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 精益求精
文图 · 卢泓胜
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做到极致,就是一门艺术。”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过去7年在我身边的同学与同事,他们都以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斗,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到尽善尽美,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追求极致。我在北京读大学的4年,感受到了清华人“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我工作的这3年来,体会到了香港人与港漂“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清华4年,领悟“自强不息”
清华大学是中国的顶尖高等学府,身边的同学都是各个省份名列前茅的优秀考生。还记得2012年的冬天,我在清华大学的第一门考试—《微积分》。这门考试对我而言意义非凡,它是我人生第一个用中文完成的数学考试,也是我第一次在零下十度冒着飞雪骑着自行车赶往考场。
两周后,考试成绩出炉了!习惯了英国剑桥“A”水准打分体系的我,对自己70余分的成绩感到满足(毕竟在“A”水准的打分体系中,70分就是“A”级别了)。但没想到,我的排名不尽人意,令我非常震惊。
之后我很好奇地向班里的同学了解一下情况,没想到大家追求的不是70分,而是100分!身边的同学也经常对我开玩笑说:“学霸们拿100分的原因,是因为考试的满分只有100分!”后来,我明白了为什么身边的同学都很用心地把握考试中的每一分。每一届高考有将近1000万的学生参加考试,在高考中每失去一分,高考排名就会往后几万个名次!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准备高考,追求完美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
我很庆幸当初选择了到清华念书,让我和中国顶尖的学生一起上课学习,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鞭策自己,追求我们“心目中的100”。很幸运地,经过了两年的努力,我在大三的时候拿到了我在清华的第一个“100分”—一门“C++编程”课程。这时我才充分明白为什么身边的同学都在追求完美。因为当你追求卓越时,达到目标的满足感是言语无法形容的。后来我开始念书念上了瘾,在毕业那年,年级排名还算可以,获得了“优良毕业生奖”,也算是为我在清华4年的学习经历画上了美好句点。
香港3年,领教“精益求精”
毕业后,我很幸运在香港找到了一份与金融领域相关的工作。我的祖籍是福建,我不会说粤语,小时候也没怎么看香港电视剧,所以对香港比较陌生。但我知道这里是一个精英汇聚的国际金融中心。
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第一件需要做的事就是找房子租。和房屋中介一起四处看了一圈后,我才知道什么叫做“寸土是金”。香港的租金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应届生来说是难以承担的。最后,我还是忍痛签下了人生第一个两年的租约。
后来,通过我和同事们的讨论才发现,一般香港人在租金上的消费大概在薪水的30%到50%之间,生活费的压力可想而知。我想可能因为如此,香港的百姓都非常重视自己的工作,因为如果不幸失业,不到半年就可能缴不起房租,不只影响自己,也会拖累家人。正是这样的生存环境,他们不断地为更美好的生活打拼,不断地寻找与发掘自己在职场上的优势,以便保住饭碗。这样的环境孕育了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在香港的这3年我遇到了很多有志青年以及成功导师,而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习惯:今天的自己要比昨天的自己强。他们不会和别人比,他们只和昨天的自己比。他们不会过度在意别人的评价。当别人说他们不好时,他们不会停下脚步;当别人说他们好时,他们也不会停下脚步。就这样,他们以一种“胜不骄、败不馁”的态度,持续追求成为更卓越的自己。
工作上,能和积极向上的同事并肩作战让我不断快速地成长。最为难忘的是我在两年前参加的一个公司内部跨越亚太区的创新比赛。我和3位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向公司高层展示了如何应用“大数据”来完善现有的的衍生品交易流程,让工作更有效率。这个项目获得了评审团的青睐,我们也在100多个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获得前三甲。每一位参加比赛的同事的初衷都是精益求精,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大家一同努力,在工作以外的时间里思考如何进步,对我来说是个非凡的经历。
在香港的3年,我从身边的同事学习到了很多学校所学不到的宝贵经验。香港人追求高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让我敬佩不已。他们秉持着追求效率、追求卓越的态度,撑起了一座国际金融大都会。
有位人生导师曾对我说:“人生的路很长,但时间很短。”很庆幸在短短的7年中,我可以从身边的清华人、香港人与港漂身上学习到自强不息、精益求精的精神。他们用行动不断提醒着我:“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做到极致,就是一门艺术。”
(作者为第一届宗乡总会奖学金得主,现任瑞银投资银行副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