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舞者
——严众莲的如斯人生
文·沈芯蕊
图·受访者提供
宋代周敦颐有《爱莲说》之文,文言:“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莲的情怀虽不坐拥金银万贯,却另有一种惬意自适的乐趣,按照自己的喜好规划人生之路。本文的主人公严众莲,其名为莲,与这莲的性格恰好契合。
小娘惹童年记忆
走近聚舞坊,这便是严众莲的舞蹈大本营。仔细看这栋小楼,南洋风格的色彩艳丽明快,娘惹风格的装饰俏丽动人,正如聚舞坊所演出的舞蹈一样极具本土特色;凭栏、门窗等处的精美雕花,唯美而色彩浓郁,既独树一帜又具国际化,正如其舞蹈风格灵魂中东方与西方的结合。
娘惹,这两个字婉转的音韵带着温柔缠绵的味道,卡巴雅和纱笼花布,以及繁复的刺绣、缀满细珠的鞋面,都代表着旧时光里消逝的优雅 。
这样的风格也许是源于童年的记忆,朦胧却充满南洋风的娘惹情愫。严众莲小时候的家,装饰风格是娘惹情怀的,因为母亲是一位出生于印尼的娘惹。小小的女孩记忆中有花花绿绿的瓷砖、家具古老美丽、有动人的雕刻和母亲刺绣精美的娘惹装。眼前展开一幅温暖的画面,丝绸、亚麻、艳丽的色彩和绣花……
小时候的她,与父母、兄弟姐妹,还有小奶奶住在一起。因为爷爷和以前的男人一样,都是一夫多妻,小时候陪伴照顾她的小奶奶是爷爷最小的妻子,大家一直生活在一起,直到小奶奶离世。儿时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共有8个,上面3个兄姐。排行第4的她,笑说自己是没人管也没人疼惜的那一个,所以可以随自己的心愿做事,跑出去学舞蹈也没遭家人反对。因舞蹈并不是一个可以赚大钱的行业,所以一般父母会希望儿女学习些有发展和好谋生的专业。然而,舞之魅力不断吸引着她,她在这一方天地挥洒自如,手到、身到 、意到、眼到,她的舞蹈形神兼备,受到老师的夸奖,这了她更大的信心。
笔者问及父母家人对她学舞的影响,她笑说家人不反对就谢天谢地了。家中并没有人从事艺术行业,除了父亲喜爱音乐,会吹笛子和口琴。小时候的她就喜欢音乐和舞蹈,是因为全家都是天主教徒,也住在教堂旁边,家人会一起去教堂唱歌。这也是童年快乐的记忆。
虽然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可父母都很勤劳朴实,日子还过得去。那时父母亲在学校的餐厅有一个小档口,卖食物和水。严众莲后来没有选择读大学,父母年纪大了,她觉得自己应该早点出来做工帮忙家里。她工作后也总是与家人分享快乐,报喜不报忧。
人生之舞
严众莲与家中另外两姐妹,严聚月、严珠花,还有先生蔡兆祺,都是立化中学毕业的。她很喜欢立化的校训:立德立功,化愚化顽。这永恒的精神引导着她、启发着她。她很感恩立化中学对她人生的教导和影响。与先生蔡兆祺也是在高中时结缘,后因2人都爱好舞蹈而走到一起,在十几年后结为连理。
因自小对音乐和舞蹈的酷爱,严众莲求学时积极参加学校的舞蹈活动, 热爱民族舞、芭蕾舞及现代舞。有时间时不是自己在练舞或演出,便是去观赏舞蹈表演。高中毕业后,严众莲在建屋发展局工作,因舞蹈演出常常要请假,上司的脸色就会不好看。结婚后,她决定辞去工作,专心从事舞蹈行业。1979年,严众莲考入新加坡国家舞蹈团,这是她舞蹈生涯的正式开始。她的老师李淑芬,当时是华族舞蹈编导。李老师为锻炼团员们的毅力与刻苦耐劳,上课时会要求大家早来热身,但并不按指定的时间下课。团员们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舞蹈学习不系统,弄得李老师精疲力尽,而老师又是个完美主义者,学不好不能回。这让严众莲练就不屈不饶的性格,对舞蹈的要求永无止境。她常感恩李老师的恩赐,把她带入舞蹈的世界。
加入国家舞蹈团后,严众莲为主要舞员。曾领舞《凌波仙子》、《牛郎织女》、《黄鹤的故事》及《霸王别姬》等,并代表新加坡出访美国、荷兰、比利时、澳州、印尼、泰国、菲律宾、文莱以及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1980年她开始尝试编舞, 从而将她的舞蹈事业推向了新的高峰。从早期作品《人性的两面》、《抉择》至近期的《苍茫》、《诗人的冥想》等, 她的心路历程逐渐成熟、丰盛。1983年, 她荣获全国青年理事会颁发的“全国青年个人文化奖”并获文化基金前往中国北京舞蹈学院深造。1988年,她创立严众莲舞蹈团;1993年创立新加坡聚舞坊;1993年至2000年任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舞蹈咨询会委员;1994年荣获“新加坡日本工商基金会第三届优秀艺术家文化奖”。2004年为了向专业目标前进,聚舞坊成立一支专业的当代艺团。2005-2010年先后担任过亚细安艺术节、新加坡艺术节、新加坡舞蹈节、华族文化艺术节、新加坡国庆大汇演、新加坡妆艺大汇演等大型节目的编舞及监制重任。多次为电视台农历新年、特备节目、才华横溢出新秀及慈善筹款节目编舞与训练演员。2011-2013年出访第二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韩国大田艺术节、韩国清州国际舞蹈节。出访国家包括土耳其、法国、西班牙、新西兰、中国、日本、加拿大、韩国、柬埔寨、美国和台湾、澳门、香港等地。
