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给华语安上词式文本的翅膀
文·汪惠迪
1957年11月1日,中国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通过《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翌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并颁行。今年是《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周年。
《汉语拼音方案》颁布13年后,即1971年,新加坡引进这个方案。1974年教育部正式宣布以汉语拼音取代沿用已久的注音字母,逐步实施,直到1979年全面采用汉语拼音,注音字母才进入华文教育历史。
1980年,新加坡的小学从四年级开始教授汉语拼音,直到六年级。经12年试验,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同时学习英语和汉语拼音而互相干扰的情形并不严重,教育部乃于1992年规定,学校可以从实际出发,自行决定提前一年或两年, 即从小二下学期或小三开始,教授汉语拼音。但是试验一年后教育部就决定从小一开始全面实施汉语拼音教学,并且先教拼音,后教识字。至此,新加坡跟中国完全接轨,华族学龄儿童入学第一年,华文科就开始教授汉语拼音。
新加坡从1971年引进到1993年全面实施汉语拼音教学,经历了22个春秋。22年中,新加坡教育部从国情实际出发,通过试验,逐步调整,以至全面推开,稳步前进,可谓慎之又慎。又过了22年,到2015年,新加坡小学的汉语拼音教学终于上了一个新台阶。笔者欣羡地看到新出版的小学华文课本《欢乐伙伴》第一、二册,全面采用“分词连写”,摆脱了拼音与汉字逐个上下相互对照的注音式的窠臼。
在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新加坡的汉语拼音教学采用“分词连写”的方式,注重从小就培养学童的“词意识”,这一举措不但使新加坡的华英双语教学相得益彰,而且单就华文教学而言,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口语表达”及“识字、写字和阅读”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分词连写”在新加坡的汉语拼音教学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成为一个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事有凑巧。也是在2015年,12月15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日内瓦正式出版了“ISO 7098:2015”的英文版。ISO通过的以汉语拼音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的文献,称为“ISO 7098”;而“ISO 7098:2015”有两个最为引人注目的特点:一是把汉语拼音按词连写的规则引入国际标准,二是把汉字──拼音转写的自动译音方法引入国际标准。此外,它还对普通话的语音系统进行全面的说明,进一步完善了普通话的音节形式总表,给汉字的声调和标点符号补充了16进制代码,扩充了罗马字母的字符集。一言以蔽之,“ISO 7098:2015”使汉语拼音迈开了走向世界的新步伐。
“分词连写”是正词法的基本规则。1988年7月中国发布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草案)》,后经重新修订,由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2年6月29日正式发布,同年10月1日起实施。在此前后,中国官方发布了《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1911年10月31日)、《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1984年12月25日)和《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1992年2月1日),这些国家标准(GB)可以说是对正词法基本规则的细化与补充。中国编写与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大多按照正词法拼写课文和词语,全书附有“生词表”,而不是“生字表”。人民币、报章杂志及产品名称等等,所用的汉语拼音大多采用分词连写,这说明社会上到处都在应用正词法。可是,中国的小学语文教材一直采用单字注音,不采用分词连写,把“一会儿(yīhuìr)””一块儿(yīkuàìr)这类用三个字记录、必须整体拼写的双音节词儿,用空格分成三个音节:yī huì er 和 yī kuài er。而在新加坡的小一华文新课本下册中,笔者看到“一点儿”和“不一会儿”的拼音是 yìdiǎnr 和 bùyíhuìr 。
《汉语拼音方案》主要制订人之一、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早在2000年2月18日在给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冯志伟教授的信中说:“分词要从拼音做起,还要提倡书面语口语化。如果在小学的拼音教学中,拼音一概分词书写,形成习惯,就能够事半功倍。”令人遗憾的是,周老高寿112岁,然而他所表露的“分词要从小学的拼音教学做起”的愿望,在有生之年并未在自己的祖国实现,却在异国他乡的新加坡实现了。还可告慰周先生的是,2017年6月29日,中国汉语拼写教学研究中心成立,隶属于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它将着重对改进汉语词式文本格式进行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推动汉语插上词式文本的翅膀走向世界,实现无障碍国际传播,让全球人民轻松学汉语。
《汉语拼音方案》是自16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外十几代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国语文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伟大的语文建设工程。《汉语拼音方案》“造福社会,服务世界,联结古今,融通中外”。60年来,中国的专家一再撰文称《汉语拼音方案》是“最佳方案”,与此同时,中外人士对《汉语拼音方案》的批评也从未停歇。
今年暮春,笔者出席在中国江南某地举行的纪念《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周年的学术研讨会,收到一份香港学者制定的《国语(普通话)全罗马化系统》(简称《全罗马》)。作者列举汉语拼音的十大缺点,说它“难学易忘”,主要原因是“韵母设计非常差劣”,“另一个致命伤是它的声调标示法”。作者认为自己所拟订的《全罗马》新方案“威力强大”,已经是“一种依附在国语(普通话)上的拼音文字”,并已获得特区政府的资助,作为“向世界各国申请专利之用”。
60年前《汉语拼音方案》颁布之时,官方就说“在实践过程中继续求得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可见,“最佳”不等于“完善”。今天我们的任务是要“完善”这个方案,但是,“完善”并不是推倒重来,另拟新方案取而代之。“完善”着眼于应用,着眼于拼写功能的发展。一旦真正“完善”了,就是一个好的拼写工具了。到那时,全球华人使用“一语两文”(一语双文),即华语、华文和拼音的时代就来临了。
(作者为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报集团前语文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