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飞翔的追梦人——林海燕
文·沈芯蕊 图·受访者提供
《海燕》,中国香港电影,主演:江汉、王小燕等人。1969年林海燕的父母因看了这部电影,主演又是喜欢的演员,1970年出生的林海燕因此得名“海燕”。高尔基创作过一篇同名散文诗。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文章中,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巧合的是:生活中的林海燕同样具备乐观而勇敢的特质。
成长岁月
儿时在学校里,老师都会让同学们写一篇长大后想要做什么的文章。海燕第一次写想要做家庭主妇,因为妈妈是家庭主妇;第二次她写想做老师,可现在成年的她却成了剧作家和导演。现今去学校教表演课程倒是帮她实现儿时想当老师的愿望。人生中的不断成长总是充满了变数。
在家中海燕是最大的女儿,下面还有2个弟弟,从她12岁开始,母亲因生活的负担,在外努力工作,多年来一人做两、三份工,独自赚钱带大3个孩子。母亲基本没有闲暇时间来照顾姐弟3人,孩子们要照顾好自己,也要轮流帮忙分担家务。海燕说,她小时候做事比较拖拉,总是拖延到最后一刻,母亲要回家时才急忙起身去抹地板。而母亲回来时踏上湿湿的地板,就知道她又是拖到最后才抹地的,这样就难免会挨骂。弟弟还帮忙出主意,说可以开风扇来快点吹干地板。现在回想起来,这也算是童年趣事吧。
海燕小时候是个大胆活泼的孩子,觉得演戏很好玩,也不是难事。她看了当时的电视节目《家在大巴窑》、《小DD》、《小甜甜》等,只有十一二岁的她就梦想当演员。因为那时信息网络不像现在这样发达,几乎没有什么途径可以通往她的演员之梦,而当时家里有一本杂志叫《电视广播周刊》(后来改名为《i-周刊》),小小的海燕就自己写信给杂志负责人,表示有兴趣出演儿童剧。虽然后来没有得到回应,可她毕竟踏出第一步,对自己的梦想有了一个交代。海燕说:“到今天,我还是觉得要去追梦,要去做一些喜欢的事,要大胆去尝试。”
后来上了中学,海燕为女童军的营火会,与队友合写了她们人生中第一个剧本《耶利亚女郎》,那是1984年她中二时。当时这群好朋友听了刘文正演唱的歌曲《耶利亚女郎》而触发灵感,促成了她演出的第一部戏。当时神秘的耶利亚女郎是少男少女梦里神奇的传说,能出演这部戏也是十分有趣的一件事。当时同学们只是在课室里进行排练,而演出时因为是营火会,所以观众们是围成一圈来坐的,变成了一个360°的舞台。这对于没有演出经验的同学们来说是极大的挑战。营火很热,她们的心也很热。这让林海燕感受到最初内心里对戏剧的热爱与热情。
之后海燕还写了几部“广播剧”,请班上的同学一起来演出。因为那时没有什么钱,不能买全套正规的摄录器材,就只是买了一个小录音机,放学了就分配角色来录音排戏。她还记得那时为了录一个悬疑的情节,她还带了高跟鞋在停车场跑步,就当时的器材来说声音也录得惟妙惟肖,当时也没有任何剪辑设备,大家等于是一次过录成作品。高一时,海燕参加中文学会,并参加华中舞台剧角色选拔,被选为主角,当时的她兴奋不已。可后来导演说她演得不好,改演配角。当时她觉得很尴尬和难堪,可也不好意思退出。过后她觉得当导演是很重要的工作,也许她有这方面的潜能,协助演员发挥潜能。大学选专业时没有专门的戏剧系,所以她选择了相对有关联的汉学和英文。她后来也在中文系负责毕业特刊,写了一出戏在特刊发布会上演出,是一个创新。大学毕业写了《符号妈妈》这部戏,是海燕所写的第一个正式演出的剧本。
儿时的海燕喜欢做梦,她把梦想写出来变成剧本,让她的梦在舞台上得以实现,把幻想发泄在剧本中。幸福也许就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体会当下的真实。即使当时的生活并不尽如人意。人生的路,无论长短,都是同一个终点,又何必匆忙赶路,做爱做的事才是快乐。这或许就是海燕当时的心态。母亲也曾担心,做戏怎么养活自己?觉得搞戏不务正业,应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这个世界上,做人很难随心所欲,任性而为可能会有严重的后果。好在那时海燕年纪还小,而且母亲发现写戏、演戏、导戏,占据海燕大部分的业余时间,这样孩子不会跑去外面任性玩耍而乱花钱,所以后来也就选择默许。
岁月随想
大学毕业后海燕到报社当记者,从1992年大学毕业一直做到2000年。那时她已结婚生子,丈夫马炎庆当时被派去英国工作,她参赛的剧本刚好获得冠军,有机会到英国进修。母亲看夫妻俩都很忙,又要照看孩子太辛苦,就辞掉工作去英国帮忙照看孩子。海燕觉得母亲为她付出很多,还好现在老人家可以安享晚年,使她觉得欣慰。
谈起当年学生时代的爱情,也是因戏结缘。懵懂的少年最单纯的喜欢,那样的旧时光很值得怀念。那时不像现在通讯工具这样方便快捷,即使在国外也可以轻松使用视频软件联络。大家是用纸笔一字一句地记录彼此的思念。从高中时代一起搞戏交流萌发爱情,到后来马炎庆去当兵,到英国留学归来后“修成正果”,时间漫长。笔者打趣地说:“那时他应该是暗恋你,所以才会借着讨论剧本的机会多和你见面吧!”海燕听了垂眸一笑,这笑容很动人,让我窥见年少时的她,青春少女的娇羞。虽然她现在是3个孩子的母亲,大女儿已经是18岁的成人,儿子15岁,最小的女儿也已经14岁了,可谁没有过青春年少呢?当年作为记者的海燕出席采访各种活动,也是回头率颇高的美女记者呢!
