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古琴文化调研
文图·罗苏理
古琴,又称瑶琴、五弦琴或七弦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为崇高的乐器,历来受传统文人所喜爱,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笔者作为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的古琴首席,自2016年起到新加坡进行访问演出开始,在此3年间,不断往返于中新两地,也调查了许多新加坡的古琴活动,感受到狮城群众对华乐的热爱,极为触动。有感于古琴文化近年来逐渐复兴,在大中华文化圈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国际学术交流期间,因缘际会结识南洋理工大学华裔馆的罗必明先生,多次就古琴方面与其进行交流,并作为艺术顾问,受邀举办了数场古琴知识普及的公益讲座,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藉此机缘,本人从华裔馆的资料入手,结合亲身参与的一些古琴活动,将新加坡的古琴发展情况介绍如下。
新加坡本地的琴人
新加坡已故琴家莫泽熙,是一位音乐工作者,讲授古筝,在本地非常有名,也懂作曲、指挥等。他在晚年时痴迷古琴,甚至反对人学古筝,劝人学古琴。最早新加坡当地并无古琴的传承,他因而自己摸索古琴的演奏技巧,竟然能够无师自通,掌握了古琴的弹奏方法,这一点,使中国的演奏家也为之惊讶。后来莫泽熙多次到中国拜访古琴名家,包括吴景略、李允中、李祥霆等。还曾举办了苏州琴家吴兆基到新加坡讲学的活动。吴兆基曾在中国音乐杂志上发表短文《古琴进入新加坡——访星见闻与感想》,文章中说道,在1988年7、8月间,应由莫泽熙发起共有九位古琴音乐爱好者之联名邀请,以讲授古琴为目的,访问了新加坡。正是在莫泽熙的推动下,后来新加坡弹琴者逐渐发展至数十人。
中新建交之后,有不少有志学习中华音乐的新加坡年轻人到中国求学,也有个别对古琴进行专业的学习。现今,新加坡学琴的人也很多,在新加坡推广古琴的人中,比较著名的就是新加坡琴家蒋保罗、新加坡华乐团笙、古琴演奏家钟之岳、新加坡琴家纪志群。
蒋保罗弹琴多年,有藏琴数张,非常热爱文艺事业,在新加坡以川剧及古琴著称。
钟之岳师从戴晓莲学琴,于2013年创立“龢乐斋”艺术中心,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龢乐斋”艺术中心已成为新加坡本地规模最大的古琴培训机构之一。曾先后邀请了戴晓莲、李祥霆、龚一、裴金宝、姚公白等琴家举办讲座、古琴雅集等活动。还多次承办新加坡古琴艺术节,先后培养了两百多名古琴学员,并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成功举办了两场师生音乐会,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纪志群于90年代从新加坡到上海音乐学院跟随琴家林友仁、龚一学习古琴,于2006年师从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吴文光,2014年获得国内第一个古琴博士学位。在新加坡,纪志群在琴坛早就享有盛誉。但近年来,纪志群的古琴活动主要在中国展开。
新加坡琴人庄永康于2012年在《源》期刊中写作“琴难舍”专栏,持续三年,共刊出二十期,写作有关琴曲琴人的随想,以及新加坡古琴见闻,后汇总至《琴难舍》一书。从此书中,亦可读到许多新加坡的古琴活动。
中国琴家的新加坡演出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李祥霆、吴兆基、龚一、曾成伟、李凤云等琴家都曾到新加坡演奏古琴。
80年代,李祥霆曾携宋琴到新加坡演出。在滨海艺术中心举办的“艺满中秋”系列节目
中,李祥霆举办古琴音乐会,演出前一晚,还有新马当地两位琴人到滨海艺术中心与其交谈。
1998年11月底,新加坡华乐团呈献古琴演出,《古琴之夜》演出琴家有李祥霆、龚一、曾成伟和李凤云。《琴韵心声》为古琴与乐队专场,曲目包括《平沙落雁》、《韦编三绝》、《神人畅》、《醉渔唱晚》、《古怨》、《离骚》等。
新加坡养心琴社曾在义安文化中心举办三天的古琴演奏与诗书展。《琴韵诗魂》演奏会,马杰和戴晓莲分别演奏了《流水》。
2012年9月29日,美国琴家唐世璋在滨海艺术中心“艺满中秋”系列活动中举行了一场古琴入门演奏讲座。
2016年7月16日,苏州琴家裴金宝和裴琴子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讲座《从吴门古琴唱谱论中国古琴传统运韵味》。
