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传承与创新
——访华族文化贡献奖团体奖得主新加坡作家协会
文·顾楠楠 图·受访者提供
“文学是各种艺术领域的基础,包括音乐、戏剧和电影等。文学和文化传承是息息相关的。这一次得奖,不但肯定了新华先驱作家与资深作家为推动新华文学所作出的贡献,也肯定了本协会以文学传承华族文化的努力。我们将继续扎根狮城,放眼世界,继续推动新华文学在海内外的发展。”这是新加坡作家协会会长林得楠在华族文化贡献奖颁奖典礼上的获奖感言,他领导的作家协会近日获得新加坡第二届华族文化贡献团体奖,这也是新华文学团体第一次获得文化贡献相关的大奖,引起了新华文坛与海外华语文坛的广泛关注。
新加坡作家协会(以下简称作协)位于牛车水的史密斯街,与“平社”、“梨园春”、“敦煌剧坊”等同属于政府打造的华族文化项目。推开作协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1970年拍摄的创会集体照,现任会长林得楠先生介绍,新加坡独立后的第五年,国家意识深化,加上社会形势需要,先驱作家连士升与14位作家发起成立“新加坡作家协会”,先后选出以李廷辉、苗秀及柳北岸为主席团的理事会,为建国后的新华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石。而后为扩大协会阵容与规模,在黄孟文博士的领导下,1976年作协一度改名为“新加坡写作人协会”,十余年后作家及作品质量均达到一定水准后,写作人协会恢复了原来的名称──新加坡作家协会。
在王润华教授、黄孟文博士与希尼尔三位会长的领导下,作协积极推动出版与写作,致力发展具本土特色的新华文学,通过文学创作传承华族文化,并迈出岛屿,走向国际,将“新华文学”的品牌带到海外文坛,促进海外华人世界对新加坡文学与文化的了解。40多年来,作协活动频繁,队伍日益壮大,作协现任会员220人左右,其中活跃分子100多人,参与国内国外各类华文文学活动,主办国际性华文文学活动,与很多海外著名华文作家建立了联系。比如:举办大型国际文艺营和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海外知名作家前来进行文学交流;举办各种类型的文学活动和讲座;出版文学丛书;举办文学讲习班及配合教育部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驻校作家”计划;多次参加“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等。此外作协的理事、会员屡获各项文学大奖(例如新加坡文化奖、东南亚文学奖、金狮奖及金笔奖等),理事与会员还经常担任国内外团体征文、写作比赛评审。作协的三位前会长(黄孟文、王润华、希尼尔)也都因为本身的文学成就卓著再加上对新华文学、新加坡文化的贡献显著,先后获得新加坡文化工作者最高荣誉──新加坡文化奖。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新加坡作协,更没有今天的华族文化贡献奖,是这些前辈的共同努力,才使作协取得今天骄人的成绩。
苍田青山无限好,前人耕耘后人收。寄语后人且莫喜,更有后人乐逍遥。2016年林得楠先生当选为新一届作协会长,本着前人辛勤耕耘,后人维护茁壮成长的使命,他带领作协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改革:积极和其他文学、文化团体配合,以合作、跨界的形式推展新华文学与华族文化活动。比如,作协在2016年启动团结合作计划,和新加坡文艺协会、五月诗社等团体合作,推展新华诗歌年活动,以多元化、全方位的形式,为岛国带来百花齐放、诗情画意的文艺活动。林得楠认为,在过去,本地文坛被认为是一盘散沙,山头很多,并不团结,这次的新华诗歌年是新加坡作家协会、新加坡文艺协会与五月诗社首次携手策划如此大规模的诗歌活动,除了齐心协力推动新华文学的诗歌发展,也希望改变大家对新华文坛的看法。我们希望以“同德同心,文人相亲”为宗旨,推动新华诗歌的创作与分享。也希望凭诗歌年活动,鼓励各界注重新华诗歌的推广与分享,文学社团不应是孤立的,增加社团之间的联系,联合一切可联合的力量,壮大声势、群策群力、百花齐放,更好地传承本地文学。
此外,林得楠还提出了跨界概念,他认为文学艺术都是相通的,如何把文字,这个静态的东西,用动态的方式推广出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他表示未来还将进行更多领域的跨界合作,包括与音乐团体、绘画团体、舞蹈团体、曲艺团体合作,把他们的专长与我们的文学作品结合,通过不同媒介推广文学作品。比如2016年12月推出的新华诗歌年启动项目《文人相亲──跨界文学创作艺术大展》。三个文学团体的理事和会员根据新加坡知名艺术家刊登于《金禧缤纷》(美术总会出版)一书中的艺术创作(绘画、书法、雕塑、陶艺等),进行联想式文学创作。或配合作家曾以相同题材、元素创作的诗文,与艺术品的图片进行配搭,以海报形式,诗画结合、图文交相辉映的展览品,在国家图书馆底层展览大厅公开展出,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新加坡美术总会会长梁振康表示,过去美术界很少有跟其他文学团体交流,而目前新加坡文化发展蓬勃,各文化团体有机会的话应该携手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不应各自为政,像这次将文学与艺术结合就是他们的初步尝试。2018年6月作协在华族文化中心推出《夏午诗光──让感性与理性碰撞与沉淀》诗歌表演,集各种声、色、光、影,或搭配乐曲,或改编成微电影。这也是一次成功的跨界活动,吸引了很多文学爱好者。
在华语式微的大背景下,为了培养新一代写作人,加强年轻人对华文文学的鉴赏能力,作协近年来积极和官方、民间机构配合,参与推动学生写作与指导活动,包括与新加坡福州会馆、新加坡教师总会联办的全国小作协2018-2020年度理事学生现场华文作文创作比赛,与福州会馆联办两年一度的全国中学生微型小说创作比赛,主办小作家读写营以及参与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推展的驻校作家计划等,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林得楠表示,文学是一切艺术形式的基础,文化传承与文学是息息相关的。不过文学团体不像表演艺术团体,有更多机会上台取得掌声和群众认同。作家对社会与文化的贡献,犹如在默默耕耘中垦地成林,细水长流中汇溪成海。这次作协获奖是新华文学团体第一次获得和文化贡献相关的大奖,自然引起新华文坛与海外华语文坛的关注,这对新加坡作家协会以至整个新华文坛来说,具有象征意义,也代表了社会的正式认同与肯定。未来作协将更注重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开放开明的方式,同海内外文学、文化团体携手合作,共同推展文学、传承文化,推动新一代参与新华文学的创作与活动,并继续以自己的故事,扎根狮城,放眼世界,面向未来。
(作者为本刊特约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