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个家
文·陈歆媁
锦茂大牌21
2000年至2016年 | 外公、外婆和我
我是外公外婆亲手带大的。上幼稚园之前,爸爸妈妈都忙于工作,没时间照顾我,早上7点就把我寄放在外公外婆家,晚上8点再把我领回去。上幼稚园和小学,我都坐校车回外公外婆家;上中学,我每天放了学自己搭巴士回他们家。16年,16年来三分之二的时间是与外婆外公一起过的。
外公在锦茂湿巴刹卖观赏鱼,卖了30多年。外婆是个家庭主妇,三餐由她负责。她偶尔也会下来帮忙看店。他们俩结婚50年了,恩爱至今。他们恩爱的方式虽有点不一样,沟通方式也很另类,一开口就得吵架,过了5分钟又重修如好。他们对彼此的爱是实实在在铁打的。
星期一,外公会提早收店,外婆会早早把午餐煮好。香喷喷的西兰花,油而不腻的菜脯蛋,炖了4个小时的ABC汤,都是我和弟弟最爱吃的。1点半,我和弟弟一起搭校车回到外公外婆家。冲凉,吃饭,准备和外公外婆一起去“街街”。我们通常会搭地铁去新达城,或者义安城,最常去怡丰城。两老带着两小,开心,不在于买东西的多少,而在于作伴。随着他们的脚步,一起欣赏沿途的风景……是谁说星期一是忧郁的蓝色呢?我和外婆外公一起过的每一个星期一,是活力四射的橘色,是清新的绿色,是温馨的粉红色,是灿烂的黄色。
星期二,今天的菜单是扣肉包,白白嫩嫩的包子夹着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的扣肉,扣肉像是心甘情愿地被包子征服……不,是外婆的手艺好!外面那些自称“米其林3星”的餐馆都没得比!一个,两个,三个,我和弟弟吃得津津有味,吃得肚子圆圆的还不肯停下来。“记得留一点给阿公吃啊!不要吃到完!”“哦!”
星期三、星期四,这两天差不多一样。放学,回家,冲凉,吃午餐,做功课,试着在电视机的吵闹下不分心,睡午觉,起来,吃晚餐,爸爸妈妈领我们回家。
星期五,外公的炒饭!
“看啊,先放鸡蛋,放一点盐,炒一下。然后拿起来,炒虾和四季豆。熟了后,把饭、鸡蛋和葱加进去,翻炒三分钟,加酱油,这样就好了啊!”
顿时,厨房里散发出炒鸡蛋的香味,葱的翠绿,虾仁的鲜味,我的肚子不知觉地咕噜咕噜叫起来。
“肚子饿了吧?快点去洗手。阿公再做一道你最喜欢吃的!”
鲍鱼!阿扎!酸酸甜甜辣辣,配肉质细嫩的鲍鱼片,我们公孙俩最喜欢的一道菜,也是我们之间的小秘密。我们就在厨房,慢慢地品尝这道佳肴,时不时还得注意外婆的动静,深怕被发现,又得挨骂。
信加大牌604
2000年至2016年 | 爸爸、妈妈、弟弟和我
爸爸是裕廊集团的一名电气工程师。妈妈在一个国际公司里当销售员,负责销售软件。弟弟比我小四岁,十分调皮可爱。我们住在五房式组屋,23楼。家里虽有三个房间,但我们四个却一起挤在主人房,爸爸妈妈睡一张大号床,我和弟弟共享双层床,我睡上面,他睡下面。其他两个房间,一间是书房,另一间是衣房(整间房都是衣橱塞满衣服)。
我先说我和弟弟的故事吧。人们都说,哥哥是上帝送给妹妹的情书,而弟弟是上帝给姐姐下的战书。这句话一点儿都没错。我是家里的长女,是外公外婆的第一个孙,所以最好的食物和衣服都归我一人,没有人跟我抢。我当了四年的掌上明珠,还没当够,就“噗”出来一个弟弟?弟弟为何物?弟弟就是来抢姐姐的“恩宠”的呀!抢我的玩具不够,还要跟我抢床位,这也抢,那也抢,连爸爸妈妈外公外婆舅舅舅妈都偏爱他。“你是姐姐,要多让着弟弟。”“姐姐要做好榜样给弟弟看。”姐姐的义务还真多。我不当这姐姐算了!我正生闷气的时候,三岁的弟弟看了看我,走出去,又进来,手上拿着我最爱吃的果冻,说:“姐姐,给你,不要生气。”这时,我的心慢慢地融化了,弟弟这么小,却懂得哄我高兴。我这个做姐姐的,还真是要检讨检讨。