2017年10月7日,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剧场举行了由新中友好协会和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的“天涯共此时之雅音追月”音乐会,南洋理工大学华裔馆为支持单位。中国河南琴家罗苏理和笛箫演奏家贺小帅受邀演奏,表演经典古曲《阳关三叠》以及古琴弹唱《关山月》。8日,罗苏理在南洋理工大学华裔馆举办《华夏正声·大音承传——琴箫弦歌欣赏会》。
2019年1月11日,中国河南琴家罗苏理(笔者)携弟子程方、王玥、刘旭冉、田华一行来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华裔馆,举办了一场新年音乐欣赏会——《古琴、音律美学与人文精神》,受到了南洋理工大学师生的热烈欢迎。12日,由南洋文化中心和南洋理工大学华裔馆主办的琴筝音乐会《千年古韵、琴诵经典》在滨海艺术中心举行。演出特邀罗苏理与新加坡古筝演奏家尹群等共同演绎琴筝古乐。
2019年8月10日,罗苏理在南洋理工大学华裔馆举办《玉徽清歌——中华古典诗词吟唱兼古琴作品展》,演唱多首经典琴歌。在古琴作品展中,展出12张不同形制、各具风格的亲斫古琴,在华裔馆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
可以说,中新之间的文化交流十分密切,古琴活动也在持续升温。有越来越多的新加坡人开始关注古琴,并开始学习。
与新加坡当地琴人的交流
笔者自2016年起到新加坡进行访问演出,期间经常举办古琴讲座,为狮城民众公益普及古琴及琴歌的知识,多次参与本地音乐会的演出,并且就一些琴学观点与新加坡琴人交流。
2019年8月7日至12日,2019年首届《南洋杯》国际艺术节暨国际华乐大赛在新加坡隆重举办,此次赛事由南洋文化中心主办,新中友好协会和华裔馆协办。这是首次在新加坡举办包含古琴的国际性器乐赛事。在此期间,笔者有幸受大赛组委会邀请,担任此次大赛的古琴评委,并且在中国号召琴人参加比赛,最终河南地区的琴人有三十余人报名参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也是首次在赛后,艺术节组委会特别安排获奖选手和演奏家在“滨海艺术中心-独奏厅”,为大家呈现高水准的专场音乐会。由笔者独奏《流水》,并与参赛琴友合奏经典琴歌《卧龙吟》。
在艺术节期间,笔者带领中国琴人前往钟之岳的龢乐斋古琴艺术中心参观。钟之岳特为琴友们做了一场雅集。他详细地介绍了近十几年古琴在新加坡的发展,还展示一些流传在新加坡的文物展品,其中包括琴家管平湖先生的画作。中新两地琴人纷纷展现琴艺,笔者在现场为观众弹唱了琴歌《陋室铭》、《精忠词》,以及演奏了琴曲《松下观涛》。此三首曲目,均出自于清代的中州派传谱,《琴学练要》和《研露楼琴谱》,并由本人打谱,这也是这三首中州派琴曲在海外的首次展示。在期间,笔者亦讲述了清代中州派的历史渊源,引起了钟之岳的关注。
后来钟之岳打谱了一首琴曲,名为《欢蝶梦》,传为中州派琴曲。钟之岳讲述,他的一位学生是黄廷元家族在新加坡的后人,珍藏有一本家传百年的孤本琴谱。厦门黄廷元是有着“辛亥革命英杰”之称的厦门绅商,爱弹古琴,家传有许多古琴与琴谱,因为战乱更迭,后人已不会弹琴,以致古音中断。后来在整理先人的藏琴和琴谱时,在一张名为“中和”的古琴后面,发现刻有铭文“先父廷元公善操古琴,传中州派。日人侵华,忽卒辞庙,仅携数张投荒南海,廿年来再经离乱,故乡存琴不知去向矣。”
钟之岳先生因讲流传在福建厦门的琴派是起源于中州派,那么是否由他打谱出来的这首琴曲《欢蝶梦》源头来自河南呢?这便又是一段值得深入研究的故事。
笔者也带领团队拜访新加坡琴家蒋保罗。蒋保罗将自己收藏的多张古琴展示出来,其中一张是其珍爱的明代古琴,名“飞泉”,并毫不吝惜地提供给琴友们展现琴艺。
在南洋地区,至今还有许多传统文人,传统文艺的学习氛围浓厚。许多海外藏琴都在新加坡,琴人的群体也逐渐强大。通过这几年的国际交流,以新加坡为中心在南洋地区的考察,加上与新地琴人的交往,笔者认为新加坡的琴学交流也更加密切、学术氛围愈发浓厚了。
因为时间有限,写作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未来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交流学习,对新加坡的古琴文化,做出更有力度的调研。
(作者为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古琴首席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