当人家说你的家庭幸福,你的老公很帅,你的生活令人羡慕时,笔者觉得光鲜的生活是给别人看的,而生活的点滴是自己去体味的。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而工作忙碌的丈夫身后,必定有一个甘愿为家庭操劳的妻子。岁月悠悠,日子平凡,那时光的痕迹也总是更多地偷偷爬上母亲的面庞,生育养育孩子的辛苦,只有当了母亲才更能体会。
谈到3个子女,海燕的话语里充满慈母的爱意。她对孩子们的要求是欢喜就好。孩子小时候,她让他们每周讲3件开心的事,尽量多和孩子沟通。她觉得如果成绩差,孩子自己其实是非常难受的,和孩子的关系是否密切,就看失败时孩子会不会来找你亦或是躲你。一个理解孩子的母亲,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温暖。
海燕的先生马炎庆从政后,工作非常忙碌,常常很晚回家。可他第二天早上必定早起,为的是可以送孩子们去上学。他认为这是难得的亲子时光,如果不送孩子上学,可能一整天都没机会和孩子见面沟通。马炎庆在《一言既出》专栏结集的结尾部分,收录了孩子们所写的《我们的爸爸》,字里行间充满子女对爸爸暖暖的爱意。儿子说:“虽然爸爸为人民花的时间比我们多出很多,我还是以爸爸为傲。”
新加坡的政治人物非常亲民,不摆架子。因为是公众人物,他们时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海燕说她自己不适合从政,因为有时讲话很随意随性,爱开玩笑,不够严谨,可能会在无意中得罪他人;加上自己思想比较简单,也可能会被别人利用。可只要不危害他人,过得随意随性一些,轻松自在一些,又有何不可呢?
随想未来
海燕作为“海燕等人”剧团的艺术总监,1998年凭《周年游戏》获颁“新加坡剧作家奖”冠军,至今编导了约30部原创剧,相信是产量最多的本地剧作家之一。2005年,她编导作品《等九九》荣获第六届“海峡时报‘生活版’戏剧奖”的“最佳集体演出”奖,剧本也获“最佳原创剧本”提名。海燕也在2017年荣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卓越校友服务奖”,她多年来为文化艺术所作出的贡献,得到了肯定。“海燕等人”至今出版剧本集《亲密观戏》、《戏戏相观》、《观门见山》、《山回路转》。这4本书的书名首尾呼应相接,相互关联,笔者也借用这一形式把本文分成3个小章节,来陈述海燕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海燕每次排戏都要和大家一起玩游戏,通过游戏更好地体会角色,彼此认识熟悉,也让幕后台前人员一起感谢戏剧带给他们的欢乐。舞台剧的英文是PLAY,也就是玩游戏,是动词也是名词。玩游戏能让生活过得更开心,所以海燕说剧团没有排戏的固定场所。每次都想着也许没有下一部戏了,演出结束尽量把所有道具、服装处理掉,如果扣除制作费之后还有盈余也都尽量发给演职人员。什么都没有,等于什么都有。没有负担,放空自我,便能自由翱翔,就这样一直坚持到现在。她对生活是乐观而勇敢的,只为排出更好的戏,把思想情绪都放在戏里,只问初心,任尔东西南北风。
当天访谈是在一家麦当劳进行的,临走时有一位安娣拿着一大堆英文信过来请人帮忙看看内容,海燕停下脚步帮安娣把所有的信看完,把要点用华文写在旁边。安娣千恩万谢地离开,我们也就此话别。平时我们常对做轰轰烈烈的事的人肃然起敬,可眼前的海燕,正在认真地做着这桩看似平常的小事。她实实在在地让我感到心头一暖。海燕——她以她勇敢、真诚的初心打动着我⋯⋯
(作者为本刊特约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