妈妈呢,就像一般的“母老虎”,刀子嘴,豆腐心。我从小就被管得很严,不可以参加朋友的生日派对,放学后要马上回家,不可以和朋友出去,只能在家里读书,不允许我玩电脑游戏……根本就是个囚犯嘛。十三年,我几乎每个月都吃上妈妈为我精心准备的拿手好菜:藤条。忘记做她给我的课外作业,藤条;跟弟弟玩耍玩疯了,藤条;考试考得乱七八糟,送上一盘香喷喷的藤条。当我渐渐长大,妈妈意识到送藤条已不是最佳方式。像我这样在经历叛逆期的孩子,必须好好沟通,一味的打骂只能使我更加叛逆。所以,妈妈在我上了中学之后,就再也没有打过我了。
爸爸。我只记得爸爸忙于工作,拜一到拜五,我很少见到他,只有在车上,从外公外婆家到家里的那段路程,我们谈上几句话。拜六和拜天,他还是在忙。妈妈每次为了这件事,跟爸爸吵架。他们会等到我和弟弟睡着了,才在客厅里吵。却不知,我还没睡,弟弟也还没睡。
“姐,我害怕。”
“不用怕,他们只是大声说话,就像阿公和阿嬷那样,睡吧。”
我也不是恨爸爸。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他就不能多陪陪我们,多关心一下妈妈,关心一下我和弟弟……
锦茂大牌6
2017年至今 | 妈妈、弟弟和我
爸爸妈妈离婚了。也好,至少妈妈不用晚上自己一个人哭。我只是有点担心弟弟,毕竟他才十三岁,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家庭破裂这种事,还是会有影响的。我们搬离了那个家,住进了姨姨留在新加坡的一间屋子(姨姨嫁给了英国人,在英国生活)。刚开始,有点不适应,不是因为爸爸不在同一个屋檐下,他在与不在也没什么区别。过了两三个月后,慢慢适应了较小间的屋子,适应了环境。我觉得呢,搬来新家,最好的事就是步行五分钟就可到外公外婆家。也就是说,步行五分钟就有饭吃!
当初弟弟读小学一年级,我小学五年级,我们读同一所小学,形影不离。我上中学,弟弟还在小学,见面的次数减少,每天放学后还是会一起回外婆外公家。过后我上初级学院,弟弟开始他的中学旅程,我每天都在学校忙课外活动,只能在晚上回家时,跟他说上几句话。现在我上大学,弟弟中三。我搬进了宿舍,只有拜六和拜天能见面。虽然我和弟弟的共同话题不再那么多了,相处时间也减少了,但关系还是很好的。他有时会与我说起学校里发生的趣事,我偶尔会与他说些悄悄话。
我和妈妈呢,虽是母女,感情却是闺蜜,无话不说,没有任何隐藏,有时候一起一边追戏一边享受着红酒。可能是因为我长大了吧,能体谅妈妈,懂得妈妈的辛苦,而妈妈也学会了如何与我沟通,促进亲子关系。
未完待续。
林高评语
写三个家都聚焦在人物。祖孙之间、兄妹之间、母女之间的真诚相爱弥补了作者成长过程的遗憾——缺少了父爱。也终于明白,生命的成长包含了缺失。譬如吃这么一件日常琐碎,作者写来却看到人物关系的美好,彼此之间的关爱和快乐。叙事率真直白是这篇散文的亮点,美好的东西是可以这样简单的。领会了其中的况味——甜与酸——是文字要传达的信息,这个就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