料厂剧团合作, 凭戏曲舞台剧《妖精》,获“第六届海峡时报生 活版”提名最佳原创编剧奖,并于2008年受邀赴 俄罗斯圣彼得堡演出

斯圣彼得堡演出。 2010年,声亮的舞台剧剧本《我在柬埔寨的 日子》被新加坡戏剧团体“戏剧盒”编辑成书,被 誉为20年来最重要舞台剧本之一。 同年他创办 “智者国际影视文化私人有限公司”(Wisdom Entertainment International Pte Ltd),陆 续向中国、新加坡两地影视圈、出版界发展

2016年,声亮创作的《妈姐》荣获2018年 韩国釜山国际电视节评审特别大奖,并参与马来 西亚60周年国庆特备节目。

多年来,声亮的创作不计其数。2018年,新 加坡艺术理事会赞助出版《许声亮剧本集 ——那 年那夜那些戏》。新加坡艺联剧团为他发布1996 至2016年间他所撰写的7部舞台剧本。包括《那 年,那夜,那些人》、《李大傻》、《山海经版 之夜莺》、《老人与妓女》、《江南烟雨童》、 《新风雨牛车水》及《功德》。当时,戏剧界名 人陈兆锦和刘锦煌从导演的角度谈许声亮的剧 作,一时成为热点

2020年因疫情的关系,诸多活动都在线上 举办。许声亮与新加坡资深剧团“艺联”合作, 制作网上谈话性节目《咖啡无界限》。在网络、 脸书、YouTube播出后,效果良好,海内外观众 众多。可见,疫情也隔不断声亮的创作热情。因 为,这就是他的生活!

2019年9月7日,香港动乱,声亮“冒险”赴港参观杜国威(中)首 次个人画展,近年,杜老“弃笔投画”,声亮对他的作品很是喜欢

生活即创作 

声亮感慨:做编剧一定要耐得住清寒和寂 寞。他以前也想过转行,他喜欢设计,曾经想 过读珠宝设计课程。然而,编故事是他的最爱, 而且他想做最出色的编剧,当年工作形式电脑 化,他是少数先用电脑写剧本的编剧。在编剧行 业,有人只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很强硬,不愿听 取他人意见。而他说自己是“变色龙”,可以 按市场口味写剧本,也可以很自我写自己喜欢 的东西

许声亮表示,自己在创作这一行是永远没有 退休的,他说如果有一天联系不到他,朋友去推 开他书房的门,可能会看到他坐在电脑前一动不 动,那时你便知道发生了什么。他说:“除非上 帝不让我写,不然我活到90岁也会创作到生命的 最后一天。我真的很喜欢创作!”他要保持对这 个世界的兴奋度,一直创作下去

谈到个人生活,声亮说,单身的生活更适合 他。他的一位朋友觉得这是一件失败的事,声亮 觉得这是个人的选择,没有家庭小孩的羁绊,他 可以有更多时间创作。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 角,上帝派给你的角色要演好,积极面对生活,不要有任何的负面情绪。 这样人也会年轻一些。

回望人生路,许声亮回忆起父母。父 亲89 年过世,病痛缠身;09年母亲也走了。他性格中 有父亲的血性同时兼具母亲的似水柔情。记忆中 父亲早起练武,虎虎生风的拳脚、油亮整齐的头 发,都永远逝去了。 正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的遗憾!少年时叛逆执拗的角色,让声亮多少有 些追悔,但正因为有这些生活中的角色体验,才 让他积累了今天对人性的深刻感悟。 2021年, 许声亮的初步计划是,出版一本新书《我的父亲 母亲》小说集

声亮的剧本里讲述的是人间的悲欢离合, 声亮的生活中关注的是剧本的爱恨情仇。声亮从 童年到壮年,都用心体验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努力体验着人生每一阶段的角色。目前的他,已 经将生活和创作融为一体,仿佛庄周梦蝶,二者 的角色互为表里,戏里戏外,皆是同样的人生。 行笔至此,笔者想借用斯坦尼的理念:声亮不是 在创作,而是在生活。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处 处蕴藏创作的火花。

作者为本刊特约记者

Home/People, Yuan #149, Yuan Magazine/在创作中生活的许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