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保健
文·李曰琳
女性在月经前7-14天, 出现头痛、乳房胀痛、全身乏力、紧张、压抑或易怒、烦躁、失眠、腹痛、水肿等一系列症状。月经来过以后,症状自然消失,称为经前紧张综合征(premenstrual tension syndrome,PMS)。大多数女性表现轻度经前紧张综合征,少数表现精神症状及性格行为改变,严重者会影响生活和工作。
目前普遍认为经前期激素波动是经前紧张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另外丘脑下部-垂体-卵巢-子宫轴调节功能紊乱,影响神经内分泌变化;某些维生素缺乏都与经前紧张综合征有一定关系。压力和抑郁的程度也会进一步加重症状。
中医将经前紧张综合征按照出现的症状,详细地分为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眩晕、经行身痛、经行泄泻、经行吐衄、经行浮肿、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情志异常、经行口米、经行风疹块等一系列病症,并针对每一病症的各种不同表现进行辨证分型,根据不同体质不同证型进行施治。如:头痛,根据辨证可以分为气血虚弱、阴虚阳亢、瘀血阻滞、痰湿中阻四型,根据患者的症状,或益气补血,或滋阴潜阳,或活血化瘀,或燥湿通络,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这里针对几个临床常见的经前紧张综合征症状,介绍一下中医的治疗方法。
经行头痛
每到月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明显的头痛,严重者剧痛难忍,甚至呕吐。经行头痛有虚实之分,大多痛于经前或经期,多胀痛或刺痛的为实证;多在经后或行经将净时头晕隐痛,多为虚症。中医以调理气血为主,使气顺血和,清窍得养,则头痛自止。
- 血虚头痛:经期或经后头晕头痛,心悸少寐,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虚细。
治法:养血益气。
方药:八珍汤加减,用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枸杞、首乌等滋阴养血。
中药也可以同时配合针灸穴位:如关元、气海、足三里、中极等温养冲任,调补气血。
- 肝火头痛:经行头痛,或巅顶掣痛,头晕目眩,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柔肝熄风。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用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茯苓、枸杞、菊花、夏枯草、白蒺藜等平肝熄风。
同时可以配合针灸穴位:如太冲、太溪、百会、风池、三阴交等平肝潜阳,滋水涵木。
- 血瘀头痛:每到经前、经期头痛剧烈,经色紫黯有血块,伴有小腹疼痛,舌黯或有瘀点,脉细涩。
治法:调气活血, 化瘀通络。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用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麝香、生姜、大枣等化瘀止痛。
同时配合针灸穴位: 如合谷、血海、三阴交、太阳穴、阿是穴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经行泄泻
每值行经前后或经期,大便溏薄,或清稀如水,一日数次,称为经行泄泻。若大便稀薄,脘腹胀满,多为脾虚;若大便清稀如水,天亮前而泻,畏寒肢冷,多为肾气虚寒所致。中医治疗以健脾温肾为主。
- 脾虚泄泻:经前或经期,大便溏泄,脘腹胀满,神疲肢软,面浮肢肿,经量多,色淡质薄, 舌淡红苔白,脉濡缓。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调经。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用人参、白术、茯苓、扁豆、甘草、山药、桔梗、薏苡仁、砂仁等健脾化湿止泻。
- 肾虚泄泻:经行或经后,大便泄泻,腰膝酸软,头昏耳鸣,畏寒肢冷,经色淡,质清稀,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肾扶阳,暖土固肠。
方药:健固汤合四神丸加减,用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巴戟天、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等温肾健脾, 固涩止泻。
经行泄泻还可以配合艾灸穴位,如脾腧、肾腧、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加强健脾温肾止泻的效果。
因症状和分型较多, 以下针对一些常见经行紧张综合征的症状,推荐一些食疗方法,帮助舒缓一些经前紧张综合征症状。请对症使用,若不能辨别自己的体质特点,请在使用前咨询中医师,以便对症下药。
食疗方法 (框起来)
蔓荆子菊花茶
材料:蔓荆子3g、杭白菊3g、枸杞3g、冰糖3g、泡茶饮。
功效:平肝潜阳,疏风止痛。适合经前或经期阳头痛,烦躁易怒的阳亢型经行头痛。
桂圆紫米粥
材料:桂圆、红豆、红枣、薏米、莲子、银耳、陈皮适量、加黑糖熬粥。
功效:益气养血,调经止晕。适合经前或经后气血亏虚型经行眩晕。
健脾止泻粥
材料: 淮山30 g 、芡实15 g 、茯苓15g、粳米50g,加水熬粥。
功效:健脾益气,除湿止泻。适合经前或经期大便溏泻、脘腹胀满、神疲、经量多而色淡的脾气虚型经行泄泻。
三花茶
材料:佛手6g、绿梅花10个、玫瑰花15个、冰糖适量,泡茶饮。
功效: 疏肝理气, 通络止痛。适合经前乳房胀痛, 胸胁胀满的气滞型的经行乳房胀痛。
姜黄奶茶
材料:姜黄1茶匙、肉桂粉1 / 2茶匙、牛奶200ml 、一起煮滚后过滤, 加入1茶匙蜂蜜即可当茶饮。
功效:活血化瘀, 通经止痛。适合经期肢体疼痛、屈伸不利、少腹坠胀的血瘀型经行
身痛。
甘麦大枣汤
材料: 浮小麦6g、大枣5 颗、甘草6g、加500ml 水煮成茶饮。
功效:补血安神定志。适合经前或经期精神抑郁、烦躁、失眠的心血不足的经行情志异常。
(作者为中医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