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五岁不言休

——记华族文化贡献奖个人奖得主李煜传

文·顾楠楠 图·受访者提供

第二届新加坡华族文化贡献奖近日落下帷幕,个人奖得主是现任新加坡合唱总会会长、新加坡作曲家协会永久名誉会长以及音乐家协会荣誉会长、艺术合唱团指挥李煜传。

李煜传今年已经85岁高龄,他七八岁时随父亲从香港移民来到新加坡,而后没过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新加坡陷入水深火热中,一直到人民行动党上台才有所好转。李煜传回忆说,他小时候家里很穷,食不果腹,没有条件学习音乐,更没想过成为艺术家。但是因为父亲喜欢粤剧,他从小就接触那些曲调,耳濡目染,对音乐很有感觉。十几岁开始他参加当时火爆新加坡的“丽的呼声”组织的合唱团,还曾担任工商校友会合唱团的指挥。他说,那时候家境贫寒,每个假期都要打工赚取生活费,毕业后他在银行工作了一段时间,看似已经远离艺术之路,但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他始终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通过各种兼职或者参加合唱团的形式追求心中的艺术之梦。

20世纪50年代,年仅20岁的李煜传指挥工商校友会合唱团,每晚听众数千人,一连好几晚座无虚席。60年代,他多次在大型文娱晚会中指挥华乐及合唱演出;还为广播电台主持本地作品介绍及古典音乐介绍,为视与广播周刊撰写音乐文章数十期。他与友人共同创立星市音乐会,曾任会长、乐队首席、指挥,并以会长身份先后三次带领该合唱团到大马巡回演出,在新加坡电视台开幕首播时指挥星市音乐会合唱团直播。

70年代,李煜传受聘任国家剧场艺术团属下合唱团指挥,同时也被聘担任警卫团音乐总监,制定国民服役的音乐活动制度与课程,还受聘担任国防部音乐教官,指挥合唱团及华乐团。

1982年李煜传出版第一本歌集,在新加坡和台湾两地发行,受到人们的欢迎。1993年他出版了第二本歌集,2006年出版第三本歌集《祝你健康》,近作有《我们是建国一代》、《早安啊,新加坡》等。

90年代他担任作曲家协会及合唱协会会长,1998年率领作曲家协会会员在北京举办了声乐和器乐两场音乐会,并录制了光碟。他还编排过多首合唱曲,这些合唱曲包括他自己的创作、中西名曲、印尼名歌《梭罗河》、马来民歌《Geylang Si-Paku Geylang》等,其中新加坡首部华语长篇歌剧《灵芝菇娘》是公认的优秀之作。

李煜传之所以获得第二届华族文化贡献奖,除了他在音乐领域取得的成绩外,其对新加坡整体音乐环境的推动作用更重要。数十年来,李煜传担任过各类歌曲、乐器演奏等国际比赛的评判。他指挥过多个合唱团、华乐团及管弦乐团,指挥手法细腻、气势豪迈、充满活力。他的创作包括管弦乐、华乐曲、合唱曲及独唱曲。同时他也从事小提琴教学,多年来他的学生考获各级文凭数以千计。时至今日,我国多数乐队都有李先生的门徒,不少学生还成为音乐老师,可谓桃李满天下。他领导合唱协会(现为合唱总会)先后举办七届合唱节,规模日益壮大,在多次总会主办的声乐与合唱比赛中,更指定必唱华语和本地作品。在他的领导下,合唱总会先后举办《新加坡合唱节》、《千人大合唱》、《亚洲声乐大赛》、《亚洲歌唱大汇演》、《新马长青杯歌唱比赛》、《2006年新加坡国际华文合唱节》、《滨海欢歌》以及《2010年国际声乐大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160位业余与专业人士参加。他还带领本地合唱和华乐团体到国外演出,把新加坡音乐带到国际舞台。

此外,李煜传深受华人传统文化影响,文学造诣深厚,他的创作大多有感而发。他喜欢阅读诗词,至今都保持剪报习惯,把报章上看到的好作品剪下,待有灵感时再去翻找合适的诗词。反过来,更多时候是诗词中自然富有的音乐性,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谈及音乐与文学的关系,李煜传认为:“音乐是无国界的,新加坡的华语环境不断弱化,多听华文歌曲,能让孩子们产生学习华文的兴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唱歌的时候去了解歌的内容,学歌的文字,对于推动我国的华文发展,提高华文水准也有很大帮助。”

李煜传获第二届华族文化贡献奖个人奖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傅海燕(左二)为李煜传(左二)颁奖。

可以说,李煜传在推动新加坡的音乐、华乐发展上功不可没。他的贡献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2001年获总统公共服务奖章、2002年获新加坡词曲作家学会最高成就奖;2002年获新加坡词曲版权协会终身成就奖。

李煜传在10几年前身患癌症,做了两次大手术,是音乐帮他渡过了难关,古稀之年仍旧不言败,在新加坡乐坛屹立不倒、奋勇向前。2006年3月他率领艺术合唱团及合唱协会属下多个合唱团体呈现由新加坡合唱协会及新加坡作曲家学会联合主办的《祝你健康》李煜传作品专场音乐会,为新加坡防癌协会筹款,深获社会各界支持。多年来,他义务带领合唱团参与本地和外国主办的音乐活动,并积极推动本地合唱及音乐创作事业。他说,我们这代人都有献身精神,从小听“孔融让梨”、“岳飞报国”的故事长大,凡事不求回报、为社会服务、为国家献身。我愿用余生继续为新加坡的音乐事业贡献微薄之力,争取新加坡乐坛早日屹立于世界的舞台!

(作者为本刊特约撰稿)