2014年在新加坡国庆日群众大会上,李显龙总理高度赞扬她的创意舞蹈风格,对其传承本土南洋华族文化的贡献予以肯定。李显龙总理说:“华族文化中心所推广的文化,除了传统和现代中华文化,也将涵盖新加坡独特的华族文化。经过多年的酝酿,新加坡华族文化已经逐渐形成一种南洋风格。比如,我们有了新加坡式的华族舞蹈。我国资深的舞蹈家严众莲老师,自己办了学校。她在传统的舞蹈中就融入了其它民族的风格,在国外表演的时候,这样新加坡式的舞蹈非常受欢迎 ”2015年亚洲新闻台独家报道聚舞坊,并被推荐到韩国舞蹈节上表演。
聚舞坊汇聚一方
聚舞坊是多类别舞蹈团与舞蹈学院。学院努力拓展其舞蹈领域,秉持着传递华人文化艺术的使命,多次筹办且参与大型演出活动。舞蹈教材与创作将传统儒释道思想的基本概念融入其中,丰富了学员们的学习内容和作品的内涵。
聚舞坊成立时,李淑芬老师时常以母亲般的口吻,为演出提出意见,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博大胸怀,永远是聚舞坊学习的榜样。严众莲如是说。严众莲的大女儿蔡适吉常以敬称“老师婆婆”来称呼李老师。严众莲因家境无法上大学,所以她提醒自己一定要让女儿完成高等教育。大女儿蔡适吉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毕业拿到政治系学士学位,还拥有南洋理工大学大众传播硕士文凭。她后到美国修读编导硕士,2009年以全校最优秀硕士编导成绩毕业,之后回到聚舞坊帮助推动本地华族文化艺术,现任聚舞坊当代艺团艺术总监。小女儿蔡宝祯毕业于澳洲墨尔本,回国做会计师,业余时间也时常到聚舞坊帮忙。严众莲的先生蔡兆祺,几乎是每天都来的“常年义工”,年轻时两人还一起跳舞,年纪大了以后,从人民协会退休的先生更是全力帮忙聚舞坊的工作,成为“幕后英雄”。自从1980年他们结婚以来,从未因生活吵架,偶尔拌嘴,也是因为对艺术见解上的小分歧。大女儿蔡适吉结婚后,先生黄鼎翔也同样支持聚舞坊的舞蹈活动,身为“金珠肉粽”的继承人,他更是很好地传承了南洋风格元素,帮助妻子把娘惹文化带入舞蹈创作。
聚舞坊当代艺团于2004年成立,是本地最早走向专业化的华族舞团。蔡适吉作为艺团总监,她说:“我不是因为看了严老师跳舞跳得很好,被感动到立志也要跳,我是觉得她做艺术工作很有意义,这种意义是心灵上的丰富。我对舞蹈的爱是一半,对她心灵状态的向往是另一半吧。我加入后,深知聚舞坊既有艺校,又有舞团,这种条件得来不易,我把每一年都当作第一年。”
严众莲在管理上用“建校养团、办团扬校”的理念,艺团的舞者老师,有演出时编舞排舞,平时教舞蹈课。因舞者没有那么多的演出邀约,既能表演又能教课,艺术生命会更丰盈,也会鼓舞学生走上舞台。
严众莲表示聚舞坊建团20多年,能活下来,就很开心。她怀着感恩感德之心继续前行。聚舞坊没有办回顾展,也不办筹款晚宴,因为严众莲在50岁左右时便不再吃肉类,她并不是吃素食的佛教徒,而是因为她看到或想到动物被宰杀,烹饪成食物就要流泪。她觉得筹款晚宴如果纯素食,可能会有人不接受,想到有很多动物会因为办晚宴而死去,她便宁可不办。
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观念,往往最能体现其心境。而真正的艺术家,往往都是心灵舞者,其作品,就是其心灵的外化。严众莲的心是柔软的,就像她的翩翩舞姿;严众莲的心是“悲天悯人” 的,正如她编导和策划的作品,以人文思想为主导,汇聚各种元素,跨越不同文化,以求融会贯通,使其“悲天悯人”的心境,产生质的飞跃,达到天人合一的圆融。
重视人文内涵的心灵之舞
笔者有幸于2018年观赏过新加坡聚舞坊在滨海艺术中心呈献的舞剧《如斯如切》。旧时土生华人聚居的加东如切一带,有着特殊的文化氛围,该剧用记忆碎片的概念来组合,华族、马来族、印度族三种语汇也被融入其中,加上多种艺术媒介的结合,使舞台上呈现的意象既丰富多元又和谐统一,展示出创作集体对本土人文历史的传承与观照。
今年的8月10日,于戏剧中心呈献的舞蹈专场《文舞双全—与蓉子、潘正镭的文学感应》又是一次融多元文化于一炉的新尝试。《文舞双全》舞蹈专场是聚舞坊为纪念新加坡开埠200年,特地与本地文学、艺术家的文、舞交应。此次演出,用舞蹈元素和戏剧元素、文学元素相结合,通过这种糅合,不难看出其舞蹈语汇中的人文内涵和各种元素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达成的和谐圆融。
散场时,往往是舞台工作者最激动也是最担忧的时刻。因为,他们有可能迎来满台的鲜花,也有可能面对稀稀落落的掌声。我想:无论结果如何,严众莲都不会大喜或大忧。因为,每一次的呈献,我好像都能觉察到她那颗“悲天悯人”之心;每一出她参与的作品,都是她的心灵之舞。
(作者为本刊特约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